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专业高校人才培育模式实践

时间:2022-09-24 08:42:26

护理专业高校人才培育模式实践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医院、社区等卫生服务行业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护理人才。在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大幅度增加临床一线护士配备,提高具有大专以上护理专业学历的护士比例等工作任务中[1],高职院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在高职护理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相对不足,“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实训基地不能满足需要,人才培养方式单一,与行业的合作一般也仅限于学生的实习安排[2]。为了深化高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使高职护理教育更贴近临床,主动适应就业市场,实现产学研结合,以此带动专业建设,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提高卫生高职教育的质量和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我院自2006年7月开始,认真分析现状,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积极探索和实践医院与学校(院校)合作护理人才培养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教学对象为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06级和2007级高职护理专业三年制学生,2006级4个班183名,2007级6个班294名,其中女455名,男22名,学生年龄为19~22岁,均为高考全日制统招生。

1.2方法

1.2.1选择合作医院,签订合作协议在苏州市区选取有影响力,具备良好的医疗条件和师资队伍的3所省、市级医院为合作医院。经过与合作医院的领导和护理部反复协商,共同签订合作协议。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医院护理部成立了合作办学协调小组,构建了学院职能部门与医院护理部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作的形式和内容。

1.2.2合作进行专业论证和课程设置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展专业调研和论证、课程体系分析和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的制订和教材的编写。双方重新论证了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明确专业对应的岗位和岗位群,进行了岗位能力分解,并据此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设置课程和制订课程标准时,突出基本理论知识的针对性和专业技能的实用性,加强课程与护理工作实践的结合,妥善处理社会需求多样性、多变性与课程设置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学校与医院合作编写了突出护理职业特点的教材,强调更好地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合学科体系和执业资格标准,体现护理行业的新理念、新技术[3]。先后编写了《护理基本理论与技术》《健康评估》《成人护理》《母婴护理》《儿科护理》等教材。

1.2.3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2006年,学院获得了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护理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支助,建设了3000m2的护理实训中心。建设过程中,学校教师多次到临床实地考察和学习,并请临床老师到学校指导,共同讨论实训中心建设标准及建设目标。为了创设仿真的教学情景,医院为学校提供了麻醉机等设备,以确保学习内容与临床任务零距离、学习情境与工作场景相统一、情感体验与护患沟通相一致。新建成的实训中心突出“逼真、高质、开放、通用”的特色,除满足校内各专业的医学、护理实训外,还为本地区的医院、社区、家庭护理人员的技能训练及执业医师技能的培训考核等提供服务。同时,校外实训基地也不断完善,3所合作医院接受的见习、实习学生数量稳定而有所增长,见实习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教育部对学院进行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均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1.2.4合作承担临床课程教学临床教师承担了临床课程约1/3教学内容的授课任务,学校教师和临床教师定期开展集体备课,相互随堂听课,集中组卷、阅卷,交流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并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讨,提出解决对策。合作教学促进了护理课程改革,学院定期举行前后期课程研讨,注重贴近岗位、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更新教学内容,突出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相关能力的要求,积极推进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方法的探索。在共同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4]。为了提高临床教师的教学能力,医院请学校老师到医院进行教学方法培训、参与临床教师的讲课竞赛讲评等活动,同时,临床教师也参加学校组织的讲课竞赛和技能操作竞赛。

1.2.5合作进行教学管理和评价为了加强合作教学的内涵建设,合作双方认同对合作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因临床兼课教师数量多,人员流动大,一门课程常有数名教师轮流上课,给排课、教学文件书写及各种教学记录等带来一定难度,我们定期召开协调会,制订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除常规的教学质量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随堂听课、问卷调查、师生座谈会等教学质量评价反馈形式外,还从临床的角度对学生的操作考核、见实习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工作表现等予以综合评价和分析。总体质量监控着重评价合作教学实际运行状态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符合度,合作培养的护理毕业生与学校和医院确定的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符合度。

1.2.6合作搭建实习就业平台医院和学校都有专门人员负责实习生的管理、教学和评价。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临床实习时间为1年左右,实习期间,医院选派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好的资深护理人员担任带教老师,并实施导师制带教,建立了完善的带教、考核和评价体系。学校也加强了实习生巡视和管理网络建设,定期到医院了解学生工作、思想和生活情况,医院和学校共同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及时沟通和解决实习中的问题,并对毕业生进行综合考察,在学生就业时,将学校推荐和临床选拔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

1.2.7合作开展教学研究院校合作开展教学研究的目的: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内容,培养技术型人才;以改进临床护理模式和科技成果转化为内容,促进临床护理的发展。双方借助合作平台,发挥合作双方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围绕合作内容,开展了“高职护生多元化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及效果评价”“高职高专三年制护理课程改革研究”等研究,并合作发表多篇论文。通过合作研究,教师提高了科研能力。

1.3评价方法

1.3.1学生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院校合作调查问卷”是根据调查目的,在查阅文献[2,4-7]和访谈的基础上,收集问卷资料设计。内容包括:临床兼职教师总体授课效果;课堂教学组织,包括教师对课堂纪律的掌控、授课态度、教学方法及课堂内容的时间分布安排等内容;突出重点、结合实例教学情况,包括讲课过程中是否重点突出、概念准确、是否结合临床实例、临床实例选取是否得当等内容;教学中补充新知识、开拓思维,包括教学过程中是否及时补充临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反映学科动态、信息量是否合适及开拓思维等内容。每个部分包括6个条目,评分标准:“好”10分,“较好”8分,“一般”6分,“差”2分。此调查问卷邀请有关专家对其内容效度进行修改评定,信度检验Cronbach''''sα系数为0.832。学生在毕业前对临床兼职教师进行调查,由调查员发放测评表,时间为5min,现场收回。

1.3.2教师访谈在每轮合作办学实施后,对参与合作办学的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对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评价。

1.3.3行业评价学生毕业前,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实施合作办学班级学生的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成绩作为评价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效果的客观指标。学生毕业后,收集用人单位对本院毕业学生临床工作的综合评价,作为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效果的行业评价指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调查资料及相关监测数据均使用Epidata3.0软件输入计算机。数据经整理后用SPSS11.5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属于正态分布的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结果

2.1学生评价结果

学生教学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共发放390份,因部分学生在外地实习未能实施调查,回收374份,其中2006级173名,2007级201名,回收率95.8%,均为有效问卷。学生对兼职教师评价,见表1。

2.2教师访谈结果

实践过程中,对参与合作教学的专职和兼职教师进行了广泛的访谈,均认为合作教学促进了护理教学改革,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访谈中教师们也对兼职教师的授课安排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以及专职教师护理实践能力的提高等提出了建议。

2.3行业评价结果

2006级和2007级学生分别于2009年5月和2010年5月参加当年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均为100%。2006级学生当年就业率为98.6%。通过对合作医院的调查发现,由于合作教学更好地实现了教学与岗位的对接,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减少了医院新护士上岗培训的时间及成本,合作医院对我院护理专业毕业生的聘用率也逐年上升。2009年合作医院所聘的高职护士中,我院学生占90%。

3讨论

3.1多方共赢是合作教学的动力

院校合作人才培养方式有利于学生、学校和医院多方受益。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受益。通过合作教学,护理人才培养目标更具有针对性,质量标准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任务相一致,职业素养在真实情境中生成,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明显提升,参与合作教学的两届学生均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高通过率和高就业率。②促进专业建设和改革,学校受益。合作教学使专业建设目标更具方向性,专业建设目标定位更准确:促进了课程和教材建设,近3年中,有2门合作共建的专业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3本专业教材被评为省级精品教材;加强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近几年,由于我院教师教学任务重,专业教师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参加临床专业实践,使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遇到了瓶颈,合作教学后,使得这一矛盾得到了解决,每学期可安排3~5名专职教师分阶段参加临床实践;推动了实训基地建设,院校合作开展的“以培养护理职业素养为核心的实训中心建设”成果,被评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护理专业也被评为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③推动临床护理工作,医院受益。在合作教学和研究中,临床教师获得了学校的培训服务和教学实践的机会,通过参与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和考试考核等教学过程,临床教师自身的业务理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2年来学生对临床兼职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呈上升趋势。这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临床带教、护理科研、临床护理工作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院与医院共建的护理专业实训基地教学团队,被评为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3.2教学团队建设是合作教学的基础

加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建设,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积极性是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临床护士承担着较大的工作压力,这给临床兼职教师的教学安排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保证临床教师的教学时间,我们可采用灵活排课制度,保证兼职教师能兼顾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同时,学院要与兼职教师签订长期聘任协议,以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尽量克服短期行为。要将兼职教师队伍作为专业教学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兼职教师更好地融入教学团队。除参与教学外,应更多地提供兼职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和考察学习的机会,并制订院校教师定期互派和轮换挂职锻炼制度,充分发挥专兼职教师参与护理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实现合作双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3.3制度建设是合作教学的保障

高职院校大多没有一定规模的附属医院或附属医院不能满足临床教学需要,必须依靠本地区的医疗机构协同完成教学任务,但学校与医院非隶属关系,仅是在协议的前提下开展工作,合作双方的主动性、持续性及合作的深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要进一步更新观念,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尤其是学校方面,应增强主动性,提高服务意识,为临床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订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行业参与合作教学的积极性,需要通过院校合作的制度化来调动和保障[8]。院校合作在实现高职院校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能确保医院的利益诉求。院校合作应借助国家和教育相关部门政策的指导和实施,作为一种政府行为,多部门共同努力,为学校和行业架起合作的桥梁,畅通人才供求的信息渠道,以赢得行业稳定和持续地参与高职教育。

综上所述,院校合作是高职院校主动适应就业市场、缩短学校教育与临床实际工作之间的差距、实现产教研结合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职教育的有效形式。院校合作办学要能够真正引进医院的优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须从内涵建设出发,实现深层次的合作。要积极创新和完善卫生类高职院校实行院校合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使院校合作在更高层次上真正实现专业共建、师资互通、资源共享、多方受益。

上一篇:食盐市场管理工作通知 下一篇:机关效能建设目标任务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