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支模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

时间:2022-09-25 02:43:46

浅谈高支模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控制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跨度大、荷载大、高度大的高支模结构,高支模结构施工难度较高,安全隐患较大,高支模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必定会带来严重的质量安全事故,所以加强对高支模结构的施工质量及安全控制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工程实例浅谈高支模的质量与安全控制。

关键词:高支模;质量;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高支模的定义

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是指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高度超过8m,或搭设跨度超过18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0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对于高支模的施工质量及安全要求,住建部有明文规定,建质[2009]87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当中提到: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的为“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要求严格按照专家意见完善施工方案,按照方案组织施工。

2 工程实例

南京某新建工程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总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面积1.1万平方米。拟建建筑地上建筑主体为2层,局部为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支模区高度达10.55m,横向跨度29.25m,纵向跨度38m,主梁截面尺寸:0.5*1.6m,0.5*1.8m,屋面板厚120mm。最大线荷载(含施工荷载)设计值达27.58kn/m。本工程属于典型的高跨、高载荷的高支模工程,为此,针对此高支模区域专门编制了专项方案,并按照规定组织了专家论证,方案按照专家意见重新完善后得以批准实施。

3 高支模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控制要点

图1:模板支架大样

3.1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向项目管理人员和搭设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以及对施工详图进行说明,并做好书面交底签字手续,同时上报监理,监理应对安全技术交底和三级教育情况进行审核、检查和督促落实到位。

3.2 应对立杆间距、水平杆间距、水平剪刀撑、垂直剪刀撑、下层基础结构强度(地下室顶板必须强度达到100%且下部支撑体系严格按照计算和支撑方案搭设)、垫板厚度和大小、扫地杆数量和位置等进行检查,必须严格按施工方案要求设置,支撑架体搭设时间不宜过早,应待竖向墙、柱结构强度达到80%后方可搭设。

3.3 支撑架搭设控制要点:

3.3.1 高大模板工程支撑系统所选用的钢管、扣件材质,必须符合规范、标准要求,本工程施工方案中必须严格选用方案中确定直径和厚度的钢管及其配套扣件,严禁使用锈蚀、变形、断裂、脱焊、螺栓松动或其它影响使用性能构造缺陷的材料,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标识,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扣件应进行防锈处理。

3.3.2 高大模板工程支撑系统所采用扣件式钢管搭设时,必须符合规范、标准以及方案的要求。

3.3.3 搭设支架前用石灰弹出支架搭设线,根据现场情况确定支架搭设高度并确定可调式顶托位置,顶托螺杆不宜超过200mm。

图2: 模板支架平面

3.3.4 为了确保支架的整体稳定性,立杆垫板采用垫木长度宜不少于2跨、宽度不小于150mm、厚度不小于50mm,离地面200mm处设置纵横扫地杆一道,立杆间距、纵横向水平杆道数、剪刀撑设置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立杆接长必须对接,严禁搭接,同时对接应按规范要求错开。

3.3.5 支架搭设应按方案内容的施工荷载计算、立杆计算、支架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且按高大模板的支架图、支撑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及节点大样施工图连接,并连接牢靠。

3.4 模板安装的控制要点:

3.4.1 施工单位测量工程师应根据设计图纸提供的梁底标高,对支架上托进行找平测量,并考虑预拱度按设计要求调整好纵坡、横坡,再报监理部复核。

3.4.2 模板制作时对现浇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对于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均不得遗漏,且应安装牢固,其偏差应符合GB50204-2002规范中表4.2.6的规定。

3.4.3 现浇结构模板安装应能满足下表要求:

3.4.4 模板安装完施工单位经自检合格后即可组织验收,验收时必须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人员、专职安全员、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等人员参加,并填写验收表格,履行签字手续,在架体搭设完成后、混凝土浇筑一个工作日前通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钢筋的安装工作。

3.5 模板拆除的控制要点:

3.5.1 非承重侧模板应在砼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致因拆模而受损坏时方可拆除,一般应在砼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侧模板。

3.5.2 高大模板支撑体系拆除时,混凝土的强度应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要求,并报监理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

3.6 混凝土浇筑控制要点

3.6.1 浇筑顺序,高大模板上部的混凝土浇筑按照施工经验和受力特点以及以往造成破坏的教训,不能按照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方法,应采用多点向不同的方向进行浇注,同时也不能从集中向内部推进浇筑的方式,以减少混凝土和施工荷载对支撑体系形成的集中应力对支撑体系的影响和突然破坏,从而造成整体失稳。

3.6.2 混凝土运输机械的使用,商品混凝土的现场运输和浇筑宜采用汽车泵送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浇注,当汽泵无法满足要求时可考虑使用布料机,但为避免布料机的荷载和震动对支撑体系造成不利影响,布料机不能直接安装在高大模板支撑体系的上部,可以考虑临近周围已经完成的作业面布置。

3.6.3 混凝土振捣棒的使用,在施工前应对振捣人员严格筛选和进行培训,挑选技术熟练和负责的人员进行振捣,同时严格控制振捣的时间,坚决杜绝把振捣棒贴近模板进行振捣,避免因振捣对模板造成以为影响整个支撑体系的稳定。

3.7 建立和落实应急预案

为了处理突发事件,保证施工安全,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专门成立应急班组,其成员应由各分管分项工程的施工员带领,抽调各班组精兵强将,进行全过程观察控制及监督实施。还应准备好各种应急物资,如钢管、楔子、方木、轧头等相关工具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一是现场设警戒区域,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二是配备地面监护人员,制止操作人员的违章行为,防止非操作人员进入警戒区域,并对搭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处理或报告;三是必须建立安全可靠的人员进出、材料运输通道和作业环境,禁止野蛮施工;四是搭设过程中及时对支模架的各项力学指标进行检测,例如采用扭力扳手来检测扣件是否达到要求等。

本工程高支模施工严格按照方案及上述质量安全控制措施组织施工,按照规范要求加强了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事后管理,确保了整个施工过程无任何质量安全事故,在混凝土强度报告出具且通过拆模申请后,进行了模板拆除施工,顺利完成了高支模的施工。

上一篇: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问题及措施 下一篇:建筑电气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