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说乡土补蹉跎

时间:2022-09-25 12:12:59

今年,生于1922年2月14日的李木子同志年满83周岁。他1949年5月参加中共地下组织,1951年7月由基层调入宜春地委宣传部工作,1958年应江西人民出版社之约,出版了通俗读物《农村党支部书记日记》等书,1979年被任命为宜春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他在1984年离休之后20年为弘扬乡土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顺理成章的选择

李木子同志离休之后,一日不闲地从事着宜春市乡土风物的评述介绍工作。然而,备说宜春地区的乡土风物,谈何容易!宜春有二千多年的建城史。解放后的宜春辖区几经变化,要搞清它的来龙去脉、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化教育、地方风物、名人贤士、经济特点、典故趣闻、宗教禅林、山川名胜、奇花异树等等,是一件很花力气的事。

李木子同志为了做好这件工作,不辞辛劳,通读有关资料,只要能找到的典籍千方百计寻觅,以充实自己。为了撰写严嵩父子的稿件,李木子除翻阅了《明史》、《明史记事本末》,通阅严嵩《钤山堂集》之外,还参考了各种有关记载严嵩父子的评论、杂录,以及分宜《界桥严氏族谱》、《防里欧阳氏族谱》(因严嵩夫人姓欧阳,分宜防里人)等,并实地采录了有关严嵩及其家人的民间传说,这才撰写成四篇长文:《明朝权相严嵩的宦海浮沉》、《说说严嵩〈钤山堂集〉诗及其他》、《“恶子”严世蕃的为非与遭斩》、《严嵩的掌故传说》,近6万字。

为了考证翔实,李木子同志坚持实地考察,获取第一手资料。离休后的李木子同志足迹印遍了宜春地区的山山水水。为了考察分宜县大岗山观音岩景点,连续三次都因中途遇雨而折回,第四次再去才如愿以偿,登上峰顶。后考察萍乡的武功山、义龙洞、横龙寺、宝积寺等景点。千辛万苦,莫不如此。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扎扎实实的资料收集、梳理、考证、辨析功夫于先,李木子同志才有介绍地方乡土风物的一系列脍炙人口专著于后。

丰硕的成果

李木子同志写乡土风物的文章,确切地说是1980年开始的。短短20年里,他出版了7本有关风土人情、掌故景观的著作,引起读者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接着他又在《宜春》、《星火》、《秀江》、《赣中报》等报刊上发表多篇介绍宜春乡土风物的文章。宜春地区文联和《宜春》编辑部建议他将这些文章汇编成册,由《宜春》编辑部内部出版。1984年春节后他便将已发表的诸文校阅一遍,少数篇目有些增删或重新改写。全书共30篇,20万字,介绍了宜春籍或与宜春有关的名人贤士,如执法如山的况钟,奉新籍吏部尚书甘汝来,使宜春又叫袁州的袁京,大诗人坡、韩愈和郑谷,史学家刘放、刘恕,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率农民举行起义的彭莹玉和尚以及关于铜鼓石、许真君及袁河形成的故事、埋在地下的李渠、万载烟花、樟树药材、丰城的干将莫邪剑、宜丰的佛教禅宗五大流派之一曹洞宗祖师等等,结集为《宜春古今谈》并于1984年出版。

1986年12月出版30万字的《宜春古今谈续集》。这本书续写宜春风物,如写曾率领红战在宜春地区所属的铜鼓、万载等地的的事迹,便排在此书的第一辑第一篇。1983年系靖安籍苏州知府况钟诞生600周年,李木子同志受省社联《争鸣》编辑部和《赣中社会科学》编辑部之约,参阅了《明史・况钟传》、《况太守集》、《况靖安集》及况钟的出生地――靖安县高湖乡崖口村的《况氏宗谱》等诸多史料,写出了1985年5月出版的《况钟治苏》。1988年编写了《新余风物录》,全书39万字。接着应宜春市(现为宜春市袁州区)之请,写了《古今诗坛咏宜春》,这是本“比较全面介绍宜春市古往今来的书”,全书20万字,于1991年10月出版。随后,又应宜春地区社联之约,写了《赣西北旅游揽胜》,于1995年出版。后又应宜春地委宣传部之约,写了《宜春地区经济史话》,全书34篇,21万字,于1999年3月出版。这7本书具有很高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出版之后获得如潮好评。江西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许怀林和萍乡教育学院的彭德猷老先生,均作了高度的评价。

现在李木子因目疾、手抖而基本封笔。但他尚有已初步编写结集的《宜春古今诗稿》、《木子片心录》二书稿准备出版,尚有数十万字的杂稿待整理。李木子同志表示,如果天假以年,将会继续完成未竟事业。

上一篇:谈京华 论发展 下一篇:从“收复失地”到“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