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策略

时间:2022-09-11 03:23:26

浅析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问题策略

摘 要 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堂教学问题千变万化,而课改思路在于促进以问题解决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发展趋势。问题的预设与生成的研究就提到了是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研究得知问题预设和生成是教学中紧密联系的统一体,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只有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才能使教学充满智慧和激情,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焕发出时代的生命力。

关键词 教学问题 预设 生成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1作足预设――教学机智因你展现

有些人说:“好课是自然生成的,”其实“自然生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生成”。上课前我们必须认真领会课标理念,钻研教材教法,确定教学目标。比如给学生创设一个怎样的情景,需要备什么样的课件或教具,学生可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如何做好引导和疏通等等,这些都是需要事先考虑好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到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及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等精彩瞬间,我们的课堂才能浪花闪耀,高潮迭起。因此在教学中要做好几个预设:预设三维目标、预设教学环节、预设辅助手段、预设学生情况、预设质疑问题。例如:学习《大变革时代》这课前,笔者认真分析了学生学情。学生对于铁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比较熟悉,笔者决定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身边例子入手。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提出问题:这些工具是什么时候的?用途是什么?春秋时期有什么变化?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老师再总结归纳。

以上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有收获的课堂教学的生成离不开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离开了预设的生成是难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是难以生成精彩的课堂的。只有做足预设,才会有多样的生成,才能放飞心灵的翅膀展翅高翔。

2把握生成――课堂因你精彩

生成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察觉学生身上的细微变化,面对新的意外情况,快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及时灵活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首先,学会倾听。新课程改革强调一种互动的师生关系,即“学生倾听教师”转换为“教师倾听学生”。教师要“俯下身子”去倾听学生的讨论。通过倾听学生,了解学生的困惑,从而决定需要如何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同时,通过倾听,教师要对自己何时参与、如何参与做出决策,以推动教学互动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笔者设计了一个问题,一个人因赋税太过繁重,生活贫困,日子实在无法过下去,于是就大街上偷别人的钱财。问:请你们以诸子百家的代言人的身份,对这一事件进行讨论,谈谈你们的看法?学生七嘴八舌,旁征博引,很多学生拿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激烈的讨论,促使学生阅读相关的内容,把握教材脉络、动脑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理清思路,动手搜集整理素材,从而最大限度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各种积极因素。通过辩论既归纳儒、道、墨、法四家的思想特征,又使学生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学生所熟悉的校园生活中,对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新的认识,还把学生的视野很自然地由课堂引向课外,达到谈古论今,活学活用的目的。其他如角色表演、实践制作等手段也可让学生动起来,让生成更加精彩。

3强化反思――预设与生成因你完美

教学是一种双向智力运动,反思是促进教学相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使预设与生成达到和谐统一。教师在面对意料不到的生成性问题的时候,应该用严谨的眼光审视自己不断反思总结。总结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扬长避短,总结出更好的方法和策略,应对新情势和新问题,不断建构并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从而有效调节教学行为,直到形成比较系统的教育教学理论,使有效的教学问题与学生的问题落到实处,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使教学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投入更多的智慧和汗水进行反思。那如何反思呢?在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1)你的三维目标在本节教学中是否达到了?达到的标志是什么?如果没有达到的话,又该怎么做呢?

(2)你预设的教学设计与实际的教学进程之间有什么差别?你在课堂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别的?处理的是否正确?

(3)这节课你感到比较满意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今后如何改进?

(4)在这节课上对你印象较为深刻的事件有否?如果有的话,详细地记录一下这件事情相关内容?这节课上成绩优秀的学生表现怎样?成绩中等和成绩很差的学生表现又怎样?

综上所述,预设和生成是一对教学中紧密联系的统一体,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课堂教学问题千变万化,教师要提高生成教学的驾驭能力。重在平时意识的养成训练和良好的实践。 在教学中要认识问题预设与生成是相互联系的,“预设”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面对新课改,我们要在继承传统预设课堂的良好基础上,积极引入并探索“动态生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做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做到及时反思,扬长避短,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想,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充满智慧和激情,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焕发出生命活力。这样的课堂才是学生真正需要的,让大家奏起快乐和谐的乐章,走进课改新时代。

参考文献

[1] 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历史教育学[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钟启泉,张华.世界课程变革趋势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林丙义,郭景扬.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上一篇:高中生物通过做题提高成绩探究 下一篇:习惯性惨败,中国星际2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