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刍议

时间:2022-09-24 01:24:57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刍议

摘 要:要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必须从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入手,问题是否得当合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节课的质量效果。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适当安排合理的问题,组织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能够较好地实现有效提问教学。

关键词:高中课堂;有效提问;兴趣

本文将从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问题的设计入手,论述如何组织课堂教学,以促进提问的有效实现,最后实施课后的积极评价等问题。

一、巧妙设问四字诀:适、兴、针、层

1.“适”

“适”指的是适度性原则,一般是针对问题的数量而言,一节课45分钟的时间,若是问题太多,学生会觉得难度太大而了无兴趣;若是问题太少,一味地说教也无法实现有效教学。问题,始终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层层递进实施提问,一般一节课不要超过12个问题,质量高、数量适中才是最好的。例如:我在教授《我与地坛》中,是这样设计问题的:(1)透过文章,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地坛和怎样的一个母亲?(2)通过地坛和母亲,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作者?(3)现在的史铁生成名了,那他还会不会去地坛?为什么呢?这样的一组问题,有一定的梯度和宽度,既便于学生思考问题,也便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总之,设计的问题不可过于深奥难懂,也不可过于浅白。

2.“兴”

“兴”指的是兴趣,同样一个问题,采用不同的问法,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这时,问法的样式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入手。兴趣是推动学生探寻知识最好的原料,会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比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中,可以提问:三国时涌现出许多英雄豪杰,辛弃疾很是仰慕孙权,曾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十分喜好刘备;现在的新加坡著名歌手林俊杰有一首歌,唱起了一代枭雄《曹操》,那在《念奴娇》中,东坡先生为何单单钟情于周瑜呢?这样的问题,囊括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元素,这就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兴趣,自然而然地引出东坡单写周瑜的目的,是用周瑜的春风得意、年少有为、功成名就和自己被贬失意、年老无为、一事无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以突出主题、抒写情怀。

3.“针”

“针”所指的是针对性,必须依照教学目标来进行问题的设计。围绕文章的重点、难点,充分调动学生思维。如在高尔斯华绥的《品质》中,分析人物格斯拉的肖像,“他本人有点像皮革……”有人认为这样不“美”的外形会影响人物形象,作者如此描制成的摹,其用意是什么?其实,用“皮革”喻示其老实、执著的性格,巧妙地把格斯拉的形象和他的职业、他的精神糅合在一起了,这就更有助于学生对作者所表达的主题的把握。如:在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一文中,可以透过补充罗素的生平经历,来丰富学生的认知背景。“你们大家知道罗素结过几次婚吗?”诸如这样的与文章无关的背景问题,就尽量不要出现,免得扰乱学生的思维。

4.“层”

“层”指的是层次性,学生群体中肯定存在着几个不同的学习层次,层次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就不同,所以需要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来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而问题的设置,要与教学目标的达成相符合,对待低层次的学生运用低层次的问题,反之即采用高层次性的创造型问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你的课堂上获得学习的乐趣。

如,在《肖邦故园》中,可以让学生朗读前面三个自然段,然后思考浅层的问题:肖邦的故居,在作者笔下是怎样的一个地方?然后朗读完毕,由小组自行进行讨论:肖邦的故居有什么独特的美?(分析类问题)肖邦的故居,和肖邦的音乐创作有什么联系?(综合类问题)。小组讨论完毕后,让学生看赵丽宏老师的《寂静的独语》一文,然后提问:赵老师说肖邦音乐是“寂静的独语”,你觉得恰当与否?为什么?(评价类问题)。这样的问题设置,就是根据由低到高这样的层次来安排的,符合学生的认知逻辑顺序,能够起到加深学生对文本理解的效果。

二、机智组织课堂教学,及时评价鼓励

课堂教学的组织,是尤为关键的部分,可以决定问题提出的适当时间。教师要完成良好的课堂组织,首先,必须在课下与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有敢于提问、敢于质疑的勇气,此外还要确保教师在提问中,表达清晰简洁,力求将问题的准确用意明确地表达出来,不能词不达意、模糊不清。这就与教师课前的备课有很大的关联,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训练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还要注意,`答时间的充分,候答时间是用来让学生思考问题的,这时候必须留出足够的时间,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思考和教师的指导。叫答时,要求教师应当面向全体学生,而不应单独向某位学生或者脱离群体而问,只有这样才能扩大学生的参与面。

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并非意味着提问的环节就告一段落了,教师还要针对问题回答的质量进行评价,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运用技巧性的知识,对学生应答的部分给予点评,即使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也要在指正之后给予鼓励和肯定,否则可能会打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教师在评价过程中,应当公正、平等且热情。当学生的回答不够全面时,教师应当给予启发,循循善诱,逐步完善问题的答案。

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够很好地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充分地重视这个问题。由课本出发,最终也要回归课本,只有吃透教材,研读教材内容,才能实事求是地设置问题,进而组织好课堂教学,为有效提问奠定基础。从适度性原则、兴趣性原则、针对性和层次性原则出发,才能更好地完成对问题的设置。语文教师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文学素养,争取在进行语文知识教授的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良好的人文道德熏陶。

参考文献:

[1]余影堂.有效教学十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邓朝永.课堂提问的原则和技巧[J].教育革新,201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高新区吴县中学)

上一篇:让语文课堂飘着浓浓的语文味 下一篇:巧于备战,智取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