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引探究 开展活动自主学

时间:2022-09-24 05:47:42

激发兴趣引探究 开展活动自主学

〔关键词〕 语文教学;自主学习;兴趣;创设情境;小组

合作;质疑;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20―0056―01

《新课程标准》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一、激发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讨论、交流,肯定学生的独特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对自主学习产生兴趣。

1.引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教师要想让学生自始自终地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就要注重创设情境。如,在进行《小小新闻会》的口语交际时,笔者让学生组成合作小组,在组内召开新闻会,以此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利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动机是活动的原动力,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按照老办法、老观念去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的学习动机定会下降。因此,教师在引入情境后,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并不断地创设情境,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引导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要想使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长久地持续下去,就要让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领会和发现,在自主学习中合作和交流。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只提出问题,不给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的机会,就会使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真情得以流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为合作学习的小组制定明确的目标。如,笔者在教学《可贵的沉默》时,提出了这样的学习目标:(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可自由读,也可小组合作读。(2)在学习小组里提出自己的困惑,同小组成员共同交流解决。(3)把读文后的感受说给小组成员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制定明确的目标,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组学习的结果,教师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可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反馈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等。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首先要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如,教学《她是我的朋友》时,笔者针对课文中的疑点,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辩论。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学生跃跃欲试,整节课都处在积极的自主学习中,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里闪耀。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点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以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鼓励学生将课文编排成课本剧来表演。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希望教师能给予他们充分展示自我、施展才华的机会。

自主学习使新课程标准真正地进入课堂,使课堂充满了乐趣。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创新思维的火花常开不败。

上一篇: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四法” 下一篇:说好课 教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