浅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和模仿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5-01 11:30:42

浅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观察和模仿能力的培养

摘要:文章分析了培养学生观察和模仿能力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是要进行系统性的观察、要配合恰当的启发、要注意引导学生相互观察,并提出了培养模仿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学生;观察能力;模枋能力

文章编号:978-7-80712-402-3(2011)05-129-02

一、观察和模仿能力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体育教学中模仿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技术技能的重要方法,教和学的双方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模仿,就可以达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够主动观察和评价同伴的运动动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学生观察能力的高低,是学生能否掌握正确技术动作的前提,它直接影响到学生技术动作的形成。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只重视了学生模仿教师的正确动作,而忽视了模仿的另一方面,教师模仿学生的错误动作。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旨在更加全面的认识模仿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示范动作,使学生感知动作形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要领、方法,明确动作时间与空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尽快地学会技术动作,进而增强模仿能力,从而形成运动技能。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途径

1.要:进行系统性全面的观察

观察要求系统、有计划,按照一定的顺序依次进行,才能做到全面、周密,否则随意地观察,只会得到杂乱无章的印象。因此。教师在示范之前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引导学生细致地、系统地循着“整体、局部、整体”这一基本途径,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观察。教师在做示范动作时可先做完整动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整个动作有个初步的动作表象,然后教师可根据动作的结构进行分解示范让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各个组成环节都有一个细致的、深刻的观察。在这一阶段,各个环节都要有不同的重点观察内容,最后教师再完整示范,使学生能够把观察到的各个环节的技术动作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对整个动作完整的概念。这样学生既能够有目的地集中注意力观察到动作细节的重要部分,又有利于学生按观察的顺序来感知完整的动作表象不至于破坏动作的整体性,从而加深对动作的理解,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讲解要配合恰当的启发

学生在观察教师示范动作过程中,要适时地、恰当地向学生进行启发性的暗示或有针对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将他们获得的片面的、局部的感知材料进行归纳、综合,得出对动作全面地、系统地认识,找出动作各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发现其规律及本质特征,以此加深对动作的理性认识。如在弯道跑技术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思考,在弯道跑的过程中,为什么身体总是向左侧倾斜、为什么左膝要外展而右膝要内扣、为什么右臂的摆动幅度比左臂大、为什么左脚要用外侧着地,而右脚却是前脚掌内侧蹬地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提问,学生不仅与已学过的圆周运动的知识得到了有机结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使学生明确了弯道跑动作的技术特点,帮助其较快地掌握动作要领,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3.提倡学生练习时相互观察

在体育教学中,除了教师的示范以外。当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时,学生更多地则是以同伴中动作完成较好者为观察对象。教师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这些同伴的动作与自己的动作有何差别,分析同伴完成动作好的原因,通过比较,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哪些环节还需改进等,这样同学们由于相互观察,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技术动作,从而使技术动作在不断地观察、分析、校正过程中得到提高。

三、培养学生模仿能力的途径

1.慢动作模仿的重要性

在进行新动作模仿时,学生脑海中一无动作概念,二无动作样式,更谈不上动作的结构,因此,体育教师在结合讲解,示范和降低练习速度、难度的前提下,进行慢动作模仿,然后逐步过渡到动作的正常速度。以篮球技术的三步上篮为例,根据一大、二小、三高跳上篮,起跳上篮时身体充分向前上方伸展的要求让学生依次反复练习,教师不断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当学生基本掌握动作后,再进行分组持球练习,学生就容易掌握动作要领。此时模仿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初步的动作顺序和动作结构,为进一步学习动作技术奠定基础。

2.采用诱导和模仿相结合的方式

对于已学过的动作,一经发现错误要及时纠正,越早越快越好。此时动作的纠正,虽已有一定难度,但并不是不可纠正,只要采用正确、合理的纠正方法,也同样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如排球教学中正面传球时的基本手型,在练习时教师可以采用手把手诱导和模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练习,然后要根据动作的结构,设计合理的模仿动作反复练习,强化动作概念,理清动作顺序,逐步达到动作定型。

3.利用器材进行模仿

对于动作难度较大,中间不宜停顿(速度太快而不易看清)的动作进行模仿练习。对这一类动作的模仿,要尽可能借助一定的器材,并尽可能选用适宜的动作速度等方法进行。如田径蹲踞式跳远的“蹲踞”动作,挺身式跳远中的“挺”的动作等等,都可采用单杠悬垂或类似动作进行动作模仿。在进行舞蹈、健美操以及武术中的单个动作串接时也可采用这样的方法进行练习等等。

4.利用协调性提高模仿能力

为了改善学生的灵活性、协调性以及趣味性等,可有意识编排一些协调性较强的动作进行反复练习。在练习中,可先进行单个动作,单向(同一侧或同一方向)动作的模仿,然后再进行多个动作,多个方向动作的串接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全身协调能力。

四、培养学生观察、模仿能力对体育教师的基本要求

1.要善于全面性观察

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还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及与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

2.教师动作示范要讲技巧

(1)合理采用动作示范面

由于技术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教师动作示范所处的位置,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示范面分为正面、背面、镜面、侧面等。

(2)注意动作示范的几个要素

动作示范的要素包括速度、距离、视线、视线干扰、多媒体配合。

(3)动作示范方法的基本要求

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示范要正确、美观。正确是指示范要严格按动作的技术规格要求完成,以保证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美观是指动作示范的生动与轻松优美,以保证动作示范可以引起学生的学练兴趣,消除不必要的畏难情绪。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模仿能力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又是直接影响着一个人能否获得丰富而深刻、完备而准确的信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细致地观察,尤其是在学生的能力形成的泛化阶段,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的能力,来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从而加速泛化阶段,通过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脑体结合的能力,来促进学生技术动作的熟练掌握,从而加速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上一篇:浅议高校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试论《左传》用《诗》的类型\特点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