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都文化的精魂?

时间:2022-10-26 05:23:16

什么是成都文化的精魂?

成都文化始终围绕着一个基本内核,这个内核就是“道”。它既成就了成都文化的多元性,也成就了成都文化显著而独特的个性特征

文化是有国界、民族、甚至区域之分的。因为任何一种文化,都是萌生、运行和发展于一个特定的地域时空中的。特定的自然条件决定特定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生产方式决定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人们的生活习惯、风俗、以及由之而来的价值取向、道德准则等,这就构成了某种特有的文化。无论是内隐形态的精神层面,还是外显形态的物质层面,这种文化都带着其生存时空浓郁的自然印记――文化的地域特征由此而具。

我国的地域文化多姿多彩,宽广而深邃,如燕赵文化的“慷慨悲歌”,三晋文化的务实豁达等等。这些异彩纷呈,各具内涵的地域文化,不仅是当地风土人情的集纳和概括,人们价值标准、行为方式的参照,还是一种对社会和人的内在约束机制。在当前举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利用各个区域文化所独具的内涵,发挥其所具有的感召力,对于当前的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都文化渊源已久,其崇尚自然的文化精魂于当前来讲,可以说是当前营造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一份宝贵的精神利器。

“道”是成都文化的内核与精魂

成都文化,产生于四川大盆地,盆地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独特的成都文化。一个“地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是在生命史开始之前,就由地球表层地貌以及相应的气候条件,作用于自然景观变化而形成的决定着一切生命的先决条件。在这种前提下,原始时期古蜀人类童年的意识、思维,在形成之际就被烙上成都平原自然客体的深深印痕。这种印痕又导引着古蜀先民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方向,模塑着他们的创造特点,并且一代代地传递、凝聚、固化和积淀下来,成为一种传统、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化环境和人文氛围,即古蜀“第二自然”。

《山海经》是“代表巴蜀文化的古籍”。《山海经》所记述的,是上古古蜀先民在漫长的生命进化历程中人生体味的积淀,这些不仅融汇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之中,更是厚重地积淀于巴蜀大盆地的人文意识深处,成为成都地域文化性格的特色根源和地域精神核心的原始意象及一种“集体无意识”。

那么,这一“集体无意识”的核心即成都文化的精魂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是“道”。

“道”是什么?“道”是古蜀先民们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逐渐形成的以“师承万物、道法自然”、“顺应自然”和“天人合一”、“以生命的形态拥有这个活生生的世界”为核心思想的基本概念。“道”既是老子哲学中的最高范畴,也是成都人乐天知命、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基本法则。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蜀先民在认识和改造自然过程中识道、悟道、遵从道的典范。鲧是中国神话传说中最早的治水者,他使用了一种土石材料拦河筑坝,去堙、障洪水的泛滥,这其实是古蜀先民最原始的简单治水方法。用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拦、堵方法治水患,注定会失败。古蜀先民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再寻他途,禹就应运而生了。应该说,没有鲧、禹等数代古蜀先民治水的经验积累,我们很难想像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都江堰的成功,正是古蜀先民在特定自然条件下,历经数十、数百代人艰辛探索和勤奋实践的积累所致。鲧、禹是治水由“堙”至“疏”这两个阶段的标志性人物,他们的治水标志着古蜀先民已开始自觉地顺应自然,能动地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治水的成功强化了古蜀先民“道法自然”的思想意识。

农业,是古蜀先民最主要的经济活动。在漫长的农业实践活动中,古蜀先民不仅懂得了顺天时,趋地利,把握季节变化,方能不误农时的自然之道,而且开展了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科学实践。

治水和农业实践活动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以及在天文观察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对天地人关系的认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古蜀先民,“天人合一”的思想得以产生。他们深刻地认识到,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要从大自然那里获取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就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行事。这些知识和经验教训的积淀,就逐渐成为古蜀先民们“集体无意识”的主要遗传基因,它影响并规范着成都文化的发展和成都人生活方式的形成。在古往今来的文化发展中,我们处处都可以看见这种基因的影子。

《汉书・地理志》载:古蜀地域人文精神“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讥刺”。这一千古定论,正是古蜀先民们“师万物、法自然”,重“道”而不循儒家“纲常”、追求完美人性和自由的体现。

在汉文化“三大支柱”儒、释、道三家中,蜀文化是道教的源头。道教以道为宗,继承了道的生命意义,追求“道”、“天人合一”的大生命遂成了道教信仰行为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西汉末期的成都人严君平,根据自己的思想自由发挥,留下了一部道学经典《道德指归》,使老子的学说更加系统化、条理化。道教之所以发祥于鹤呜山、青城山一带,与严君平在这一带讲学不无关系。道教的产生和发展,“道”文化又进一步强化了成都的“第二自然”,模塑着成都文化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成都文化是对文明的特有贡献

成都人的生活方式,也无处不体现出“道”的精髓。成都是一座典型的、历史悠久的移民城市,多元文化在此交融碰撞,文化表征多姿多彩。成都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性,体现了“道”涵括宇宙万物的广阔外延;随处可见的茶楼与农家乐,是成都人休闲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反映了成都人“张”“驰”有度的生活方式;以奥拓车、微型车为主力车型的私家车数量位居全国第二,折射的是成都人知足常乐的人生态度。《道德经》第二章中说,“万物作焉而弗为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生而弗有,为而弗恃”,这在成都人身上体现得最为突出,他们不一定有很多的钱,但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在以道为核心内涵的成都文化的熏陶、浸润下,成都人始终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他们知道创造生活,也知道享受生活,更知道如何把握人生的真谛,他们清楚人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圆满与和谐。成都人知“快”守“慢”,懂得“张”“驰”有度。正因为如此,成都人才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少有的辉煌奇迹。成都是当今“快”世界的一个特例,一盅盖碗茶,写尽了“动”“静”相谐、知“快”守“慢”、“张”“驰”有度的微言大义。成都文化所表现出的万般外象,始终围绕着一个基本内核,这个内核就是“道”。它既成就了成都文化的多元性,也成就了成都文化显著而独特的个性特征。成都人在生活方式上,知“快”守“慢”、“张”“驰”有度,善于把握人生的真谛。这对于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今时代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以道为本质内涵的成都文化,蕴涵了一种高超的辩证思维,体现出的是一种直指生命本体意义的人生哲理和无上的生存智慧,成都文化及其生活方式,为世界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样本,也是对世界文明的有益补充和特有贡献。(作者系成都市房管局党组书记、局长)

上一篇:对正气最好的诠释 下一篇:朱元璋的平民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