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

时间:2022-09-24 02:47:41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

【摘要】自主探究学习就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不同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关键词】探究学习;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动手操作;体验探究;提供自主探究空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己探究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玩”是孩子的天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我首先告诉同学们,老师今天和大家一起做一个摸球的游戏。我手上拿的纸盒里装着红、黑、绿、白、蓝、黄、六种颜色的玻璃球各一个,请你来闭着眼睛随手摸一个球,可能摸到什么色球呢?(教师摇晃盒内的球后,请一个学生闭眼摸一个,同时请学生们猜一猜他摸到的是什么色的球?)他摸到的是红色的;不一定吧?他可能摸到黑色的,也可能摸到绿色的;我看他说不定摸到的是蓝白黄色的。(学生猜后,教师让摸球的学生出示摸到的球。猜对的同学欢呼雀跃)自己体验后与同伴探讨。师问想一想,我们能事先确定摸到什么色的球吗?生1:不能,六种颜色都有可能被摸到。生2:6个球被摸到的机会是一样的。师:如果想摸到的球肯定是黄色的,那么我们可以怎么办?生1:多放几个黄色的球。生2:不行,要全部放黄色的球。师:为什么?生:因为每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到,只要有一个球不是黄色的,就有可能摸到这个球,如果全部是黄色的,随便你怎样摸,摸出的球肯定是黄色的。创设以游戏情境为主线,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和理解“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认识“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预测某一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基本方法。

二、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动手操作是自主探究性学习中经常采用的重要方法。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我让学生们四人一组,组长负责,用你们认为好的方法算出课桌的周长。学生们有的拿尺子。有的拿绳子,有的拿笔和本子。量的量记的记。可积极了。最后组长组织大家整理数据,做计算。问:你们是怎么算的?学生代表(1)120厘米+50厘米+120厘米+50厘米=340厘米。(2)120厘米乘2+50厘米乘2=340厘米。(3)用120厘米+50厘米的和乘2也得340厘米。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课桌的周长,课桌是长方形根据长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它有两组相等的边,求它的周长,上面的3种方法你认为那种更好,生:第三种。可一位数乘多位数还没学,等学了后上面的方法你喜欢那种就用哪种。不管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 此小节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通过量一量、算一算的方法,,自己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在自主探究知识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开放教学过程,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

萧伯纳有段名言:“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你和我交换仍然各是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种思想,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这句话启发我们应给学生提供发言讨论、交流思想的机会。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4个小组,要求他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的情况,画出茶壶的形状,然后小组交流汇报。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发现了同一个茶壶所画的形状却不一样,接着让学生分组讨论为什么同一个杯子所画的形状不一样?然后小组交流汇报,从而使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学习,自己得出因为位置不同,观察到的杯子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法,把习惯上形成的固定课堂教学模式,转型为以满足个性需求的分类教学意识,尊重学生人格,启迪心智,改“教”为“育”,变单纯教授知识为既传授知识也传播探究、创造的方法要把学习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以学生为本,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自主探究知识的空间,为“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自主探究学习模式打下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2011版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的新发现 下一篇:浅谈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