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体质测试现状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2-09-24 02:59:11

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体质测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对人类健康的要求和终身体育意识日益提高,全社会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情况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通过对我院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的分析及对比,并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我院男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为提高男大学生体质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男大学生 体质测试 对策研究

1前言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于2002年7月下发了《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其实施办法,该标准符合教育改革的精神和总体原则,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学校体育从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向发展健康素质转化,同时设计了更为科学的简便的指标体系[1]。为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科研方法,对我院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体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男大学生的体质状况, 以期从中找出影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因素,为相关的体育部门制定政策,为体育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高男大学生的身体综合素质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为更好的发展体育锻炼提供帮助。从而更加激励学生自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以更好地深入贯彻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2对影响学生成绩的因素进行分析

2.1大学生未充分认识体育锻炼对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大学生是家庭、国家的未来,承担着国人的梦想和希望。当代大学生中尤其是80后和90后的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自小受到亲人的宠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没有认识到体育运动对身心素质发展以及国人体魄发展的重要性,他们的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自身、家庭,甚至国家、民族的兴旺与发展[2]。

2.2网络时代的发展影响学生身体锻炼

大学生身体素质逐年下降,与网络时代的发展有较大的关系。尤其是现代的网络影响人们的生活各个方面,大学生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用于身体锻炼的时间却是越来越少,这成为众多大学生生活的真实写照。

2.3学生学业压力大

许多专家学者认为,由于现在社会竞争压力较大,很多学生都把课余时间用在了考级、考证和参加各种培训和选修上,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进行锻炼

2.4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不规律

在当代大学生中,大部分人的作息时间都不规律,晚睡晚起,甚至有一部分经常通宵玩耍,彻夜不休。课堂上,校园里,随处可见昏昏欲睡、呵欠连天的学生。不规律的作息导致大学生头昏眼花、四肢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体质。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3.1.1总体素质下降

通过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的总体素质的两次对比,发现我院非体育男大学生的总体素质成下降趋势,因此必须引起其重视。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综合评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使学校体育从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向发展健康素质转化,同时设计了更为科学的简便的指标体系[3]。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广大学生对测试工作是支持并积极参与的,但他们主动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自我评价的意识比较薄弱,自我调节 、自我锻炼有效方法的掌握也刚刚起步。

3.1.2身体形态不均

身体形态测试结果的两次对比表明,我院非体育男大学生肥胖人数的百分率明显偏高。由此可见,非体育专业男大学生应该注重合理饮食和科学的体育锻炼,改善身体形态上的不均衡状况。

4.1.3身体机能下降

身体机能测试的两次对比表明,我院非体育男大学生的肺活量成绩优秀率较低而不及格率相对提高。这是造成其第二次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偏低的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应加强有氧运动,改善心血管的机能。

4.2建议

4.2.1学校体育要转变观念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心理、生理、社会三个层面增进大学生的健康既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教育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强身、健心、益智、乐群的功能,引导大学生崇尚健康文化,养成向上的生活方式,摒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4]。

4.2.2改善饮食规律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能够包含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大学生应注意膳食的均衡,注重多样食物的合理搭配,以保证每天能摄入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能暴饮暴食,保持良好的食欲。

4.2.3重视耐力项目的开展

高校教师要转变思维,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体育课内容,要针对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重视选择具有一定运动负荷、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体育项目,以改善学生的心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试行方案)[Z].2002

[2] 李艳,刘晓峰.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测试与分析[J].新西部,2009(16):242

[3] 宋振镇. 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及提高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06.3(10):66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上一篇:基于“同伴互助”的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探究 下一篇:幸福何以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