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4 11:51:38

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创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应更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轻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造成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应用能力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物理教学 创造能力 应用能力

物理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局限于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而更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物理教育将更着重于培养,发展学生的广泛的物理能力。它不仅包括理解运用物理要领和方法,组织正确的逻辑推理,进行准确有效的计算和估算,还应包括:会阅读相应的物理书刊文献,会利用图、表、计算机去组织、解释、选择、分析和处理信息,能从模糊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相应的物理问题,会选择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工具和策略。会用物理符号和语言进行正确的表达和交流。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创造、个性发展将受到更多的重视。而这也是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一、情感激励与认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情感激励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的是运用情感手段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教育者以这种态度和体验对被教育者进行诱导激励,通过情感激励从而达到增强教育效果的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这种激励作用如果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挥得当,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物理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为学生的付出,而是都是创造性生活的一部分。物理教学中不断追求新的境界,以自己高度的责任感和创造力感染学生,努力创造一个充满生命力与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感受到教学民主和师生平等,受到激励,尝试成功,形成良好的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环境。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要指导学生自己去实验,自己去观察,自己去体验,自己去讨论,自己去得出结论,不但要让学生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

二、主体探索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

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积极探索才能实现这个过程。通过教师必要的启发诱导,填补空缺,引导学生在探索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以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的建立,公式、定理的揭示及知识的应用,都贯穿着人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充满着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些创造性活动的过程,以达到开发智力、促进思维能力、增强创造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的目的。物理教学过程必须重视让学生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动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有目标的探索和高度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形成学生良好认识结构的基础。我在教规教学中,常常结合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有意识地“误导”一下,再让学生检错,挑毛病,找漏洞,从而从反面加深对错误的认识,当学生发现错误时,我又进行“引导”性的辩解,直至学生的批驳能使他们对错误认识得比较清楚。这样,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三、面向全体与分类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历史学家吴晗,在历史研究方面是个天才,但在物理学习上却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每个学生肯定都有他.们的长处,这需要发现、需要培养,教师的责任是顺乎自然,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我在教学中,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坚持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学生在认知,心理上的差异,提出不同的方法,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各自为战”或“分组分群”去探索,对于“迷路”的学生,只给“指南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成功;在讨论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创造性的发展中取得进展。

四、教会创造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要求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因为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只有以生活为内容的教育,才是创造教育。学生在学校所见的问题,往往是已被教师加工,抽象好的问题、条件不多不少,结论恰当合适。而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却常常不是这样。实践需要我们把生活中模糊的问题提炼成较明确的物理问题,需要自己选择解题策略,有时还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得到该问题的求解模型和算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始体验用物理创造精神的同进,也培养的生应用物理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习与应用相结合,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学,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这样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因此,物理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联系当前的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应用知识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教师要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为学生提供创造的舞台,促使学生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奇异思维,养成创造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教育实践中课外活动以其能因材施教的优点弥补了课堂教学之不足。课堂教学为学生的课外活动准备了知识,课外活动用到了课堂学来的知识,从而提高了对学习知识的兴趣,反过来又推动课堂教学,两种教学形式相互促进。和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的实践性较强。从事课外活动,往往既要用脑劳动,又要用手劳动,在动手中遇到难题,便需要学生动脑反复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把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发挥创造性,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精神。学生在做科学实验中,在小发明、小制作、小改革、小论文、小建议等富有探索性创造性的活动中,常常表现出突破的水平,自己认识新事物、新现象,大胆提出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勇敢地创造新的产品、作品,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做起,真正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让他们自己设计的问题环境中,通过逐步自主的“做”和“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将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所在。只有教师有创造力,才可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只有教师自己不断学习,自主地钻研探索教学规律,才能影响学生自主地学习和钻研;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与和谐气氛的教学环境,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才以摩擦出智慧的火花,结出创造之果。

参考文献:

[1]王银晶.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创造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探索.华中师范大学,2007-11-01.

[2]孟京红.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科技信息,2009-05-15.

上一篇:如何顺利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工作 下一篇:关于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