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巨额资金

时间:2022-09-24 09:16:43

沉默的巨额资金

科技行业的巨子们象造币厂一样积累着巨额资金,现在该是把这些钱用于开发新技术的时候了。

据研究机构汤姆森金融(Thomson Financial)的统计数据,在标准普尔500强公司中,除去银行和金融机构外,共有418家非金融公司。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这些公司拥有的现金流达到了创记录的7660亿美元,其中80家科技公司更达到了2290亿美元,份额接近三分之一。然而这些公司在标准普尔500强非金融公司中的比例占不到五分之一。

随着美国联邦税收政策的更改,这些IT公司今年将有望从海外市场多收回数十亿美元的现金,为此它们存储的现金流总量将继续攀升。

“小心翼翼”地投资

问题在于,这么激动人心的现金流并没有激起这些IT公司的创新欲望。许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仍然“非常节俭地”使用资金。尽管2000年那可怕的高科技泡沫破灭场景已经过去好几年,但当时那种收入停滞以及股市不振的“悲惨世界”仍让这些公司心有余悸。

因此,科技公司们小心翼翼,面对巨额现金仍表现得像只敢动用存款利息、股票股利消费的退休老人。2000年的惨状记忆犹新,这些IT掌门人“吓破了胆”,谁还敢勇敢无畏地进行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呢?UBS的科技战略师Pip Coburn表示,“如果科技公司愿意用其现金流做些创新的话,它们早就这么做了”。

可是这么多现金总得有个去处吧,多数情况下,现金被作为股利返还给了股东,典型例子如微软。尽管微软也不断在新技术如IPTV上投入巨资进行创新,但这些投资与微软去年的股票分红相比,根本是小菜一碟。 去年微软股利为每股3美元,总计向股东派发了100亿美元的资金,此外微软还计划在今后几年拿出300亿美元来回购股票。股利派发之后,微软在银行还拥有380亿美元的现金。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家软件巨人的现金流现在仍以每月1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

微软并非独步天下。戴尔在今年第一季度也耗费20亿美元回购了5000万股股票。回购结束后,剩余的现金流依然还有98亿美元。网络设备巨头思科在过去一个季度也动用了20亿美元回购了1.14亿股票,目前剩余的现金流高达161亿美元。这些公司如此举动无非是因为股价表现差强人意,正好有这么多现金,以回购来提升一下股票价位。

科技公司鲜有例外

意料之中的还有庞大的现金流带来的并购狂潮。仅是在软件领域,就有甲骨文并购了仁科、Symantec收购了Veritas、Adobe收购了Macromedia公司等一系列案例。

并购惹人注目,往往成为报道焦点,但是最终能够成功的并不多。据汤普森金融机构的数据,去年收购交易的总规模达到了8250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40%。6月1日,Sun Microsystems公司为了挖掘新的增长引擎,以41亿美元收购了StorageTek,业内分析家并不被看好这宗交易,认为其代价过于昂贵,前景也不明朗。

当然并非所有经历2000年泡沫破灭洗礼的公司都会变得缩手缩脚。电信巨头Verizon正每年投入数十亿美元用于构筑光纤宽带网络,这些网络将全部用于承载高速互联网接入和电视业务。英特尔也在爱尔兰等地“豪掷”数十亿美元建造全新的芯片加工厂。

上述创新之举令人振奋,但仅是罕见的例子。华尔街的原则很简单:根本不赞成科技公司去冒大风险,现在又史无前例地重视季报的表现。投资者在上次网络风潮中痛不欲生,现在也“一朝被蛇咬”,不敢长期看好某家公司,尤其是作为机构投资者的对冲基金。现在流行短期投资策略,所有这些都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阻碍。

UBS的分析家Coburn表示,“现在华尔街的分析家们等不及回报期长达四到五年的投资项目。”在这样的氛围下,哪有那么多首席执行官敢去尝试大规模的宽带铺设以及建造新工厂之类虽不确定但是潜力优异的项目呢?

政府出马

IT公司们胆怯的投资态度也反映出:尽管现金和赢利不断攀升,但目前商业环境并不处于佳境。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后,企业开始削减成本、出售经营不力的业务,这些措施提升了这些企业的现金储量和利润率,但并没有促进收入增长,也没有改善股票在资本市场的表现。所以企业掌门人依然持“风险规避”态度。

企业“囤积”资金的行为甚至促使政府出马。美国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受到很多公司为了避免税收将赢利转移到海外的警示,去年华盛顿政府同意更改先前的税收政策。2004年美国《就业促进方案》就宣布,如果返回美国的资金用于创造新就业机会的项目,这些现金就可免税。

在这一政策的感召下,大公司们开始盘算将多少国外利润返回美国是“合适”的。惠普可以返回140亿美元,英特尔将可返回60亿美元,戴尔则以决定返回41亿美元用于温斯顿建设制造设备。

没有人希望重现上世纪90年代末那种失去理智的投资方式。然而新的投资确实迫在眉睫。目前美国IT企业正面临着来自海外对手的强大压力,不可能枕着现金过日子。

今年春,英国电信公司公布了其全新的IP通信网络的设备供货商,来自中国的华为、思科和Juniper并列成为英国电信该项目的首批供应商。这让美国IT产业界感到了震惊,尽管美国企业一向看不起华为公司,蔑视其低价倾销和剽窃知识产权的行径,但是业内分析家们指出,华为和其它的亚洲厂商正因为不需要取悦股东,反而可以更加专注在技术创新、有步骤的稳定发展上。

美国企业应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诸如华为这样的公司身上,而不应总是对华尔街的精英们的口令亦步亦趋。感谢上帝,我们的手头拥有这么多的现金流,现在该是让这些钱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按《美国2004年就业创造法案》海外收益本土再投资可减税

《就业创造法案》规定,美国国内公司从其海外控股子公司抽回的现金分红,在规定的一年期内,如具有经董事会批准的将现金分红在规定的领域内再投资的计划,则现金分红可税前扣除85%。即抽回的海外收益只要按规定用于美国国内公司雇用与培训员工、固定资产投资、研究与开发、削减债务、资本投资等领域,则相当于对其征收的所得税率将从最高的35%下调至5.25%。此项优惠为一次性政策,每个跨国公司享受此项优惠的海外收益额一般不得超过5亿美元。

英国电信确定新网络供应名录 华为思科比肩

2005年4月28日,根据英国股票交易所的信息显示,英国电信(BT)在当日宣布了其下一代网络(被命名为21世纪网络――21st Century Network)建设所确定的设备供应商名录,共有8家厂商在列,中国华为公司成为中国唯一入围企业。

据介绍,此次宣布的结果是BT建立在2年左右的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同世界各地的电信设备制造业进行了反复的沟通和论证之后得出的,最后BT全球范围选择了8家设备供应商。而令中国感到振奋的是,华为公司成为入围的唯一中国厂商,同时也是最大赢家。在BT供应名录中所涉及的接入、城域、核心网、互联网结点和传输五大领域,华为占据了两个领域的各一席,而同时能够达到这个“涉足”程度的厂商只有思科。

华为的此次入选再次证明了其全球化战略的深入,目前华为已经在欧洲成为热门电信话题,而与之合作的欧洲电信运营商队伍也在不断扩大。

出处:美国《商业周刊》2005年6月

作者:Steve Rosenbush

编译:石晓芳

上一篇:CFO的非财务角色 下一篇:“移动”电视 喷薄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