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盲教育中的语文愉快教学

时间:2022-09-24 10:51:51

浅谈盲教育中的语文愉快教学

摘要:所谓愉快教学就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使师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从事教和学。在盲教育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愉快教学是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特殊教育 愉快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4.157

所谓“愉快教学”就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景,使师生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从事教和学。在特殊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愉快教育”是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好的教学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教学氛围往往可以减少学生的紧张、厌恶、逆反等消极情绪,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愉快教学”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一,了解学生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首要条件。我们的学生因为自身残疾,加之有城乡、家境之别,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才能了解他们。应该把每个学生作为一本书,那么你所教的学生就是一套“百科全书”。学生的名字是书名,仪表是书的封面,出生年月是出版时间,籍贯是出版社,而学生的简历、思想品质、文化索质、特长爱好、喜怒哀乐就是书的丰富篇章和内容。因此,教师应做“以生为书,每日必读”。如果你的学生是刚进校的新生,你能在一两节课内叫出每位学生的名字,并和学生聊聊各自的情况,那么学生便会感到教师的亲切。无形中就成了学生心目中的“贴心人”了。

第二,师生双方互相尊重是建立融洽师生关系的前提。真诚相互尊重是宽松教育的首要特征。我们的学生虽然身残,但他们有着强烈的荣誉感和上进心,这就要求我们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学生是在老师的尊重中学会知识,学会做人,学会自尊的。

第三,师生交流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手段。教学过程是信息交流过程,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应以心交心,以爱换爱,在心灵的交流中,创设一个和谐友爱、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舒畅、情绪高昂地去学习。理解是架设在师生心灵间的桥梁。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

2 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活动,加强教学趣味性

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活动是进行“愉快教学”的保证。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学习者易于疲劳。”他主张教师应当把引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放在首位。

第一,做到生动活泼首先要使教学内容具有新鲜感。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的重复,或内容过难、过量,都会使学生反感,对此失去信心,因此,我们根据这种情况,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内容上求“新”,层次上求“深”,标准上求“精”。将老课文注入新的内容,并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课外优秀作品,给课文以新的内涵。再次,旁证搏引,选择一些相类似的文学作品,读给学生,以此来扩大学生视野,增加阅读量,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最后,把课文内容延伸到本身内容之外,给学生多个角度去思考,不要用一个确定的答案锁住学生的思维,才能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其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第二,做到生动活泼要用新颖有趣的方法。盲童由于视觉缺陷,不能用眼睛去直接欣赏自然之美,只能用嗅觉了解大自然空气,用触觉了解事物的形态、结构、表面光滑与否,用肤觉感受环境的舒适与否,因此,他们对自然美的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而我们所学的诗、词、歌、文又处处离不开对自然美的描写。这样就要求我们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关于色彩的词语、段落时,我们不但要具体介绍各种颜色,还要把不同的色彩作用于人的视觉后,在人的心理上产生联想告诉学生。在盲校初中语文教学中,有许多课文情境无法直接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描述,把学生带人想象中的情境。尤其是一些抒情的,富有幻想的章节,更需要运用描述启发学生。比如初中语文第四册中《故乡》一文,写作者离开家乡20年后回故乡的感受。教学时,笔者将描述闰土的一段,描述得有声有色,边描述边做动作,语调也变得欢快、明朗。读着、想着,好像在学生脑海有一个闰土的画像,使之更好地理解作品。这样,语文教学中新颖、有趣的任务就统一在愉快教学中,也得到很好的完成。做到生动活泼,要求教师善于运用幽默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教学的幽默主要是通过体态幽默和言语幽默表现出来的,它可以使教师形象更富有动态之美。教学中的幽默虽然是流水,却也是浪花。有了它,课不仅能上得生动活泼,而且充满艺术魅力。

3 民主平等 师爱均衡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中才能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火花。可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赖于教师对待学生公正和平等。

作为教师首先不要自负。如果过于看重自己的权威,教学中使用强迫、压制甚至体罚等手段,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就会被扼杀。爱因斯坦认为:“对学校来说,最坏的事主要是靠恐吓、暴力和人为权威来进行工作,这种作法摧残学生的健康感情,诚实和自信。”笔者主张教师能够认识自己的错误,学生提出的建议要虚心接受采纳,并在训练中学习他们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其次教师不能心存偏见,教育的前提是承认差异,教育的真谛是因材施教,如果教师只对出类拔萃的学生感兴趣,而冷落歧视成绩差的学生,就会造成绩偏好的骄傲自满、自以为是,成绩差的灰心丧气,慢慢产生抵触情绪,对学习失去信心,一旦学生与老师产生了对立情绪,教师的教学就显得无能为力了。教师不能以个人的好恶而厚此薄彼,教师要热爱、尊重、关心每个学生,盲生尤其需要我们付出得更多些。让每个学生获得同样的地位和机会。这样每个学生就会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尊重,便会迸发出蕴藏在身上的巨大的学习力量,便会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正如罗杰斯说的那样:“课堂气氛主要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奏效的气氛将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了什么以及他怎么做。”因此我们一定要以良好的人格魅力,积极饱满的情绪,新颖有趣的方法,公正平等的态度去创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郭伟莎.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实施愉快教育[J].青年科学,2012,(9):98.

[2]张莉.“愉快教育”在弱智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尝试[J].林区教学,2010,(5):53-54.

作者简介:陈小云,兰州市盲聋哑学校,甘肃兰州 730030

上一篇: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下一篇:关于强化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