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顶着牛市走

时间:2022-09-24 07:49:47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7 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5.6% ,其中城市价格上涨5.3% ,农村价格上涨6.3% ;食品价格上涨15.4% ,非食品价格上涨0.9% ;消费品价格上涨6.9% ,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6% 。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0.9% 。

这是我国CPI连续5个月同比上涨达到3%以上,也是近10年来CPI月度涨幅最高的一个月。今年1-7月累计上涨达到3.5%,超过了年初提出的全年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

对于不断蔓延的物价上涨趋势,首先关心的问题是:当前的CPI上涨趋势是否会持续较长的时间以及是否存在由结构性通胀走向全面通胀的风险。

CPI创出新高的“诱惑”

从国家统计局和央行公布的数据来看,7月份CPI上涨5.6%,创10年新高,7月信贷达到了2314亿元,是过去几年平均水平的三倍左右。在这样的情况下,市场自然会担心,接踵而来的紧缩和宏调措施,会不会绊住这头疾行“大牛”的牛蹄。具体来讲,市场担心货币政策的紧缩,是否令股市资金流失,而宏调是否令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速受阻。

至于宏观调控,中央政府对于经济增长速度的“上限容忍度”有所提高,宏观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物价的上涨空间,还可以看高一线。在这种背景下,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将会面临一个较宽松的环境。

在数据方面,各大机构纷纷将7月份的CPI预测值调高到了5%左右,而宏观经济研究小组更是认为7月份的CPI可能会达到5.5%的惊人高度。

无论是5.5%还是5%,都将大大高于6月份的4.4%,7月份CPI继续大幅上升已经成为共识。就紧缩政策而言,目前货币政策将更多针对CPI(通胀预期),而不用担心针对股指,而CPI可能进入一个上升周期,将直接引发商品价格与资产价格的上涨,居民储蓄还将储蓄流出银行,或进入资本市场或商品市场。更重要的是,无论加息还是通过人民币升值对冲通胀,都将令资产价格重估,这些都足以抵消紧缩对股市的不良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国资委决定加快对股市的资产注入,“具备条件央企要加快整体上市,支持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把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未来势必会有大量的优质资源进入股市。再加上《中国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一文中对加快“蓝筹股市场”的“大声疾呼”,观察员有理由相信,加快央企入市,有可能是管理层想出的解决目前资金流动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良方”。

因此,面对超高的CPI和不断加强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可能带来的紧缩和调控,分析员倾向于认为目前市场足以承受其冲击力,目前“机构蓝筹行情”还将延续。

根据研究,至少在目前来看,担心紧缩和宏调措施会影响股市前进的步伐,略显多余。

通胀格局下投机会更疯狂

对A股市场而言,宏观调控的力度和密度的提高与加强,可能使大陆流动性进一步收紧,A股市场会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全球投资者对于新兴市场的投资也会趋于保守,QFII以及其他“海外热钱”可能会放慢投资A股的脚步。

有迹象表明,由于CPI增长过快,当通胀预期变的不稳定的时候,物价上涨的程度可能会进一步加速,有迹象表明,猪肉价格的上涨已开始向其他食品价格传导。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迟迟不推出决定性的货币紧缩政策,CPI还会进一步上升。若CPI持续上升,中国的经济过热的程度将超过原先预期,会增加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所谓“硬着陆”是整体经济在一段强劲扩张后,但不至于过热而引起通胀,也不至陷入衰退的成长力度,以较剧烈方式进行调控。

由于中国通胀明显快于此前预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货币政策的力度不够。为了控制通胀风险,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加严厉的紧缩政策。

当通胀主题被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认可的时候,一轮更疯狂的投机正在酝酿。现在仅仅是开始。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签于我国衡量通胀的核心指标CPI指数设计的滞后,导致其反映的实质通胀程度(资产价格水平)远低于实质水平。在这样情况下,一旦CPI指数表现出较为强劲的攀升苗头,往往表明实质通胀水平已经达到比较严峻的程度――也就是出现全面通胀迹象。

对此,分析员的观点是不能过于乐观,尽管相当一些基金公司对此非常乐观。理由是从政府高层、相关监管部委的近期公开言论来看,他们似乎并未对通胀问题太过担忧。对于6月CPI同比增长4.4%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比较乐观,有关“过热”的字眼很少被提及,这位发言人谈论的是目前经济高增长的合理性。换言之,国家统计局并不认为,与高通胀伴生的经济过热现象并未在国内出现。

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政府智囊研究机构表示,在扣除了食品因素后的核心CPI增长速度并不高。然而,原本CPI指数本身存在重大缺陷――食品占比就高,在扣除了食品因素后,所谓的核心CPI究竟还能多大程度上代表资产价格水平?以如此一个有欠严谨的指标来向外界传达通胀不严重的信号,分析员不认为有多大的说服力。相反,政府的这种态度,将更多地被市场判断为宏调的紧缩力度有效,恐怕不足以对冲通胀对投机的放大效应。

在通胀预期以及总体高估值的情况下,重估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的投资主题,机会存在于房地产、金融、有色金属、煤炭等矿产资源行业;相对低估的行业和单个品种;大盘蓝筹股;自主创新“故事”等方面。但随着这些股票的上涨,A股市场结构性泡沫向全面泡沫转变的风险也在逐步积累。

通胀后期如何?

未来的CPI预测,在三季度将形成一个局部的高点。但现在产能过剩风险仍然存在。

对此,国金证券分析师认为,我国已经进入中期通货膨胀时期,5.6%有可能会成为年内CPI 的最高点。下半年,在基数效应减弱和粮食供给增加的背景下,CPI 有望逐渐回落。

从政府的态度来看,CPI目前急剧上涨的趋势不可能维持太久,央行又在前不久刚调整过一次基准利率,因此,下一步动作很可能会暂时观望滞后影响,鉴于目前流动性的回收并不理想,首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应会加快步伐。

而随之加息,我们可以预计央行在短期内再次加息的可能性不大,可能的加息幅度为27个基点。但CPI 的持续高涨使存款的负利率再次加大,短期内取消利息税的可能性增大,同时,CPI 的高涨反应了总需求的膨胀正在加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倒逼升值提速,抑制外部需求过快膨胀,并减弱输入性通胀的传导效应。

那么在下半年基数效应减弱和粮食供给增加的背景下,CPI 有望逐渐回落。

至于今年全年CPI涨幅能否超过5%?专家们指出,如果未来几个月物价控制得比较好,那么全年有可能控制在4%左右或者4%至5%之间。

事实上,从目前的各种表现来看,对于A股市场来说有几项必须的措施,首先就是收缩流动性:由于预计下半年贸易顺差会维持高位,预计央行将继续利用常规数量型工具进行收缩流动性的操作,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运用新的创新型数量调控工具都是央行的备选。

另外还需要抑制通货膨胀:由于现在实际利率为负,继续调升利率以抑制通货膨胀,是有必要的。但因目前通胀压力主要来自于食品价格上涨,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另外,PPI走低对企业利润会有一定的影响,央行加息必须考虑企业的承受力。

在通胀预期以及中报超预期的情况下,A股市场特别是大盘蓝筹股仍具备进一步上升的动力和空间,投资机会仍是结构性的。但随着大盘蓝筹股的不断上涨,A股市场结构性泡沫向全面泡沫转变的风险也在逐步积累。

高估值包含的过多乐观预期降低了A股市场防范外部冲击的能力,调控手段不断出台、短期内累计升幅过大等因素都会引发A股市场的调整,在多种因素的混合作用下,股指大幅波动仍会是未来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的重要特征。

“要在总体高估值的情况下,未来一段时间内A股市场的投资主题只能是重估,同时也提示了与重估相关的投资机会”。市场人士认为。

上一篇:兴业火线联盟 下一篇:当股市遭遇宏观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