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创建内陆自贸区的比较优势及重点

时间:2022-09-24 06:53:59

成都创建内陆自贸区的比较优势及重点

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和改革先行者,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国际化总体水平居中西部城市之首、体制机制不断改革创新、辐射带动能力强,创建内陆自贸区比较优势明显。

自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以来,已经有18个省市向国务院提交了自贸区申报方案。其中,“环渤海”区域的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四地突出“面向东北亚”和“中日韩”等定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疆、陕西、宁夏、江苏(连云港)突出“面向中亚、中东”等定位;“长江经济带”的重庆、湖北和江西强调“内河自由港”和“发展实体经济”的定位;华南沿海地区的广东、广西、福建则突出“面向毗邻地区”,如定位于“粤港澳自贸区”、“东盟边境自贸区”、“海西自贸区”;杭州则提出“网上自由贸易区”的定位。尽管成都在区位上“不靠边不靠海不靠江”,但作为西部重要的产业基地、交通枢纽和改革先行者,成都创建内陆自贸区意义十分重大,具有独特的显著的优势。

比较优势在哪?

经济竞争力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前列

2013年成都经济总量突破9100亿元,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过半,三次产业结构为3.9∶45.9∶50.2。工业保持领先发展,增速较全国高3.7个百分点,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居第二位,汽车、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对工业增长贡献近七成。2013年成都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突破10000美元,经济水平上升一个台阶。

英国《经济学家》智库与花旗集团的调查报告认为,成都综合竞争力排名中西部第一。成都高新区综合排名西部第一,成都高新综保区西部第一,成都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排名居中西部第一。成都是中西部城市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城市,成都2013年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上升到9.8%,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夯实了成都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地位。

国际化总体水平居中西部城市之首

成都国际化企业集聚度高,已有248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位居中西部城市之首;成都已吸引10个国家在此设立领事馆,是中国领馆第三城;成都已与20个国家的22个城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是全国第四个72小时过境免签城市;成都还是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国际美食之都”,2012年被《福布斯》评选为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排行榜第一名,成功举办“财富论坛”、“华商大会”、“西博会”等国际性盛会,城市软实力大幅提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位于成都高新区的新川创新科技园和中欧国际商务平台是西部地区国际开放合作的典范;成都人居环境优越,每年吸引六千多留学生人才来蓉创业。成都拥有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成都高新综保区两大海关特殊监管区,区内企业包括富士康、英特尔、仁宝、纬创、戴尔、艾特航空世界500强企业。四川成都已与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2013年,成都实现进出口总额506亿美元。

辐射带动能力强

成都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扼守中国向西向南“贸易走廊”,是国家“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成都兼具“铁公机”枢纽地位,作为全国铁路枢纽之一,直接汇集铁路七条,“蓉欧快铁”可将货物14天内运抵欧洲,比海运快25天,境内高速路网密集,航空吞吐量全国第四,已与58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通航,2014年又新增成都至仰光、旧金山、莫斯科、斯里兰卡3条国际定期航线,具备水陆空互联互通,辐射中西部,连接国内外的综合交通物流功能,是西部的物流中心。

因此,成都是西部开展国际经贸合作的战略枢纽,对内辐射中西部,对外是向西向南开放合作支点,是面向南亚、中亚、西亚等新兴潜力市场开发的战略基地,能够促进与南亚、中亚、西亚及欧洲国家的经济合作。

另外,近年来成都市不断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随着多项改革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成都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如何着手建设?

打造全球IT产品制造基地

IT产品制造要求“按需生产”,需要全球采购、全球分销,配送时效严格,只有依靠空港及其分拨、集散等服务能力,才能限时送达全球,对空港“自由贸易”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强。成都双流航空港作为中西部第一大航空枢纽,具有天然的国际货物集散地优势,有利于企业实现国际资源调配和生产要素的最佳结合。四川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将成都打造为全球IT产品制造基地,塑造成都自贸区的核心竞争优势。

设立空港保税维修服务区

改革30多年来,我国进口的大量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已经进入大规模维修、保养、修缮阶段,仅航空维修业产值达到450亿元以上。目前,我国高端飞机维修市场主要掌握在外资、合资飞机维修企业手中,利润率最高的发动机维修60%以上在海外完成。

在自贸区设立检测维修服务区,有利于四川本土航空维修企业入区拓展国际业务。而且自贸区内便利化的制度安排,如料件进口豁免银行保函,器材进口环节税免除等,将有助于吸引海外企业在区内从事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维修业务。

大力发展国内空港转口贸易

成都作为西部商贸中心,凭西部航空枢纽和铁路枢纽优势,成都自贸区可以西部为腹地发展国内转口贸易。在成都自贸区的新型贸易功能区中建立国际商品馆,吸引境内外商贸主体来经营国内转口贸易。

出口方面,通过打造物流高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通关便利性吸引在成都成交的外地商品通过成都报关出口;进口方面,将成都自贸区打造成“进口商品集散地”,通过对成都自贸区的便利化建设,吸引进口商品在成都报关后,再辐射分拨到其他西部省市。

设立服务外包集聚发展区

自贸区发展服务外包有利于提升服务业的技术水平、服务水平,推动服务业的国际化和出口,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成都作为国际知名、中西部领先的服务外包中心城市之一,具有发展服务外包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全球服务外包前100强已有21家落户成都,中国服务外包10大领军企业有6家在成都设立分支机构,近50家跨国集团企业在成都设立了全球交付中心、共享服务中心或研发中心,逐步形成知名跨国企业、国内领军企业以及本土企业聚集发展的格局。其中,2012年15家骨干企业的离岸执行金额约占全市服务外包执行总额的71.67%。因此,将服务外包纳入自贸区建设,有望形成四川出口新的增长动力,优化四川利用外资结构,有利于城市经济的和谐发展。

目前,四川服务外包企业主要分布在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可考虑优先将天府软件园的G区、H区纳入自贸区建设方案,吸引从事离岸外包业务的公司入驻。

加快推动全省内外贸融合发展

建设自贸区不能仅强调出口,更要为进口贸易和离岸贸易提供便利化,为内外贸一体化便利化发展提前做好制度储备,可率先在相关区域探索以下方面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贸易领域监管模式创新,采取集中、分类、电子化的监管模式,以及先入区再申报的海关监管措施,达到海关口岸和特殊监管区内人与货物的高效快捷低成本流动。

二是建立以航空口岸优势为核心,同时形成航空口岸带动铁路口岸、航运口岸和公路口岸的联动发展模式。加快推进成都空港口岸、成都青白江铁路口岸和泸州(宜宾)水运口岸等四川国际运输的腹地连接系统。在现有“区港联动”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全域通”工程,促进跨关区通关一体化,提升四川进出口货物多式联运物流效率。

三是借鉴义乌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经验和上海自贸区相关措施,加快推进四川省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进程,推动内资企业更加国际化,形成具有全球视野的企业团队,培育具有国际眼光的企业家队伍。

上一篇:户籍制度改革,改在哪里? 下一篇:老何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