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失误” “悟”出精彩

时间:2022-09-25 04:17:04

【摘要】珍惜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失误,巧妙利用失误带来的生成性资源,做出相应的变动,让“失误”转化为成长的契机。这是教师自我完善和自我提高教学成长道路上所要学习的教学技能。

【关键词】珍惜失误 教学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6-01

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料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进行处理。教学中因为对象、教学环境不断变化着,使得我们精心备好的课有时也会出现失误。我在一堂实验探究课《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上出现的失误至今记忆犹新。让我感受到“失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失误”,引发“思维碰撞”,将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很好的效果。

一、情景回放

定量实验“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个实验,在分析好原理后,我决定以学生为本采用边讲边做实验,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策略去突破难点——准确测定气体的体积。可当我们将原理付之于实践的第一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有两组学生说他们的仪器未出现气密性好所出现的现象——储液瓶内导管中的液面上升,装置漏气了没法进行后续实验。当时我本能的以为连接仪器的橡皮管出现裂痕导致漏气,于是换掉旧的替上了新的。可奇怪的是还是没有出现气密性好的现象,哪里漏气了?橡皮管好的,橡皮塞塞紧的。我边嘀咕边重新仔细地检查了仪器,恍然大悟,原来由于临时调课,时间紧,自己赶着装配实验仪器,匆忙中一个失误把储液瓶左右接口接反了。我顿时感到尴尬、自责……,真想勇敢地说“老师接反了仪器”,可转眼一想若能把这纠错的机会给学生,让他们找出问题的所在,这样对装置的连接、气密性的检验原理能理解得更深透。于是我对他们说“橡皮管好的,橡皮塞塞紧的,你们研究一下教材中仪器,帮老师找找问题出在哪儿了?”话音刚落,不仅这两组学生认真研究起来,连旁边的组员也自告奋勇的参与进来。

“啊!老师接反仪器了。”一个学生兴奋地大喊起来。

于是我当众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扬了那位找出原因的学生。这虽是一个小插曲却让我和学生们意识到实验设计一定要科学、严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实验规则,不可忽视细节,以免出现失误甚至发生危险。这个失误引发全班有关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原理的“思维碰撞”,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我感受到“失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巧妙利用“失误”,做出相应的变动,“失误”也能转化为成长的契机。

二、“悟”的收获

1.“细致”

学生感悟到只有细致才能发现问题,认真细致、实事求是是实验成功的前提。当学生按实验步骤将称量好的镁带、20mL水加入到气体发生器中,塞好橡皮塞时,都不约而同的发现一个问题:储液瓶内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酸还没加入,镁与水常温下不反应,不可能产生氢气,这段液柱怎会产生呢?它会影响氢气体积的测定,怎办呢?我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的细致性给予了及时的表扬。

2.“善思”

面对学生的这一困惑,我让他们从我刚才的失误中收获的气密性检查的原理去思考原因。他们通过议论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识:加入的水占一定的体积导致气体发生器内压强增大,在压强作用下排开部分液体,使储液瓶内导管中出现一段液柱。谜底揭开了,怎么使导管内外的液面重新相平?学生们经过思考找到了解决方法:减少气体发生器内的空气降低压强就可以了。措施:用注射器抽!接下来怎么加酸也迎刃而解。镁和酸反应产生的氢气立即将储液瓶内红色的品红溶液自动地排到液体量瓶中,大家看到这美丽的一幕都非常兴奋。但当镁反应完,学生发现储液瓶内导管中的液体并没有全部排到液体量瓶中,它会影响氢气体积测定的准确性,怎么能知道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大家集思广益又一次解决了难题。

3.“反思”

实验操作结束后,将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有一个难点:如何计算氢气的体积?有的说氢气的体积等于排到液体量瓶中液体的体积。我摇了摇头。有的马上补充说还要加上最后抽出气体的体积。我还是摇了摇头。提醒他们把实验过程好好回味一下:实验中影响准确性的操作是什么?经过回味,学生得出正确答案:氢气的体积等于液体量瓶中液体体积+抽出气体体积-硫酸体积。同时大家“反思”到定量测定中“准确性”的重要性,感悟到认真细致、实事求是、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教学目标有效落实,成功的喜悦展露在他们的脸上,也展露在我的脸上。

4.“升华”

实验结束后,我让他们评价这套实验装置的优缺点。学生讨论出优点:精确度高,量程大。缺点:操作步骤较复杂。于是我又拿出一套装置让他们回去思考,此装置能否用来测定1mol气体的体积,有何优缺点?

通过对实验装置的评价,使学生对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思考。

由此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得到了锻炼。

三、回味

教学的魅力在于教学的生成。失误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教学中的失误有时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善于把握机会、充分利用失误这一教学资源,通过师生双边互动,在集体“识错”、“思错”和“纠错”过程中就会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就会在失误中明辨是非、在失误中锻炼成长、在失误中意外收获。

失误是一种教学资源,一种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宝贵教学资源。下次再教这个实验时我决定故意接反,模仿学生心态、稚化自身思维方式,有意识地在“不知不觉”中制造错误。我相信“故错”艺术在教学中的适度和恰当运用,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和活化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多项思维能力,渲染课堂气氛、创设探索情境。同时还可以现场测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获取一定的有价值的信息。

总之教师只有多学习、多充电,不断地纠正自己对一些问题在认识上的误区,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

上一篇: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浅谈 下一篇: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转变化学教师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