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病因分析

时间:2022-09-25 07:31:44

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的病因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的抑郁症(PSD)发病率及发病因素。方法:对脑卒中后发生PSD患者进行卒中部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家庭关系进行分析,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如病灶在优势半球者、经济收入低者、大学以下文化者、家庭社会关系不佳者的发生率较病灶在非优势半球者、经济收入高者、大学文化者、家庭社会关系良好者PSD发生率高P<0.05),具有显著意义。结论:脑卒中患者的卒中部位、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社会家庭关系直接影响到患者PSD发生,在治疗患者的同时,要根据患者的上述因素早期发现PSD,给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脑卒中;抑郁症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8-1154-03 中图分类号:R5 文献标识码:A

脑血管病是目前人类疾病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类疾病之一,而抑郁症是脑卒中后最常伴发的心理障碍,称之为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脑卒中后发生抑郁,既可导致躯体症状加重,又可加重患者精神痛苦,使其生存质量降低[1],影响原发疾病的康复和转归,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和和人力的浪费。现将我院2003年7月~2005年7月共224例脑卒中出现PSD的196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2003年7月~2005年7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患者共224例,其中男148例,女76例,既往有严重躯体疾病、嗜酒、昏迷、精神疾病史、依从性差者(如不按时服药、不配合检查)除外。入组病例196例,卒中类型:缺血性卒中131例,出血性卒中65例。出血性卒中出血量均在20 ml以下,其中在外囊区22例,内囊34例,额顶叶2例,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4例,小脑出血3例。年龄46~72岁,平均(55±6)岁,出现肢体功能障碍146例。卒中患者病灶在优势半球者116例,经济收入高者138例,大学以上文化者87例,家庭社会关系良好者98例。个人经济收入为1500元/月者为经济收入高者,家庭社会关系良好者指家庭组合简单、家庭成员和睦、邻里关系协调者。将病例分为4组:A组:病灶在优势半球者和(或)病灶在非优势半球者;B组:经济收入高者和(或)经济收入低者;C组:大学以上文化者和(或)大学以下文化者; D组:家庭社会关系良好者和(或)家庭社会关系不佳者。

1.2 入选标准:(1)脑卒中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并经CT证实。(2)卒中后抑郁诊断标准采用CCMD-3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所有脑卒中患者住院1周、4周及3、6、12个月分别评定。抑郁症严重程度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评分标准表进行判定,得分>30分为重度抑郁,>20分为中度抑郁,>17分为轻度抑郁。对脑卒中在常规治疗和正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对确诊PSD患者即给予盐酸马普替林和盐酸氟西汀治疗,4周后单用盐酸氟西汀治疗,治疗时间均1年,对所有PSD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心理疏导治疗。

1.4 随访:随访方式主要为患者到医院诊室由神经内科门诊随访,不能到医院者则由固定人员定期到家庭随访。

1.5 疗效标准:治疗后HAMILTON评分的减分率≥70%为显效,≥50%为有效,<30%为无效。

1.6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数据均输入Pems3.1统计软件包。

2 结果

2.1 PSD的发生率:本组196例脑卒中患者中,在第一周合并PSD

49例,发病率为25.0%,第一月发病63例,发病率为32.1%,第三月发病102例,发病率为52.0%,第六月发病105例,发病率为 53.6%,第十二月发病19例,发病率为11.2%。

各组的结果如下:

A组:病灶在优势半球者和(或)病灶在非优势半球者配对分析见表1。

结果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整个病程中,PSD发生在病灶在优势半球者的发生率较病灶在非优势半球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B组:经济收入高者和(或)经济收入低者,配对分析见表2。

结果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整个病程中,PSD发生在经济收入低者的发生率较经济收入高者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C组:大学以上文化者和(或)大学以下文化者,配对分析见表3。

结果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整个病程中,PSD发生在大学文化者的发生率较大学以下文化者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D组:家庭社会关系良好者和(或)家庭社会关系不佳者,配对数分析见表4。

结果表明对于脑卒中患者,在整个病程中,PSD发生在家庭社会关系良好者发生率较家庭社会关系不佳者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2.2 抑郁症状特点:本组患者的抑郁症状为情绪低落、心情不好、食欲减低、睡眠障碍、行为减少、精神活动减退、兴趣下降、主动性差、失望、焦虑和绝望为主。

2.3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其与卒中部位、患者个体情况的关系:PSD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脑卒中患者的20%~50%[2],可能与各家采用方法及评定标准不同有关。本组资料显示,发病率在第一周为25.0%,第一月发病率为32.1%,第三月发病率为52.0%,第六月发病率为 53.6%,第十二月发病率为11.2%。 PSD在脑卒中后第一周开始出现,随着病程的延长,在第六月时达到发病率高峰,继之下降,在病程1年时发病率为9.7%。在整个病程中,卒中患者发生PSD的发病率:病灶在优势半球者大于非优势半球者,经济收入来源高者大于经济收入来源低者,大学以下文化者大于大学以上文化者,家庭社会关系不协调者大于家庭社会关系协调者,提示脑卒中患者发生PSD与病灶是否在优势半球,经济情况、文化程度、社会关系是否协调有关。

2.4 治疗结果:经治疗2周后有效率为37.1%,HAMD评分(18.3±2.1)分,4周后有效率为84.3%,HAMD评分为(7.5±2.3)分,HAMD评分治疗4周后较治疗2周后显著减少(P

3 讨论

PSD发生的机制未明,PSD发生在卒中后1周就发生,在3~6月时达到高峰,随着病程的延长,卒中后抑郁发生率降低。本组资料显示PSD与病灶位置、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来源、社会关系有关。

观察表明,脑卒中引起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3],优势半球损伤的患者PSD发生率更高,是因为患者在生活中习惯于主要用一侧肢体工作、劳动,突然出现了优势半球的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到患者工作生活能力,患者往往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从而产生抑郁情绪。经济收入来源低者则担心疾病所需要的医疗费用问题,因经济收入往往无法改变,这类患者往往难以治愈,需要医护人员及家庭成员更多的关心与开导。文化程度低者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社会地位往往也较低,而文化程度高者往往通过上网、报刊杂志增加了对疾病的认知和了解,能更加积极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对某些现实的情况也更容易接受,因此,相对文化程度高者,文化程度低者更容易产生些心理负担,在心里产生抑郁情绪。社会家庭关系良好的患者容易得到家庭、社会更多的关怀,从而树立生活的勇气与信心,社会家庭关系不好者在心理上容易产生无助感,不易产生乐观、积极的心理情绪,因而社会关系家庭关系良好者PSD患病率较社会关系差者低。

PSD患者在卒中发病6月后PSD发病率最高,继之降低,考虑可能有以下原因:(1)脑卒中患者在头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最快,在6个月内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恢复进程减慢,患者的抑郁发病率则升高,到6月时发病率达高峰;(2)6月后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患者对生活有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对本身疾病有了一定的认识,加上亲人朋友的不断关心鼓励,卒中后抑郁的发病率降低;(3)发病越晚的患者往往成为难治性抑郁的患者,预后往往不好。

有研究发现百忧解的新功效,百忧解可加快偏瘫患者的康复,除具有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外[4],考虑主要是与百忧解胶囊(盐酸氟西汀)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再吸收,提高突触间隙5-HT的浓度,促进5-HT2能突触的传递功能,加快偏瘫患者的恢复,但百忧解胶囊起效慢,一般在4周左右达到抗抑郁疗效,笔者认为在对治疗PSD患者时联用起作用快的药物,能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调动患者的积极乐观的心理情绪,主动配合实施治疗方案。

从我们的临床观察和治疗经验看,PSD发病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个人情况有显著相关性,抑郁症的出现对神经功能缺损和认知功能损伤的恢复是不利的,增加了脑卒中的死亡率,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满意度,浪费了社会的人、物、财力资源。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PSD患者,一旦诊断PSD成立,应尽早在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加强个体化的心理辅导,调动患者的积极情绪,发挥患者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改善和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鼓励患者主动长期进行康复锻炼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和健侧肢体功能的代偿及防止卒中后抑郁的复发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腹泻的药物治疗进展 下一篇:倍他乐克与利多卡因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防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