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5-25 05:35:05

关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6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并鉴于评估课堂教学质量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建立了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建立模型过程中,引入群决策方法来确定权重,并采用最大隶属度法对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

关键词 教学质量 评估 隶属度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教学质量是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生命力。如何考核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质量,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正确的评估应是教学管理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只有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科学确定教学质量评价等级,切实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信度,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全力致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但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问题是一项长期以来很难精确实施的工作,因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比较多,也很复杂,所以决定了评价方法要具有综合性;又因为在诸多因素中,有些可以量化,有些则很模糊,难以用客观数据进行表示,只能定性的用语言来描述,因此决定了评价方法的模糊性。所以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试图对课堂教学质量作一个综合的评价。

1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本部分针对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级指标,通过建立一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首先确定出各个一级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集。

1.1建立因素集

因素集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一个集合,用U表示。这其中包括6个一级指标因素和14个二级指标因素,具体的指标体系见表1。

1.2建立权重集

各个因素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为了反映各因素不同的重要程度,对各因素应赋予相应的权重。那么由所有权重组成的集合即为权重集。对同样的因素,如果取不同的权重,则评价的最终结果也将不同,所以对于评价问题而言,权重的确定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本文利用群决策的方法来确定权重集。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选取一定数量的专家,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由于各个专家不同的知识背景、对评判方案的了解程度、自身的偏好以及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对同一决策问题可能会出现比较大的分歧,难以达成统一意见,所以第二步要确定每个专家的权重;由于专家给出的评判矩阵一般都不满足一致性的要求,所以第三步要将评判矩阵进行一致性调整和合并,进而得到群决策结果。教学质量评估指标的权重如表2所示。

1.3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是评判者对教学质量可能作出的各种评判结果所组成的集合,用V表示。在教学质量评估中,可将评估结果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即评语集V=(v1,v2,v3,v4)={优、良、中、差}。模糊综合评价的目的就是在综合考虑所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评语集中得出一个最佳的评价结果。

1.4单因素模糊评价

单独从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因素出发进行评判,以确定教学质量对评语集中元素的隶属程度,即为单因素模糊评价。设因素uij对评语集中的第k个元素vk的隶属程度为rijk,所谓隶属程度rijk是指uij和vk之间隶属“合理关系”的程度,即按uij评判时,评判对象取vk的合理程度。通过对教学质量测评表中的数据进行模糊统计,可得各因素的隶属度如表3所示。

1.5模糊综合评价

单因素模糊评价仅反映了一个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的目的是要综合考虑所有因素的影响,得出正确的评判结果。以教学目标u1为例,运用模糊矩阵乘法的运算,可得模糊综合评价集

2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第二部分中的一级模糊综合评价仅得到了6个一级指标本身的评估结果。为了考虑这6个一级指标对教学质量的综合影响,还需在各一级指标之间进行综合,这就是二级模糊综合评价。也就是说,以这6个一级指标作为影响因素,再次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从而得到教学质量最终的评估结果。

于是得到二级模糊综合评价集B=A R=(0.348811,0.371725,0.268444,0.01102),利用模糊分布法,将B=(0.348811,0.371725,0.268444,0.01102)归一化,得到归一化后的模糊综合评价集为:

B'=(0.348811,0.371725,0.268444,0.01102)=(b1,b2,b3,b4)

其中bi,(i=1,…,4)为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指标,它表示教学质量对评语集中第个元素的隶属度。这里,b2=0.371725最大,也就是说教学质量隶属于“良”的程度最大,根据模糊综合评价法可认为此教师的教学质量为“良”。

参考文献

[1] 江高.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及其应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5.

[2] 李士勇.工程模糊数学及应用[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 李红燕.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可信度评估方法[J].数学实践与认识,2004,16(5):137-141.

[4] 王大伟.高等学校院(系)级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6.

[5] 杜祥培.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探讨[J].中国大学教学,2004(1):47-48.

[6] 许传海,宋涛,张素.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3(2):56-57.

[7] 邹舒,刘洪伟,曲晓波.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在评价教学质量中的应用[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15(1):88-91.

上一篇:小学生不良习惯调查分析 下一篇:O2O:场景为王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