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09-25 04:45:41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项目教学真正体现“以项目为主线,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能够使学生体验到完成项目的艰辛和乐趣,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基于此,以《文本信息加工》的教学为例,主要从准备、实施和评估三个阶段,就如何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项目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70125

本文主要是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中《文本信息加工》这一单元对项目教学法进行实践与探索。其中,项目历时四周,每周一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实施,其中准备阶段和评估阶段分别用了一个课时,实施阶段用了两个课时,均是从设计的意图入手,分别对教师和学生的活动进行了探讨,并对项目实施效果进行了总结。

一、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应用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教师应对项目的设计意图进行明确,也就是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引导学生养成分析问题的习惯,学会对问题进行思考,从而掌握更多系统全面的学习方法,达到对知识进行整体把握的目的。

在项目分工上,就教师而言,首先是

利用教学软件

将课前制作的导学案,即《Word的认识》《项目分工计划表》《项目进度计划表》《作品评价表》等VCT模板传输到学生机,并利用多媒体课件将学习目标呈现出来,从而使得学生对这一项目的开展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是在学习《文字及其处理技术》这一模块时,由于其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所以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提供资源,并提出有关问题,引导学生加强有关新知识的学习,并尽可能地给学生留足实践和探究的时间,引导其积极主动地解决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再次是与学生一道对学生分组方式进行确定,并分好组。最后是引导学生对本组的项目分工计划表进行填写。

在项目准备阶段,学生也应做好有关准备工作。首先是由学生对本节课的常规性知识进行学习,即下载并安装项目开展所需的《电子东巴》软件,并尝试进行使用,利用软件中“True Type”的程序造字和“工具栏”查看各种写字工具,对各种处理文字的技术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并由一些学生对这一准备情况进行发言和总结。其次是利用Word软件菜单栏中的各种功能的操作和应用进行练习。最后是对项目的主题进行明确,结合自身所选择项目主题和小组分工任务表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通过网络工具将自己搜集到的项目材料传到邮箱中,也可以拷贝在U盘等移动储存介质中,并通过云网络备份,为资料储存和使用提供便利。

2.实施阶段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加强导学案和网络资源的应用,并要求学生对自己的项目学习进行介绍,结合新知识的学习,将课前收集的资料导入,并通过多种方式将知识呈现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练习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对于学生在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共性问题,应加强集中讲解和说明,从而更好地确保项目作品质量。而学生则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学习与项目有关的制作知识,例如,Word软件中表格和插入等下拉菜单下的各种功能及其操作要点,教师应注重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和遇到的各种问题,并通过相互探究和合作强化Word软件的综合应用,进而达到完成项目制作的目的。

3.评估阶段

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很多教师往往只注重上述两个阶段,而在评估过程中则是能省则省,这将极大地影响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因为评估解读那不仅是对学生努力的肯定,也是满足学生成就感的重要体现,通过对自身和他人的评估,有助于自身评估能力的提升,从而在提高学生学习技能的同时促进其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得以持续保持。因此,教师应给予每组学生一定的作品展示、陈述和总结的时间,让学生在这个时间段内完成上述要求,并由教师对小组作品实施评价,同时对每个学生的成绩进行确定。但是在评估过程中,应严格按照Word 项目作品评价量规表等内容进行,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全面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项目教学法的实施。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通过对本次项目的教学实践总结和评价可以看出,学生大都热衷于这一学习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在应用项目教学法时

应注意以下问题:

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采取组内能力水平有差异、组间能力水平相当的模式,尽可能地提高分组的有效性。而是在学习目标方面,教师所提出的目标往往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要么十分简单,要么很复杂,这也会影响实施效果,所以项目学习的目标必须科学明确。

综上所述,项目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施,同样具有一定的利与弊,所以我们应切实掌握其应用要点,切勿为了赶时髦、凑热闹而随意模仿,而应掌握其精髓所在,这样才能出奇制胜。

上一篇:袁枚的幽默书信 下一篇:用好导学案“五导”,打造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