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时间:2022-09-24 11:22:57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健康的心理是拥有快乐人生的基础。对于还不能完全明辨是非的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使他们快乐的成长,是所有教师的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我把心理健康与语文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研究,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为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使学生健康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今社会,教师已成为心理亚健康状态的高危人群。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教师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只是教育、培养学生如何发展健康心理,而教师却不重视自己的心理发展,难以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乏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健康向上心理素质的学生,相信最后也不会为学生引导出阳光的“心理大道”。因此,身为教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的语文教师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重视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

二、借助语文教材,培养对生活的感悟

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小学语文教材处处蕴含着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它是由一篇篇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课文组成,所选文章抒发了社会、历史、自然、艺术之美,描写了众多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积极进取等优良品格的人物形象。教材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空间,为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血有肉的教科书。

美学家孔阳先生说:“一个人在生活中发现不了乐趣,生活对这个人来说就没有意义;一个人在工作中发现不了乐趣,工作对他来说就是痛苦,他就不可能有所创造和发明。”我们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就要借助语文教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感悟力,使他们感受到“美”无处不在。例如在讲授《黄山奇石》一课时,我就重点引导学生感悟文中的“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在优雅的古筝曲中重现黄山奇石的“奇”,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无穷魅力,体会生活的美好和无穷乐趣,并让学生明白只有具备丰富、细腻、向上的感情,心中充满对生活的挚爱,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会发现这个世界是美好的,一切污秽在美好面前都会荡然无存,以此来净化学生心灵、培养学生高尚情趣。

三、通过角色表演,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

语文课教学中,我经常利用角色表演,来对学生进行感染熏陶。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走近教材,走进人物的心理世界,在寓教于乐中受到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在教《难忘的泼水节》一课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由阅读、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来理解课文,之后,我开始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我和同学们一起扮演在泼水节上迎接的傣族人民,我们欢呼着、歌唱着,轻轻地把水撒到身上,欢乐的气氛感染着每一个人,对的热爱在我们的胸怀漫溢;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了这个泼水节的难忘,所有的同学都对充满敬爱之情;角色演完之后,我又对学生讲解了的事迹,以及在他故去时的《十里长街送总理》,同学们听到这里都泪流满面,他们在怀念我们有这么一个好总理的同时,也纷纷表示要以为榜样,将来做对人民有用的人!

四、开展语文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语文教学不仅只是课堂教学,还包括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内外活动。开展好语文活动,可以使小学生身心健康,思维拓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设计合理,打造多彩活动课堂。一是坚持师生互动,共同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体验,学会反思,建立自信;二是实事求是、因材施教,针对班级中不时出现、存在的小问题及时设计主题活动,让学生从益智、多彩的心理游戏、集体活动中体会、感悟、反思,进而改正。如:五、六年级学生中,经常会有一些同学产生青春期早期小波动,我就通过“师生谈心小纸条”、“好朋友怎样相处”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交流,平复他们的小波动;三是坚持全员参与。让每一个同学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充分调动“独处”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拉到集体的大怀抱中,让每一位同学都能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在活动中感受到温暖和互助,让所有学生都体会到“被人关心”和“关心别人”是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2.以主题活动为载体,增强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5·12”汶川大地震过后,我开展了专题“拯救生命”队会。一张张“揪心”的图片,一声声含泪的演讲,学生深深体会到了灾难、困难来临之时,那割舍不掉的亲情、友情、民族情……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与此同时,针对中国独生子女娇生惯养,一旦遇到艰难困苦的生活磨炼和大的挫折坎坷,就退缩、逃避甚至以生命为代价来对待的现状,我对学生进行了勇于承挫教育。给他们以适当的挫折,不是一味盲目的夸奖,而是奖罚适宜,在增加学生自信心的同时,也加强他们的抗挫能力,使他们懂得了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一切。

3.建立心理记录册,记录学生的心灵轨迹。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我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写一次心理日记,形成心理成长记录。如果从中发现问题学生,我会与之深谈,建立信任,及时解决他们心中的困惑,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使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面顺利发展。

五、倡导课外阅读,重视人格的塑造

小学阶段的阅读是审美情感和美好人生的起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书籍的引导,广泛阅读优秀书籍,对塑造学生健康完整的人格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我精心挑选课外读物,积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他们认识了古希腊感人至深的神话故事《普罗米修斯》,安徒生笔下自强不息的《丑小鸭》,为人类进步作出贡献的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们的励志故事……这些故事,使学生领悟到了何为“真、善、美”,为他们稚嫩的心灵开启了健康的航班。

六、正确评价学生,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评价,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真诚的交流和对话,在学生心理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要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评价要为挖掘学生的潜能而服务,要灵活多样。如:对调皮、不爱学习的学生以引导性评价为主,采用“你非常聪明、活泼,总有新奇的点子逗大家开心,如果你能想出一个怎样提高自己学习成绩的好点子,老师会更加喜欢你的”等语句;对没有自信的同学以鼓励性评价为主,采用“你的词语用得非常好”、“你的字写得很漂亮”等语句;对以自我意识为中心的学生以期待性评价为主,采用“你要是能与其他的同学讨论一下,相信你的回答会更全面、更精彩”等语句;对喜欢随声附和、自己不动脑筋的学生将鼓励性评价与期待性评价相结合,采用“你的回答很好,但如果都是自己独立动脑筋完成的就更好了”等语句,让学生找到自信心、自立心、自强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

天道酬勤,润物无声。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语文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悄无声息地潜入学生的心中,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读出世间的美好,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世间的美好!

上一篇: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四条路径 下一篇:世界上最白的海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