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通过做题提高成绩探究

时间:2022-09-25 12:06:55

高中生物通过做题提高成绩探究

摘 要 做题的目的,一是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二是通过平时的练习,从而掌握解题方法,让我们表达准确、直达得分点;三是通过不同的题型开拓自己的视野,让我们在高考时遇到新题型可以做到不慌乱、从容作答。通过习题来有效提高成绩,需要从三方面做好:习题前,通过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自主学习从而高效掌握知识点;习题中,做到精准审题、规范答题,注意情景题训练;习题后,注重归纳、总结规律,提高各方面能力。

关键词 习题 提高成绩 高效掌握知识点 精准审题 规范答题 归纳总结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高中理科生需要在高中三年内做大量习题。习题过后,其中一些同学的成绩会有明显的提高,但另一些同学不仅成绩毫无改善,而且常常再次遇到类似的题目,甚至是原题仍然写不好,遇到新习题就更加无从下手了。完全达不到通过做题提高成绩的目的。为什么写了大量的习题却事倍功半?如何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为什么要做题?如何做题才能帮助我们提高成绩?笔者认为做题的目的,一是对知识点进行巩固;二是通过平时的练习,从而掌握解题方法,让我们表达准确、直达得分点;三是通过不同的题型开拓自己的视野,让我们在高考时遇到新题型可以做到不慌乱、从容作答。三个目的重中之重是实现通过做题对知识点的巩固。习题只是考你的一种手段,不同的题目往往考的就是课本上某一个知识点的变式,不同的题目或者题型难易不同,考查的深度也就不同。

有的题目简单,比如:“光合作用的反应物有什么?产生的O2来自H2O还是CO2?”说明这题只是想看看你对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最基础的原理是否有个大致的了解。有的题目难一点,例如:“白天用H2O18浇花草,周围空气中会出现CO182,H2O18中的O18进入CO2的途径是什么?”这题无非就是想看看你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物、生成物、光反应阶段、暗反应阶段以及有氧呼吸的一、二、三阶段是否了解。

由此可见想通过题目巩固知识点,也不能在对知识点没有任何了解、毫无掌握的情况下,就闭着眼拼命做题,否则效果肯定是不尽人意的。因此,做习题前应该快速、准确、大致掌握知识点,然后再以适量的习题来对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方面谈谈如何通过习题来有效提高成绩的方法。

1习题前:高效掌握知识点

做习题前的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很多同学来说也不是很容易的。生物比较偏文科,不理解的内容死记硬背是万万不可取的。要想记住,必须注重理解。概念、原理、结构、功能、特点等像这些内容大多数只要准确、深刻理解了其含义,就完成了一半的掌握,因为理解不仅能帮助你记忆,而且可以让你运用这些知识去解答题目。

首先,我们要做到课前预习,将自己认为是重点或者不太理解的地方做个标记,以使听课有目的性。这样不仅可以让思想高度集中,而且能够把注意力放在老师讲解重、难点上。有可能存在你的问题老师在课堂上没有讲解到的情况,那么课下时一定要向老师请教,做到今天的问题今天解决。

其次,最重要的就是课堂四十五分钟的认真听讲了。这四十五分钟老师会把知识点清楚、准确的进行讲解,重点突出、难点分析到位。这样可以为大家节省很多时间,轻易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课下的自主学习也是不可省略的。因为很多的东西我们还需要自己去思考。“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怠。”我们可以在每节课结束后利用资料书进行知识点的巩固、思考、甚至总结规律。例如:学过必修一中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后,大家应该会觉得很多的功能和结构都是密切相关的。像线粒体内膜内陷折叠形成嵴,增大膜面积,可以为呼吸作用酶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从而提高呼吸作用的速率。而叶绿体的类囊体的堆积也可以增大膜面积,不仅可以附着更多的光合作用酶而且可以含更多的色素从而吸收更多的光,最终提高光合作用速率。而这就是我们生物学上所说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原理,也是很多知识点相通的地方。

2习题中:精准审题、规范答题、注意情景题训练

2.1精准审题

想在考试时得高分,仅仅掌握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解答试题的首要关键环节就是审题,若不慎重,极有可能出现“答非所问”的结果。(1)快速读题,准确找到已知条件和解题关键,最好在第一时间将有用的信息做出标记,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很多回看的时间,而且能使解题的信息更加明确和清晰。(2)信息不能遗漏,否则很可能在解题过程中发现已知条件不全而无法继续。(3)对知识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否则可能会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4)发现隐藏条件,在解答有些试题时,要注意集齐解题的必要条件。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除了要认真对待语文科目的阅读理解题型,同时要注意对读题速度、寻找重点和隐藏条件等的训练。

2.2规范答题

高考中生物除了6个选择题以外还有6道非选择题。由于某些题目会注重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因此想要在非选择题上得分,除了基础知识牢固掌握之外,语言的表述也非常重要。老师在阅卷时,会快速得寻找得分点,如果回答地非常规范,那么就可以轻易地得高分。但是如果和标准答案相比有差别,那么老师就要考虑如何给分。如此,和高分就会有一定的距离,甚至因为表达不够准确而白白被扣除很多分。所以在答题时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1)由于自(下转第125页)(上接第48页)己的语言是不够精准的,所以我们在平时做练习题时要用课本上的语言、要用专业术语,不能口语化。(2)注意区分易混淆概念,“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例如“生长素的两重性”绝对不能写成“双重性”。(3)表述要做到把握要点、主次得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2.3注意情景题训练

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所以高考不仅注重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而且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所谓的能力考查,在试卷上的考查方法就是考我们的解题能力。有些题目中会出现除了平时所学知识点以外,还会有一些知识点的拓展,或是最新研究的科技、医学、生物上的成果,再或者是最近社会热点问题等。这也就是所谓的情景题。而在高考理综时间很紧迫的前提下,我们必须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对给予的新信息进行理解、判断,及时找出可用的内容。同时再结合平时所学的知识对题目加以解释、回答。要能写好这种题目,我们必须具备最良好的审题能力、有对已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有能将新知识和旧知识巧妙结合的能力以及规范的答题能力。

3习题后:归纳、总结,注重能力提升

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所以高中三年的时间,我们必须高效的学习每一门学科。这对能力的要求是毋庸置疑的。理综考试中生物所占的分值比重不大,因此每个题目尤其是让很多同学头疼、容易丢分的选择题往往要涉及到多个而不是单一的知识点。如果平时在习题后能注意各种习题的联系,涉及的章节、模块间前后的贯通,就可以对知识点的掌握上一个台阶,并且记忆会非常深刻。

更重要的是,自己能总结出的规律才是我们真正吸收转化得到的知识。对于自己的知识,我们不仅可以灵活运用,而且在面对大量习题时,可以快速地知道他们都是一类题目;在面对难题时,也可以轻松根据规律解题。比如:必修二中“孟德尔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部分内容不仅是高考的重点,也是我们平时学习的难点。有关两大定律的题型种类非常多,所以导致遇到此类题目很多同学会丢分严重。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做此类题目最拿手,基本一分不丢。这是为什么?其实这就是因为这部分内容规律性非常强,只要把课本概念、原理弄透彻,剩下的就是注重观察规律了。 “3:1”、“1:1”、“9:3:3:1”,或者是“9:7”、“15:1”、“9:6:1”, 在题目中一旦出现这些标志性的比值关系,我们就可以通过有关的规律轻松解题。

总之,如果想通过多做习题来提高成绩,就不能茫无目的进行“题海战术”。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习题训练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上一篇:O2O:场景为王的战斗 下一篇: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