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历史高效课堂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时间:2022-09-25 09:38:16

农村历史高效课堂亟待解决的三大问题

作为县历史学科基地,我们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历史高效课堂,尤其是中考复习课高效课堂的打造。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三学两测”高效课堂模式。从2005年成为县学科基地开始,我们承办了县所有的历史学科教研活动,2001年、2003年两次承办南通市历史学科基地活动,中考连创佳绩。作为农村初中,我们几乎创造了一个神话。究其根本,是我们较好地解决了打造农村高效课堂必须解决的三大问题。

问题之一:教师、学生谁是课堂的主人

叶圣陶先生说过,老师讲课时有怎样的最高艺术他并不称赞,最要紧的是看学生,而不是光看老师讲课。一句话,老师和学生究竟谁是课堂的主人?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教师领着学生去学。而在我们农村初中,由于专业老师的缺失,代课的老师甚至只能照本宣科而已,但他们却是课堂上的国王。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习惯了被动地去学习,成为思维上的惰者,更会厌倦这种课堂,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但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农村教师显然无法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具体做法是: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从理念上改变自己,把课堂心甘情愿地还给学生,建立各种条规,从制度上约束自己,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们根据县局的相关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硬性规定了教师连续讲授时间不得超过五分钟,总计讲授时间不得超过二十分钟。这虽然不近人情,不完全科学,但在一定时期对改变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还是有积极的作用的。然而最现实的问题是,孩子们习惯了传统教学,习惯了被灌输,他们不愿做主人,也不会做主人。笔者作为县历史学科基地组成员听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教研课、示范课,课堂上孩子们的不作为让人揪心,任凭上课老师上蹿下跳,就是搅和不动他们思维的半点涟漪,整个课堂除了听到上课老师渐渐嘶哑的嗓音,听不到孩子们半点个性的表达。农村孩子的不思维,不表达,不主动成为他们成长的最大瓶颈。我们尝试着在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课堂积极评价,指导学生掌握表达的策略等诸多方面给予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动力与方法,效果明显。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在农村中学是一流的,他们是课堂的主人。

问题之二:新课堂必须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

学生的心灵是什么?有人说,它不是一只需要填饱的鸭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这是很有道理的。新课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能力,尤其是思维的能力,要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鼓励学校标新立异,最大限度地保证每个学生的主体参与。但我们的传统教学无疑重知识,轻能力,甚而至于我们有些非专业老师的历史课连基本的知识也重视得不够,只会照本宣科。这种传统教学以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被动理解教科书所传递的历史信息,学生不会也不能形成独立的观点,更不可能去应用所传授的观念。我们的课堂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思维时空。我们通过研读新课标,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学习等方法摸索出一些心得:如鼓励学生自己收集历史史料培养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教材安排,创造一些特定的场景让孩子们进行史料探究;课后布置一些有思考要求的作业;课堂上的教学重过程和体验等。有老师曾怀疑这种做法会不会影响中考成绩,于是我们做了实验,事实证明:实验班孩子的中考成绩远远高于普通班。

问题三: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学生

农村孩子普遍缺失表达能力,尤其是初三的学生更是羞于表达,不少老师便顺理成章地剥夺了孩子在课堂上表达的权利。其实这种做法是弊远大于利的。“一言堂”“满堂灌”只会让孩子们失去兴趣,失去动力,产生思维的惰性。正确的做法是把表达的权利还给孩子。笔者在这方面做了不少的尝试,也做了一些总结,拙作《表达让历史复习课更高效》在省级刊物发表。基本做法有三点:营造表达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教会表述方法,让学生智于表达;给予孩子思考,讨论的时间,让学生从容表达。第一点是基础,让孩子们的表达有了可能,第二点是方法,让孩子们知道怎么去表达,第三点则有了思维的深度,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这应当是高效课堂最鲜明的特征。

苏格兰有这样一句格言:“听到了的容易忘记了,看见了的不一定就记住了,但做到了的就一定能理解了。”现代教学不再是老师单纯地教知识,而应是老师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教育的本质在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但我们更多的却在培养考试的机器,任何急功近利的做法伤害的都是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孩子。让我们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孩子,努力打造出属于农村孩子的高效课堂来。

(江苏省如东县岔河镇岔南初级中学)

上一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提出问题 下一篇:学校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