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24 02:50:24

中学生作文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2-0081-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阵地。然而在语文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始终是作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思想、方法、方式上存在着种种偏误,至今还没有走出“高耗低效”怪圈。本文试着从“大语文”观的角度去阐述培养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1 培养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反思

效率低下是语文作文教学的通病。为改变这一现状,语文教师也在想方设法寻找各种途径,却收效甚微。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反思多年的作文教学,笔者深感作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1)教学观念陈旧,思想认识模糊,教学目标不明确。对作文教学的科学性认识不够全面,在作文教学中偏重于甚至局限于作文知识的传授,写作技巧的讲解,似乎作文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2)教学方法滞后,训练形式单一,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多年来,作文教学的程序无非是作前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三部曲,从小学到高中十几年的惯例,从无例外。教师圈在校园里教作文,学生关在教室里写作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情、议论,周而复始地练,学生越练越没劲,其结果收效甚微。(3)作文教学过程不完整,教师岸上教游泳,学生不得要领,作文批改方法失当。作前指导,教师笼统地讲解写作技巧,再提几条要求就完事了;批改时,只要作文主题正确都给及格分,高分严格控制,评语是无关痛痒的几句话。

在作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大力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成了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学生怕写作文,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就拿写人来说吧,写到“老师”,必然是“严厉在脸,慈爱在心”;写到“同学”,总少不了“先有小矛盾,后又和好如初”;写到“父母”,无非就是“雨天送伞,深夜送儿女上医院”等。这种公式化脸谱化的弊端实质,就是“言之无物”,“无病”。语文离不开生活,“生活就是语文”(陶行知语)。作文的题材更是来源于生活,只有教会学生走近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才能获得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要提高语文素质,提高写作水平,必须把生活实践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广泛的社会实践中汲取生活素材与语文素材,提高学生的语文实际应用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中明确要求:“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建立“大语文”观,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提高表达(即写作)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要求语文教师牢固树立语文素质教育观;它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服务的。“大语文” 教育观还要求语文教学要社会化、生活化,教师要把“死”的知识变为有用的“活”的知识,要由封闭走向开放,探索和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大语文”教育观还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把课堂教学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方法,运用于广阔的语文天地之中,要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活动,通过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实践探索

在作文教学的研究性课题中,笔者坚持“学生实践第一”的原则,广辟周边的生活资源,给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实践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新课标强调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加强学生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而语文教学的终端结果是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更是重要的一步。

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笔者经常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收集、积累大量第一手写作素材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掌握一定素材的基础上,能进行集中、比较、筛选、写作、成文。如春游、野炊、祭奠烈士陵园、参观访问、游览名胜古迹等。每到双休日时间,笔者就带领部分学生前往当地镇政府、鞋厂、敬老院等进行实地采访,然后指导学生如何为表达中心的需要而选材布局。其中杜华成同学的人物通讯《夕阳无限好》发表在《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上。

我校有一位身体严重残疾的学生,但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优异,兴趣广泛,而且性情十分乐观。利用双休日时间,我们师生一行到了大山深处的他家。两天的了解、采访,就有了同学们的采访结晶《不向灰色的命运低头》一文得以发表。

为了更多地给学生参与写作实践的机会,笔者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先后参观或采访了天马国际旅行社、国税局、个体养殖户杜老板、自学成才的电器修理能手苏师傅等。

在进行作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明确的目的,并要帮助学生制定周密的活动计划,适时地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若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写作实践的机会,并且认真细致地指导学生去进行作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发起学生极大的写作兴趣,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一篇:城市广告环境与专项规划分析 下一篇:我国淘汰蛋鸡加工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