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墙体节能方法

时间:2022-09-24 03:53:02

浅谈墙体节能方法

摘要:建设节约型社会,能源节约首当其冲。建筑能耗在全社会总能耗量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建筑节能越来越为人们重视。墙体节能技术是建筑节能十分重要的措施之一,而外墙保温技术在墙体节能技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并日趋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目前,在建筑中常使用的外墙保温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

关键词:建筑节能 墙体节能 外墙保温方法

中图分类号:

0 引言

建筑节能概念的提出始于20世纪70年代。1973年,欧佩克国家对美国石油禁运,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促使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节约能源,建筑节能被提了出来。建筑节能的内涵是不断变化的,现在国际上通行的说法是指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即特指建筑使用过程中对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等方面能耗的节约。

我国节能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起步较晚,能源浪费又十分严重。如我国的建筑采暖耗热量:外墙大体上为气候条件接近的发达国家的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总耗能是3~4倍。因此,能源问题将成为本世纪的热门话题,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使建筑尽可能少地消耗不可再生资源,降低对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使用者提供健康、舒适、与自然和谐的工作及生活空间。

1我国建筑能耗概况

我国的建筑能耗量约占全国总用能量的1/4,居耗能首位。目前每年城镇建筑仅采暖一项需要耗能1.3×108t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1.5%左右,占采暖区全社会能源消费的20%以上,在一些严寒地区,城镇建筑能耗高达当地社会能源消费在50%左右。与此同时,由于建筑供暖燃用大量煤炭等矿物能源,使周围的自然与生态环境遭受越来越严重的破坏。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能源短缺已不容忽视,节约能源已受到世界性的普遍关注,在我国亦不例外。目前,全世界有近3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节能的概念

所谓建筑节能,就是在保证居室热舒适环境条件下,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采用新型保温材料,降低居住建筑在长期使用中的采暖能耗。如今,采暖供热、空调制冷、采光照明以及调节室内空气、湿度、改变居室环境质量的能源消耗,太阳能、地热(水)能源的综合都是建筑节能的重要方面。

3墙体节能

3.1 墙体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热耗能

墙体是建筑护结构的主体,其所用材料的保温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耗热量。我国墙体的传统做法,主要是以实心粘土砖为墙体材料,其保温性能不能满足设计标准。以外墙为例,JGJ26-1995标准规定,在建筑物形体系数(建筑物与室外大气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小于0.3时,北京地区传热系数不超过1.16W/(m2•K),因而目前常用的内抹灰砖墙,传热系数都大于上述节能标准数值。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应进一步推广采用承重材料与高效保温材料(如岩棉板或聚苯板等)组成的复合墙体。

3.2常用的墙体保温技术

目前,在建筑中常用的外墙保温方法主要有内保温、外保温、内外混合保温等方法。

3.2.1 外墙内保温

外墙内保温就是外墙的内侧覆盖一层保温材料(如苯板、保温砂浆等),通过胶粘剂固定在墙体结构内,并在保温材料外侧作保护层和饰面的墙体保温节能方法。

该施工方法具有施工方便,对建筑外墙垂直度要求不高,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工程上曾广泛被采用。然而,外墙内保温所带来的质量问题也随之而来:即保温板出现裂缝。

外墙体由于昼夜和季节变化,受室外气温和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发生胀缩,而内墙保温板基本不受这种室外的影响,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时,外墙收缩的幅度比内保温板的速度快,当室外气温高于室内气温时,外墙膨胀的速度也高于内保温板,这种反复变化,使内保温板始终处于一种不稳定基础上,裂缝就产生了。

据科学实验证明,3m宽的混凝土墙面在20℃的温差变化条件下约发生0.6的形变。但是内保温板出现裂缝并非都是正常的,原北京市建筑节能与墙体材料革新办公室主任方展和介绍说,一般肉眼可见的裂缝宽约为0.3-0.5,若商品房交付使用3个月后,每40出现5条裂缝,且长度超过400,那么房屋质量应视为不合格。

3.2.2 外墙外保温

外墙外保温是在主体墙结构外侧用粘结材料固定一层保温材料,并在保温材料外侧抹砂浆或作其它保护装饰的墙体保温节能方法。在外墙根部、女儿墙、阳台、变形缝等易产生“热桥”的部位,采用外保温技术可显著消除“热桥”造成的损失。目前主要采用的方式有:聚苯板保温砂浆外墙保温、聚苯板现浇混凝土外墙保温、聚苯板颗粒浆料外墙保温等。

该方法的优点是技术成熟,墙体寿命较长,也可使外墙的主要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提高结构的耐久性。但它的缺点是在高层建筑中有安全隐患,外墙面砖的做法受到限制。

据了解,相对于外墙内保温,外墙外保温具有以下七大优势:

(1)保护主体结构,延长建筑物寿命。采用外保温技术,由于保温层置于建筑物围护结构外侧,缓冲了因温度变化导致结构变形产生的应力,避免了雨、雪、冻、融、干、湿循环造成的结构破坏,减少了空气中有害气体和紫外线对围护结构的侵蚀。事实证明,只要墙体和屋面保温隔热材料选材适当,厚度合理,外保温可以有效防止和减少墙体和屋面的温度变形,有效地消除常见的斜裂缝或八字裂缝。因此外保温有效地提高了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减少长期维修费用。

(2)基本消除“热桥”的影响。“热桥”指的是在内外墙交界处、构造柱、框架梁、门窗洞等部位,形成的散热的主要渠道。对内保温而言,“热桥”是难以避免的,而外保温既可以防止“热桥”部位产生结露,又可以消除“热桥”造成的热损失。热损失减少了,每个采暖季的支出自然就降了下来。

(3)使墙体潮湿情况得到改善。一般情况下,内保温须设置隔汽层,而采用外保温时,由于蒸汽渗透性高的主体结构材料处于保温层的内侧,只要保温材料选材适当,在墙体内部一般不会发生冷凝现象,故无需设置隔汽层。同时采取外保温措施后,结构层的整个墙身温度提高了,降低了它的含湿量,因而进一步改善了墙体的保温性能。

(4)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外保温墙体由于蓄热能力较大的结构层在墙体内侧,当室内受到不稳定热作用时,室内空气温度上升或下降,墙体结构层能够吸引或释放热量,故有利于室温保持稳定。

(5)便于旧建筑物进行节能改造。与内保温相比,采用外保温方式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最大的优点是无需临时搬迁,基本不影响用户的室内生活和正常生活。

(6)可以避免装修对保温层的破坏。在装修中,内保温层容易遭到破坏,外保温则可以避免发生这种问题。

(7)增加房屋使用面积。外保温技术保温材料贴在墙体的外侧,其保温、隔热效果优于内保温,故可使主体结构墙体减薄,从而增加每户的使用面积。据统计,以北京、沈阳、哈尔滨、兰州的塔式建筑为例,当主体结构为实心砖墙时,每户使用面积分别可增1.2、2.4、4.2和1.3,可见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3.3.3内外混合保温

内外混合保温,是在施工中,外保温施工操作方便的部位采用外保温,外保温施工操作不方便的部位作内保温,从而对建筑保温的施工方法。

局部外保温、局部内保温混合使用的保温方式,使整个建筑物外墙主体的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形变速度和形变尺寸,建筑结构处于更加不稳定的环境中,经年温差结构形变产生裂缝,从而缩短整个建筑的寿命。

3.3.4墙体中间保温

做两层墙,中间夹保温材料,这种做法效果好,是建筑保温的发展趋势,国外的工程中这种做法早已普及,在我国的发展受到限制主要是因为一造价高,二构造做法与现行的做法差别太大,影响面广,难以一时普及。

3.3.5墙体自保温

墙体自保温是指通过对墙体自身采取一系列新型技术,使其导热系数极低,甚至达到了绝热的程度。如德国的TEUBERTMAGU2ICF体系的房屋,由既是保温层又是一次性永久环保模板的EPS(聚苯乙烯)全绝热建筑模块,采用积木式插接后用混凝土浇注而成。其墙体是由内外两块约4.5cm厚EPS全绝热建筑模块,用连接桥(专利产品)连接,中间填充混凝土作为护承重墙及分户墙,属于绝热混凝土复合保温剪力墙体系,整个建筑全部由混凝土浇注而成,性能满足德国建筑节能标准要求。TEUBERTMAGU2ICF属于绝热混凝土复合保温剪力墙体系,整体性强,自重轻 (比砖混结构轻 50%左右),抗震性好,使用寿命长:其传热系数低,仅为0.117~0.133W/(m2•K),且不产生“热桥”,其隔音性、防潮性、透气性均好,有良好的居住舒适性;该体系的材料完全采用水泥、砂 、石 、钢筋等而不用粘土砖,保护了土地资源,充分满足环保要求;该体系为全混凝土结构,能适应复杂的体型及造型要求,可利用不同的建筑模块建造出各种风格的建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对节能能源与保护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保温技术也在日益加强,尤其是外墙保温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日趋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技术。通过技术进步、合理利用、科学管理和经济结构合理化等途径的综合运用,新型保温材料的推广应用,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节能建筑必将遍布祖国大地,建筑节能事业必将欣欣向荣、前景灿烂。

参考文献:

[1] 王立雄.建筑节能.第一版.天津.中国建工出版社.2004年5月.第1页

[2] 李雅美.浅析建筑节能技术措施.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年18卷4期.55-58页

[3] 聂玉强.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建设科技.2002年.7期.39-40页

[4] 李靖颉. 面向21世纪的建筑节能技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年13卷7期.281-282页

[5] 朱盈豹. 保温材料在建筑墙体节能的应用.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3年

[6] 刘莉,秦壮.建筑节能技术的几点措施.黑龙江交通科技.2004年27卷4期.72-74页

[7] 宋德萱.节能建筑设计与技术.第一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7月.46-50页

[8] 刘素萍.建筑节能与围护结构[J].工业建筑.2001(7).6-7

上一篇:浅谈农村污水处理与技术进展 下一篇:二十世纪70\80年达国家住房政策转折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