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课前预习贯穿课堂

时间:2022-09-25 01:56:12

浅谈如何将课前预习贯穿课堂

今对于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讲了几十年的话题,”今天回去把明天要学习的知识预习一下”这句也成了很多老师布置作业时候的口头禅.但是曾几何时又有很多老师发现,预习不仅没有得到理论上所说的那些益处,反正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给人感觉”一瓶子不满,半瓶子乱晃!”的学子们.因此又有一批老师站出来喊着”要停止预习,特别是数学或是科学学科”这些提出这两门学科停止预习的老师也有他们自身亲身体验的感觉.因为像数学很多的运算法则或是定理等等都是在课堂中互相的探讨生成的.记得曾多次当自己正在用优美的语言兴致勃勃的神秘的创设情景准备引入新课时,却被一些学生一下子揭开了面纱,弄得作为老师的我们顿时措手不及.也给没有预习的孩子们带来了一些灌输式的教育.因此很多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似乎不习惯于预习,且大多数数学教师也放不开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

古人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老师也都知道“好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以开展预习理论讨论,首先教育行政部门应认识到终身学习理论的先进性与前瞻念性,进而让广大教师认识到终身学习能力的获得与课堂教学息息相关。叶圣陶先生就反复倡议在语文学习中落实学生的预习,并明确指出:“预习是训练阅读的最主要的阶段。”所以现阶段老师们也都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前预习,除了在于学生习惯的养成以外,也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关注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及如何让课前预习更好的服务于课堂教学.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一次又次的尝试与变新。在自己的不断实践中发现,预习不应该是成为一种形式,而应该是让预习服务于整节课,为课堂的兴趣添加剂而不应该成为师生课堂的绊脚石。下面我把自己几节课中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1.让课前预习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

比如在上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

正好也遇到组里的同行听课。我正好尝试了这种变化。上课前什么情境都不设置,直接提问:“在上知识之前,先问一下大家昨天在预习的时候有什么困惑的地方,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听听,是不是你的困惑也是大家的。是否有‘英雄所见略同’的感觉呢!”如此的开场白没有想到的是,很多学生纷纷举手,每个人都急于去展示解决自己的问题。课堂的气氛马上就热起来。完全不需要课前的预热。我马上请学生出示他们的问题,并一一记录在黑板的一个角落上。

生1:为什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要用大括号连接?没有大括号是不是一样?比如说并排边着。

生2:为什么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是两个不等式的公共部分?为什么不是把两个不等式的解全部取过来?

生3:为什么会有无解情况的存在?

生4:为什么要用数轴来解决?

学生的这些问题不仅我暗自窃喜,我也发现在做的很多没有机会发表意见的学生不停在那儿点头,有些还不禁的附和着:“对对对,这也是我的问题”。我窃喜的是,这些问题不正是本节课的一些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于是我倒是不慌不忙的说:“是啊,一节课的预习居然让我们有如此多的疑问,那这节课就注定收获必定是丰富的!”(很多的学生在那儿笑了)这样的一个课堂伊始,这大家都也完全的轻松的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这样的课堂怎么能不兴奋的,这样的预习怎能让学生不喜欢呢。可以让他们与别人有共同的语言,使他们课前不得不去预习,并且希望自己能提出独到的见解得到别人的认可。为预习成了他们的习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课前预习让重难点更易突破

学生们都在期待解决的时候,我倒是悠闲的说:“大家在帮同学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帮我解决一个问题吧。顺便验收一下你们的预习成果。”出示幻灯片:在运动会上, 男运动员的点心是每人一个面包加一大瓶矿泉水, 一个面包3元、瓶矿泉水10元,班级决定为男运动员所付的金额超过27元,但不到33元。设我们班男运动员有 x 人, 你列出怎样的不等式?

生1:27

生2:2x+10>272x+10272x+10

学生解出x>85,x

3.课前预习可以在课后延续

我们的讲的课前预是停留在课前,好像是把要学习的内容看一篇就好了,这种预习可以说是完全在走形式,最后学生与老师都会疲惫。久而久之预习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但是如果我们能将预习贯穿课堂并在课后延续,那就把预习成为了一种幸福的习惯。在课后我们还布置了反思。想想你的预习之后个人的收获?你的与同桌讨论后的收获?听课后的收获?此时如果让你来编个问题给你的同学做,你会出什么知识点?怎么样的问题?如此这些的问题设置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预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当然对于预习落实到课堂的研究我还会继续,上面的种种只是我在教学中的点点体会,相信我还会在不停的完善,使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金继军.加强课前预习 提高教学效率[J]. 新课程(中学). 2012(09)

[2]徐强.如何激活数学预习的动力[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0(04)

[3]高洪亮,李秀华.数学教学应重视课前预习[J]. 山东教育. 2001(29)

上一篇:浅谈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 下一篇: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