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有效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25 04:47:11

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有效策略初探

[摘要]: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得以发展壮大的必抓常规工作之一,更关乎特殊教育学校的未来发展。但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工作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这表明其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探究具有更加深远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有效策略

G760;G451

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老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生行为发展阶段性特点,适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和心理疏导,并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最终达到实现班级育人的目标而开展的专项组织工作。

一、常规管理方面,建立自身本体觉时间系统。

英国有一句谚语:“生活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作为特殊学生的班主任,大到学生生活观的形成,小到吃喝拉撒等日常行为习惯地培养,事无巨细都需班主任运筹帷幄,亲力亲为。但如果都由班主任事事以身躬亲,面面俱到,那班主任就真成了学生的保姆,既让自己陷于琐碎繁杂的事务中,又不利于学生的自我管理与成长。 在特殊学生常规管理方面,班主任要审时度势,以作息时间为纽带,帮助学生建立自身的本体觉时间系统,最终达到学生听从自身时间系统反应地督促,独立适应社会需求的目标。

特殊学生常规管理方面要建立自身本体觉时间系统需分三步走:第一步狠抓作息时间。面对特殊学生时间概念比较模糊的普遍情况,班主任身体力行最有价值,班主任是学生有样学样的最好模仿榜样。当班主任完全按照作息时间的要求有规律,有计划地开展工作,学生自然就领会“到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情”的宗旨。面对特殊学生班主任的榜样力量是无穷大的,在狠抓作息时间步骤里班主任就像是学生使用的教科书,一定是一板一眼,可视化,可量化的,只有这样时间才变成看得见的,摸得着的日常行为习惯,学生才有可能把时间概念内化与心,外化于行。

第二步严抓作息时间。当学生对作息时间有了量化的行为意识后,要紧锣密鼓地开展严抓作息时间步骤,这是特殊学生常规管理方面自身本体觉时间系统建立的关键步骤,主要是让学生形成预备提示模式,旨在当作息时间响起时身体可以迅速地做出正确动作行为。这时要求班主任有意识地提前2-3分钟提醒并督促学生下一个作息时间点对应的正确动作行为是什么,如:大课间铃声响起是11:10,那么11:08分左右老师提示:“第二节课下课,我们要做什么?”生:“我们要快速排队准备做课间操。”学生在反复强化过程中,辅之身体行为的动作机械记忆,学生自身的本体觉时间系统已慢慢地形成。

第三步是紧抓作息时间。这个最后的泛化步骤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班主任有打长久战的准备,中途决不能有任何认识上或是形式上的放松,一旦放松就会前功尽弃又回到最初的原点。我自从尝试学生自身本体觉时间系统探究已有三年半的时间,一直在摸索中前进,遇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好似在解一个无限循环小数题。直到近期班级学生的反应让我备受鼓舞,共计七名学生已有四名学生完全适应了我尝试的自身本体觉时间系统管理模式。如:当午休铃声响起前2分钟,班上就会有学生反应“老师,下课了,该吃饭了。”

特殊学生自身本体觉时间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最终让班主任脱离保姆的命运,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师。特殊学生自身本体觉时间系统管理模式无疑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

二、教学组织方面,采取一帮一扶共助发展模式。

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年龄越小班主任的作用就越大,当施教对象是特殊学生时,班主任的作用就凸显的至关重要了。特教课堂应演变成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各种情境,采取一帮一扶共助发展的模式组织教学。

“一帮”是指学生两两结对子。班主任综合评估学生的心理、智力、能力发展水平有意为之,相对于普通学生而言特殊学生的对子呈现易结永固的特点。这种优劣组合充分发挥了优势互补的作用,使得学生的优点得到最大化地展现,同时也突显出学生存在的缺点。学生结对子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是利大于弊,学生之间互相督促,无形中就成了班主任的助手,既可以巩固已学,又让班主任随时掌握学生动态的第一手资讯。

“一扶”是指师生结对子,这是攻坚克难的环节。班主任根据学生自身问题的难易与接受速度确定师生结对的先后、帮扶时间的长短。班主任帮扶计划的制定以维果茨基的最近l展区理论为指导,详细分析学情,认真探究问题症结,严谨审查帮扶计划。唯有如此,班主任才能扭转施教过程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费尽心力却成效甚微的局面,真正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另外,班主任要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相督学形式,只需要关注发展趋势,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明确的指导,引导学生互相督促求进,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喜好厌恶的良性发展趋势,逐渐学生自己就可以考量自身和队友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则。在慢行、渐查、慢纠、渐改的过程中师生形成了一种浑然天成的默契,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谁的学生就像谁?”这一普遍教育现象。

如果当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班主任想要成为一个班级组织的领导者,而不再是学生的一名后勤司务长,那么在教学组织方面,一帮一扶共助发展模式无疑是一张治班良方。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无论施教对象是谁?首先它是独立的个体――学生,然后才被分辨是普通学生,还是特殊学生。既然均属于教学管理体系,那么无论是普通学校班级管理,还是特殊学校班级管理都是有理论可研,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想,有策略可探的。

参考文献:

[1]尹峰.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工作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教师发展・班主任之窗.2014;

[2] 任健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杂志,2012,12;

[3]李志云.龙光忠.特教中职学校肢残生班级管理初探―――班级凝聚力的形成[J].科技文汇. 总第234 期.2013 年2 月(下).123-125;

上一篇:试论任务驱动法在中职CAD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初中思品师生“互动”教学法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