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5 02:08:4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 要:信息技术的教育在我国农村中小学起步较晚,至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供一些可供农村中小学提升信息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措施,从而走出一条具有农村特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之路。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c)-0109-01

1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分析

1.1 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资金是困扰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资金的匮乏导致必需的硬件设备跟不上,造成信息技术课程难以开设。由于农村经济条件较差,能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地方,绝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机数量少、配置水平低、教学资源匮乏,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等问题。众所周知,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必须要一定的硬件设施,但是这些硬件设施往往需要较大的资金支持。从办学单位来看,即使认识到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但是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来进行此项投资,一般只能够响应国家教育的号召象征性的来投资购买。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上,通常会出现学生共用电脑的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严重制约了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

1.2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不合理

农村中小学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信息技术课往往作为一种选修课被排入课程表。就学校而言,目前虽然普遍实施素质教育,但是仍然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于是,在这种条件下的信息技术课往往得不到校方应有的重视。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角度看,对信息技术科的学习势必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必修课的学习,为了提高文化成绩往往放弃接受信息技术教育。不仅如此,在农村中小学中几乎所有的老师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来教授课程,由于其本身的专业素质原因,难以充分的对现代教育形成一个整体的意识,帮助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很多老师普遍认为信息技术仅仅是一个教学工具,不使用硬件设施同样能够上好课,在这种思维的影响下,学生很难和计算机接触,一般只会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的一种工具。

1.3 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农村中小学熟悉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大部分教师自身专业水平较低,而且对现代教育意识和观念缺乏充分了解,难以发挥老师应有的引导作用。目前农村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比较少,可使计算机技术却在飞速发展,而教师进修机会少之又少,这就直接导致许多教师信息技术知识和教学水平滞后。加上老师们现代教育意识不高的原因,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教育就是计算机课,甚至于某些老师把信息技术课当做打字课来进行教学。不仅如此,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水平不高的原因,对电脑的操作和使用不熟悉,仍然采用“一言堂”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理论的教授,不结合实际纯粹的进行理论教学,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这一点也是目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2 加强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对策研究

2.1 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的提高不仅仅是体现在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上,而是要把信息技术教育同升学率有机的结合起来。教育观念的改变和信息技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升学率,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且对于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应该把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重点来实施,并不断巩固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所教授的内容,加大教师队伍素质的培养力度,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和学习氛围。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教育水平和质量,提高学生素质。

2.2 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不高的原因实际上是基础设施薄弱所造成的。试想,如果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必修课来进行学习并强制性的参与国家统一招考,那么学校和学校势必会对此门课程加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也相应的会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水平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对于这个问题而言,实际上也是由于农村中小学缺乏足够的硬件设施造成的,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国家往往无法实现统一的方案。但是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技术设施的建设,不断巩固学校的硬件设置来实现。硬件等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到位了,课程的设置问题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得到解决,从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也就相应的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3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育者队伍能够有效的推动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而就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师队伍而言,如何才能够在短期内有效的提高其专业素质。这就必然涉及到教师素质培养的一些问题。通过大力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课和培训活动就可以有效的促进其专业素质的提升。通过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学习和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如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要广泛的学习其他内容,密切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不断改善教育方式方法。还要对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它知识也进行充分的学习,通过软硬两手抓的措施促使教师素质的提高,并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3 提高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水平的总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拓展人类思维和能力的重要工具已经在我国的教育中得到了较为全面的普及。虽然我国把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上时间不长,但是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就我国整体而言,信息技术教育仍然集中在我国的大中城市,尤其是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并没有得到全面的覆盖。总而言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不仅仅要在教学观念上得到提高,还要加强基础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提升农村中小学的师资力量。这些问题都是农村中小学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就信息技术教育目前发展的态势来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刻不容缓,它对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对我国未来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要不断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环境,从而充分的发挥出信息技术教育所应有的功效,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书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结构与层次:适应信息化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侯晓军.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国电子商务,2012(2):235.

上一篇:对高职院校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有效开展的几点思... 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