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成才的摇篮

时间:2022-09-24 10:46:20

兴趣是成才的摇篮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所以,对于教师而言,只有不断地创造各种条件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才能让学生深入其中,才能爱上学习。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总结出了几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多变的导入模式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很重要,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因此,在新课程导入中,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方式,网络热议、诗歌、故事、时事新闻等,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中能更好地听课、主动地参与讨论等。这样,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二、教师的个人魅力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一位老师的感情,会直接影响着这个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态度。喜欢你这个人,就喜欢听你的课,喜欢学你这一科,相应的,这一科的学习兴趣就会很高,成绩就会很好。反之,就不好。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非常大的。

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新课改中,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中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从而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放手,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联系实际,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好奇”是学生们最大的特点,特别是中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对于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感”,而只有“好奇”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关注,更好地思考,更好地去做;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更好地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去看、去想、去说、去做,才能看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发现他们的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改正错误。

四、适当的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思维以疑问为起点,有疑问才有思维,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有所进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给予解惑,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讲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时,教师问学生:“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对象是?”学生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教师问:“所有的公民都适合吗?”学生答:“年满18周岁。”教师问:“凡年满18周岁都可以吗?”这样,就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使他们很好地掌握知识,既明白了道理,又提高了思想觉悟,这比平铺直叙讲理论更有峰回路转之效。

五、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容易产生固定模式,教师不容易,更不愿意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但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而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我们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实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成才的摇篮。”总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能动地发展,这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内在动力之一。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地说,凡是使学生感兴趣的事物,都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中,学习的动机和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积极调动各方面因素,使学生爱上学习。

上一篇:基于ABAQUS的钛合金切削技术研究 下一篇:空气/空气泡沫钻井技术在伊朗19+2项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