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载体扎实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时间:2022-09-25 07:19:16

搭建载体扎实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决定着学校教育秩序的稳定、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它是学校工作的重心之一。要扎实有效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搭建载体,加强“集体建设”和“个体建设”是一条便捷的路径。

一、以“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为载体,开展“集体建设”工作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在学生教育管理方面,通常的做法是组织开展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

多年来,我校在组织开展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中主要是组织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即以“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为载体,推动班集体建设,努力创建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这种工作模式首要的是制定出一套的制度(如我校的“文明班级评比细则”)。制定制度首先要依据“守则”和“规范”的基本要求;其次是要与学校实际和学生实际相结合、符合学校和学生的发展要求;第三是制定出来的制度要有可操作性,能较客观的考核评价各班级的发展情况。

制度定出来后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落实制度:围绕“细则”,以政教处为主要责任部门,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措施,整合行政人员、班主任、团委、生管组和保卫科等方面的力量,在学习、纪律、卫生、安全和行为规范以及各种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对各班级实施多角度教育、全天候管理和全方位的考评。

考评数据每月一统计。成绩较好的评选为“文明班级”,成绩不好的责成落实整改;被评为“文明班级”的或未被评为“文明班级”的都要及时总结、分析得失、提出下阶段努力方向,争取把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文明班级”创建情况还与班主任的工作津贴和年度先进评选活动挂钩。

这种“奖优罚劣”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发挥出极大的效应:班级学生和班主任一道在“集体荣誉高于一切”旗帜指引下,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严于律己、勤奋努力,共同致力于创建良好的班集体;“学先进、比先进、创先进”蔚然成风,学校的教育管理秩序稳定有序,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得扎实有效,学生的纪律意识、文明行为意识不断地增强,校园卫生和安全环境不断地改善……。“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主线,形成占据主体地位的德育文化。

但只强化“集体建设”工作还不能取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最大化。如同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班级,在学校层面上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要加强班集体建设工作一样,班集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要抓好班级建设工作,就必须抓好学生个体建设工作。因为各个班级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个体,没有学生个体的发展也就没有班集体的发展;要更好的发展班集体,就必须加强“个体建设”工作。

二、以“星级学生”评选活动为载体,开展“个体建设”工作

与实施“集体建设”工作一样,组织开展“个体建设”工作,也应该搭建一个载体、创建一个模式来推动学生个体建设工作,促使学生“科学发展”。

近几年,我校在“个体建设”方面,主要是组织开展“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这种工作模式可归纳为“个体建设一、二、三”模式,即“一套制度、两支队伍、三项评议”模式:

1.一套制度:指“班级管理制度”(或称“班级公约”)。“无规矩不成方圆”,做人做事,总得立个规矩、定个准则。更何况要管理管理一个由几十个人组成的班集体,更要坚持制度管人。所以,同实施“集体建设”一样,实施“个体建设”首要的是制定管理制度。而定这个制度,应该由班级学生自己来制定,只有学生自己制定的制度才有执行力。要在班主任的指导下,根据“守则”、“规范”和“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的基本要求以及班级实际来制定。制定出来的制度既要符合班集体发展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既要有针对性,能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又要有实效性,能不断地激励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同时制度还要有可操作性,便于班干部对班级同学日常的行为表现实施管理和考核。

2.两支队伍:指班委会和“民主评议小组”(由班级选举产生)。班委会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的骨干力量。班主任要对班干部作适当的分工,让班干部根据“班级管理制度”对班级实施“依法治班”,对班级同学日常的行为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考核。

考核数据每月一汇总,汇总后的数据提交到“民主评议小组”审议。在此基础上,“民主评议小组”再对班级同学一个月来的表现作公开评议:表现不好的,要指出存在的问题并且帮助改正;表现好的要给予肯定,并推荐为“文明礼仪星级学生”,接受学校的表彰。每被评选一次加一颗星,被加几颗星,就称为“几星级学生”,让他成为全校学习的榜样,这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比、学、赶、超”的竞争意识。进而在全校范围内凝聚“正能量”。

3.三项评议:指根据学生个人的考核情况和表现情况(含学习行为表现及其学习成绩),由“评议小组”综合评议推荐评选“星级学生”,评议确定学期“操行等级”,评议推荐评选学年度各类学生先进。

“三项评议”体现的是一种“民主管理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有助于营造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三项评议”更是一种评价激励机制,对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生评价体系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此外,要把“星级学生”评选活动这一“个体建设”模式做好、做实、做出成效来,在实施过程中,还要注意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认识:

1.制定制度要坚持“与时俱进“思想,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完善制度,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校情和班情,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要加强班干部和“民主评议小组”成员的培训工作。班干部和“民主评议小组”成员只是一群学生,工作经验不足、民主意识不强、责任心需要进一步培养。所以,班主任日常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有计划的组织开展班干部培训工作,要有意识的培养班干部,增强他们的民主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让他们尽早成熟起来,真正发挥“骨干”的作用,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能力锻炼,对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协调发展有帮助。

3.“民主评议”不是挖苦损人、打击报复,要公开、公平、公正、客观。组织开展评议活动要全体同学都参加,可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对同学们的优点和亮点要肯定,缺点和不足也能够客观、中肯的指出来。

4.要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精神,对有缺点、较落后的同学不歧视、不嫌弃、不抛弃。要鼓励先进的帮助后进的,帮助他们改正缺点、让他们看到进步的希望,进而积极努力、发愤图强;帮助他们摆脱内心的阴影,让他们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进而正视自己,热爱生活。

三、协调统一“集体建设”和“个体建设”工作

1.我们在强调“个体建设”工作时,并不排斥“集体建设”工作。“集体建设”和“个体建设”工作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两个方面的手段(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二者应该是并行不悖、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所以,在日常要一手抓“集体建设”,一手抓“个体建设”。也只有同时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才体现学生教育管理措施的完整性,才能最大限度的取得工作的实效性。

2.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时要考虑二者之间的内在关联性。“集体建设”是建立在”个体建设”的基础之上的,“个体建设”是“集体建设”的组成部分。在制定“集体建设”管理制度时要考虑到班级个体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个体建设”制度时要照应“集体建设”管理制度的基本要求。

3.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二者要互相照应。如对获得“文明班级”的,在分配“星级学生”名额时可酌情多给几个;对班级学生表现突出或做“好人好事”的,或者违反校纪校规、违反“班规民约“的,在班级量化考核分以及“星级学生”评选考评分都应有相应的体现。

不过,无论是“集体建设”工作还是“个体建设”工作都是侧重于“管理”方面的措施。而要真正取得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更大的实效性,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促进班集体和学生个体的“科学发展”,“教育”才是最根本的手段。因为“管理”更多的是倾向于对学生外在行为的规范,其效能指向的是“你应该怎么做、你不能够这么做”,这对学生而言是外在强制性的,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而“教育”则是对学生内在的心灵的感化,其效能指向的是“我要怎么做、我不应该这么做”,这对学生而言是内在自觉性的,学生是主动接受的。相比较而言,“教育”的实效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在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一再强调“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我们在不断的积累经验,改进管理措施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教育”工作的实践和探索。要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新途。诸如主题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主题班会课的严密组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宣传教育主阵地的建设……

上一篇:武术老师教你怎么给孩子报班 下一篇:没有“最强大脑”,只有“最勤奋大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