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因素及护理措施

时间:2022-09-24 11:48:31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因素及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原因并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总结经验,分析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各种因素及总结护理方法。结果和结论 对于VAP的临床护理首先是以预防为主,尽可能给予患者采取半卧位,加强患者对呼吸道护理,适时吸痰提高免疫力,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制度,防止感染,重视口腔护理,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ICU;VAP;护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是指呼吸机启动48h以后至停止机械通气及拔除气管导管后48h内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进步,通过建立人工气道为患者进行机械天气,已成为临床重要的治疗辅助手段[1]。但随之,患者由于机械天气的时间较长,发生VAP的风险也明显增加[2]。本文分析VAP的相关因素,提出相应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VAP相关因素分析

1.1 病房环境因素:病室环境因素?由于病房内人员流动频繁,空间多较狭小,空气流通不畅,空气中菌数量相对较大,同时,因常规侵入性操作以及医护人员自身携带的各种病菌与患者口腔内细菌易发生移植以及感染。

1.2 呼吸道防御机制受损及口咽部定植菌的侵入: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和自然防御功能,削弱了上呼吸道的滤过和温湿作用,抑制了下呼吸道的黏液纤毛系统,使呼吸道防御机制降低,更加脆弱易于感染。

1.3 机械消毒不彻底:由于呼吸机属共用机械,因对其消毒灭菌不彻底或护理人员未能合理使用而导致呼吸管道雾化器氧化湿化瓶等发生污染。

1.4气管导管的细菌生物被膜形成: 机械通气时气管导管内的气体及吸痰时吸痰管的机械碰撞导致细菌生物被膜移动、堆积或脱落,使含有大量的细菌的生物被膜碎片向气管内释放,成为向气管内或支气管内接种高浓度细菌的来源之一,这也是导致VAP反复发生和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3]。

1.5口腔护理不到位: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由于害怕导管脱出,口腔护理不彻底,尤其在口腔分泌物多时,给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1.6机体免疫力下降: 大多数患者分解代谢旺盛,存在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致使机体免疫力急剧下降,极易被细菌感染。可改变人体正常微生物的寄生,导致气道耐药菌出现,从而继发多重感染。

2 护理措施

2.1 预防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进行各项操作前必须洗手口罩,并使用一次性无菌手套,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前后均应洗手,规范化洗手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简单易行的措施。

2.2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湿润,加强对人工气道的湿化,防止气道堵塞,减少对气道黏膜的损伤,提高黏膜加湿过滤和清除异物的功能[4]。保持呼吸道顺畅及时为患者进行吸痰,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可减少吸痰次数,从而减少对患者的机械性刺激,降低VAP发生率[5]。

2.3呼吸环路管理 呼吸机环路中的冷凝液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每 定期更换呼吸环路(如有污染随时更换),更换后应进行彻底的消毒和清洁。连接呼吸机冷凝水及时添加,坚持每天倾倒及时更换蒸馏水。

2.4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严格掌握机械通气的适应症,缩短通气时间可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任玲等[6]报道机械通气小于7d,V AP发生率50% ,大于7d,V AP发生率88% ;使用2周者V AP发生率100%,所以应尽快脱离机械通气。

2.5口腔护理 对患者进行口、咽部护理,采用冲洗法、联合擦洗法对放置气管插管和牙垫的机械通气患者做口腔护理。另外,进行口腔护理时,须在气囊充气状态下进行;无特殊情况下,避免用抗生素涂口腔,避免形成耐药菌株[7]。

2.6 提高免疫力 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因抗生素滥用而对患者的免疫力产生影响。对于年龄较大、体质较弱的患者加强营养支持,营养方法除鼻饲以外必要时可以采用静脉营养及肠外营养等,维持患者体内环境温度,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3 总结

VAP是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一旦发生VAP,则易造成脱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VAP的临床护理首先以预防为主,加强病情观察,尽可能给患者采取半卧位,适时吸痰,严格无菌操作制度,重视口腔护理,从而达到降低VAP的发生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晓玲,章艳,罗群.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学分析及管理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3): 1647

-1648.

[2]吴丽,潘霞,姚瑞芳.预防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研究进展[J].现代医院,2011,11(2):22-24.

[3]马静,于静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及干预策略的临床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214~216.

[4]李威,彭粤铭,曹静.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集束化护理策略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0,9(4):282-284.

[5]张福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细菌学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1,32(5):113~115.

[6]任玲,周宏,茅一平,等.呼吸机相关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6,12(26):2466~2468.

[7]高丽虹,张娟.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和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59

上一篇: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合并变应性鼻炎的效果研究 下一篇: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