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时间:2022-09-24 12:07:54

浅析中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主要是对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研究。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原则出发,提出了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技术方法,力求在财务风险发生后把风险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或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关键词:管理会计 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5-0112-02

一、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目标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在识别与衡量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防止和减少风险损失,保障企业财务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实现预期财务目标收益。概括地讲,它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财务风险控制目标。也称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它是指企业为了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尽可能去识别、衡量,并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某一可接受的程度内。如保持企业的资产负债比率处于一定的安全区域,使企业获得良好的财务稳定性。

2.财务损失控制目标。也称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从风险和收益之间的权衡关系可以看出,风险和收益是孪生的,没有风险就没有超额收益,要实现期望的收益水平,企业必然要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在财务活动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一些财务风险损失,也就是说,即使企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财务风险进行了预防和控制,也还是要承担一些财务风险。这些财务风险必然会使企业受到可能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采取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等手段,力求在财务风险发生后把风险损失降至最小程度或将其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

3.保持理财活动稳定进行的目标。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培养企业整体的财务风险意识、风险机制和抗风险的能力。企业决策者则应具有良好的财务风险倾向并把握处理好财务风险的技巧。应有效的避免各种财务漏洞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浪费。

二、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的原则

1.收益、风险均衡原则。风险均衡原则要求公司不能只追求效益,而不考虑发生损失的可能。公司进行的每一项财务活动,都应全面分析其收益性和安全性,按照风险和收益适当均衡的要求来决定采用何种行动方案,趋力避害,争取获得较多的收益。

2.风险适度,限度承担的原则。企业财务风险的存在是一个普遍事实,但必须正确及时地识别风险,控制风险,并明确最大的风险限度,保证企业正常、安全地运营。

3.超前控制、有效规避原则。部分风险的出现具有预示性。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系统、预警系统和财务风险的管理系统,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

4.分级、分权管理的原则。对财务风险的管理和控制要在集团公司统一的前提下,实行分级、分权的管理办法。以集团公司现有的管理体制,按照集团总部、各二级公司等实行分级管理和控制。

三、财务风险控制与管理应用技术

了解了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只是明白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但还不足以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如果要进行控制还应该知道应该运用什么技术进行管理。有了技术我们才知道遇到问题该如何下手,应该怎样解决问题。下面就介绍一下风险管理技术。风险管理技术分为控制型和财务型两大类。

(一)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

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的实质是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在事故发生前,降低事故的发生频率;在事故发生时,控制损失继续扩大,将事故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降低企业风险损失的目的。控制型风险管理技术主要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非保险转移风险等。

1.风险回避。指考虑到风险事故存在和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时,主动放弃或改变某项可能引起风险损失的活动,以避免可能产生风险损失的一种控制风险的方法。通过回避风险,可以在风险事故发生之前,完全彻底地消除某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不仅仅是减少损失的影响程度。风险回避是一种最彻底的风险控制技术,而其他控制技术只能减少损失发生的概率和损失的严重程度。采取风险回避的方法,最好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尚未进行之前。因为,要放弃或改变正在进行的经济活动,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此外,风险回避虽然能有效消除风险源,彻底消除某些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可能造成的恐惧心理,但由于它是一种消极控制风险的方法,所以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对某一具体的风险单位来说,有些风险是无法避免的。例如,世界性经济危机、地震等;任何经济活动都与一定的风险相联系。高风险经济活动往往伴随高利润,放弃就意味着放弃可能非常丰厚的利润。要获取高利润,就必须承担高风险。一般来说,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使用风险回避。如某种风险带来的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相当高或者在控制风险时,运用其他方法控制风险所需成本相当大,甚至超过了其产生的效益值。

2.控制型风险转移。指借助于合同或协议,将风险损失的法律责任转移给非保险业的个人或组织。在控制型非保险风险转移过程中,风险从一方转到了另一方,但风险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消除。因此,它只是间接达到了降低损失频率和减少损失程度的目的。控制型风险转移的基本形式:(1)出售。通过买卖契约将产生风险的那部分财产或活动转移给其他人,这时,与所有权有关的一切风险都转移给了新的所有人,减少了风险。(2)转包或分包。转让人通过转包或分包合同,将认为风险较大的项目转移给非保险业的其他人。(3)租赁。出租人通过租赁合同将物资交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交付一定的租金。出租物资的所有权仍为出租人所有,出租人对所出租物的可能风险转移给了承租人。

(二)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

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是通过事故发生前所作的财务安排,来解除事故发生后给人们造成的经济困难和精神忧虑,为生产、自救、恢复企业经济提供财务基础。

1.风险自留。也称承担风险,它是一种由企业自己承担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一种重要的财务型风险管理技术。其实质是,当风险事故发生造成一定损失后,企业通过内部资金融通来弥补所遭受的损失。风险自留是一种残余技术。当其他风险管理技术均无法实施,或即使能实施,但成本很高且效果不佳时只能选择风险自留。另外,由于影响风险不确定性的因素极其复杂,人们无法完全认识和掌握风险事件发生的规律,从而不可能事先控制所有的风险损失。这些没有被认识和了解的风险损失,只有企业自己承担。所以,风险自留是处理剩余或残余风险的技术措施,与其他风险管理技术是一种互补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它是一种积极、有效、合理的风险管理技术。风险自留的适用范围是:企业财务能力足以承担风险所致损失的最坏后果;采取其他风险管理技术的费用大于自我承担风险所付出的代价;风险管理者缺乏处理风险的知识和经验,疏忽处理或没有意识到风险的存在,无意识地承担风险。

2.财务型非保险转移。保险转移的一种重要的补充形式。保险因自身的种种局限性不可能完成对所有风险进行转移。因而,在某些范围和领域,这种转移要通过非保险转移来实现。而且非保险转移是一种更为灵活的转移风险的方式。财务型非保险转移主要形式有:(1)免责约定。免责约定是指合同的一方通过合同条款的拟定与变更,将合同中所发生的对第二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责任转移给另一方承担。通常在租赁合同、建筑合同、委托合同、销售供给和服务合同中,均可通过免责约定来转移风险。(2)保证合同。保证合同是在债权人要求下,保证人与债权人达成一种协议,规定当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其债务时,由保证人负责赔偿债权人的损失。因此,这种非保险转移形式通常被债权人用来转移违约风险。(3)衍生性工具。衍生性工具主要分为衍生性商品工具和衍生性金融工具,是风险管理的新兴技术。衍生性金融工具是指自身价值依附于某种原生资产价值的金融工具。衍生性金融工具可广泛应用于防范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货币购买力风险、信用风险等。

衍生性工具主要类型有远期合约、期货、期权、互换等,这些衍生性工具为投资者提供了保值、投机和套利的机会。作为企业管理财务风险的工具,取的是其主要功能――套期保值,所谓套期保值是指人们为了避免或减少各种金融风险,而在衍生市场建立与其现货市场相反的部位,并在合约到期前对冲以结清部位的交易方式。

上一篇:大连中小企业金融支撑体系与推进模式研究 下一篇:乡镇企业开展环境审计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