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12的冗长诗句

时间:2022-09-25 12:11:34

关于2012的冗长诗句

像诗一样的标题可以是一个群展的名称,也可以是9件艺术作品标题的串联,而这样的展览更出自于一位独立女性作家、一位中坚艺术家与九位新生代艺术家的艺文和思想碰撞。独特的组合和他们共同的作品以此构成了上海外滩十八号旗下的艺术机构——18画廊2012年开幕秀的诸多看点。由资深的当代艺术家——邱黯雄,携手中国最具国际化的文化人物之一,著名女性作家——棉棉,共同组织策划了这次副标题名为“2012中国青年艺术家当代艺术展”的群展,而参与展览之中的九位年轻当代艺术家们,以其各自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围绕“2012”这个玛雅预言中的话题呈现。

把艺术家各为其作品取名串联成上文的长诗标题,显然是来自担任了艺术项目总监的作家棉棉的文学构想,这也不是这位话题人物的首次跨界,在当代艺术圈,棉棉早已和上海籍的本地艺术家过从甚密,而当代艺术的实验感和话题性正是这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所看重的。棉棉曾是中国最早的派对文化创造者之一,她熟悉音乐、文学、戏剧、艺术、设计等领域,最擅长在制造创新活力的同时融合边缘与主流,名利与独立,狂欢与沉思,她的文学作品和她的每一次跨界创作,总能锁定先锋和主流人群,而此番18画廊艺术总监的任命倒也很适合棉棉,外滩十八号未来的艺术活动可以期待。

而作为这次策展人的、身为艺术家的邱黯雄也在现场大展拳脚,延续了近年以他为号召的艺术活动如“未知博物馆”系列展的未知感和探讨性,他不仅精心设计展示空间,开幕当晚也亲自主持、推介,而在时下当代艺术购买力萎缩,评论家策展能力屡遭质疑的局面下,年轻艺术家自发组织展览,和知名艺术家利用艺术资源来进行策展的的两种组展览方式,则大为流行。

除了冗长诗意的展览题目外,展览前言不知是否也是出自邱黯雄和棉棉的合作:“人们失去了那隐藏在未来的未知感,好像在上演一出已经排练过的戏剧,而且有不同的版本,人们只是照本宣科而已”。这个预言中的末世年份已经有太多演绎,电影已经把细节描述得太具体反而失去了预言应有的神秘感,以至于大家都觉得这个预言只是一场演出而已,因而显示出一种不真实的存在感,而九位年轻艺术家们提出来的题目,无论是从宏观宇宙的缘起,还是微观的个人感觉,甚至一念,都是对这个末日的应对:独立摄影师刘一青是异类,她对神秘学有极大的兴趣,她的“归途”可以理解为归宿或陶渊明的归去来兮吗?这有点招魂的意味,人类的灵魂已走的太远;陈勇为的照片影像“三米之内”和李明的双频录像“雾水”,是更关注自己的生活和感受的轨迹,而不是宏大的人类命运;郑焕的有机玻璃和排风扇的组合装置:“一秒钟以后的细节”是追溯起点的宇宙大爆炸后的一秒;而廖斐的挂钟装置和大幅纸本水彩:“未来是否会影响现在?”则是对时间作逆向的思考,这个命题更接近物理学对时间旅行的假设;吴鼎的单通道录像“上帝的沉思”和隋长江的iPad绘画:“如果没有预言”是相反的方向,上帝是必然的,而没有预言则更倾向于偶然性的掷色子,但是上帝掷色子吗?肖江的台历纸上水彩画:“每一天”和陈轴的综合装置:“Nothing New Under the Sun”,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度来对待这个巨大的关乎人类命运的预言。

此次展览末世般的反思气息与展览空间自身的“位置”形成鲜明对照:在朝气蓬勃的外滩沿线,18画廊位于气派的外滩十八号的4层,展厅并不大,中间还有立柱,空间气质类似于缩小版的上海美术馆二层某间展厅,同样是带有殖民色彩的建筑内貌,但对于展示前卫和实验的当代艺术来说却是个不错的美学映衬。空间诞生时间位晚于当年赫赫有名的外滩3号画廊,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艺术的推广。而两者同为外滩滨江的一线艺术机构,也都前后历尽数次人事变动,力图度过中国当代艺术的峰谷期。外滩十八号首席执行长邓懿德女士表示在未来阶段,更多会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中国当代艺术新力量,锁定那些有影响力的青年艺术家,同时也会引进曾经给全世界带来巨大影响的传奇艺术家的大型展览,以此力图给外滩十八号这座沉积岁月及赋予传奇的文化历史建筑增添一轮新动力。同时,打破一贯的机制模式和氛围基调,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制造更多的话题。而通过这些宣言式的表态,我们似乎又看到了上海滨江沿线的艺术景观的再次兴盛,曾经的外滩三号,后又有外滩美术馆的重磅展览,再加上外滩十八号的此番跨界揭幕,乃至结合上不远处世博会旧址内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10月启动,未来上海的当代艺术的看点即将在外滩滨江逐步呈现,这倒是一个比2012“末世说”更好的期待。

上一篇:围观的“美学” 下一篇:金岛隆弘 呈现亚洲整体面貌的东京艺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