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校企合作模式和发展方向

时间:2022-09-24 07:38:09

试论校企合作模式和发展方向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国家和地方都非常重视,本文笔者结合工作学校特点就校企合作的模式和今后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合作模式;发展方向;探讨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5-0087-01

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明确要求创新人才工作的体制机制。

我院办学36年来始终秉承“立通办教育,融入市场求发展”的办学理念,为社会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高技能人才,满足社会需要。现就校企合作工作谈一些看法:

一、我院校企合作模式

(一)建立国家地方培训基地。学院与道路运输行业、汽车维修行业、驾驶培训行业建立密切联系,为行业培训、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学院先后被命名或确定为“国家机电类项目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行业职工岗位技能和再就业定点培训基地”、“首批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学院校企合作工作得到行业与政府的充分肯定。

(二)开展订单式培养。学院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组织和实施教学。学院先后与金华尼奥普兰、上海永达公司等企业合作,定向培养学生,开设了“永达钣金班”、“丰田班”等冠名班,学生学完专业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要求后,直接输送到企业就业。

(三)校企(行业)互动。学校选派干部到行业主管部门挂职,熟悉行业管理知识,洞察行业发展动向,与企业建立普遍联系,建立校企合作的桥梁。

(四)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在行业企业内建立广泛的联系,与省内外知名企业签定协议,建立学生实习基地,目前与省内外200多家企业签定实习、就业协议。

二、校企合作的经验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强化管理。学院领导亲自抓,建立校企结合分片包干制度,专人负责与企业联系,洽谈校企合作事宜,制定一系列关于校企合作的政策和管理办法,各专业系按专业特点制定实施细则。

(二)以职业活动为导向,适时修正培养目标。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内涵是: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是顶岗实践;实现的目标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素质。

(三)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对合作的企业,学校应主动做到:一是切切实实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企业进行新产品的研制开发、新技术的引进、设备的技术改造,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主动承担企业员工培训,帮助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二是按要求制定培养方案,严格实施,让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到联合培养单位顺利顶岗;三是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后,要按时落实实习学生到岗,以免影响企业生产。四是与合作单位实行互兼互聘的合作方式,聘请企业人员做学院的兼职教师,同时派学院的老师到合作单位兼职,加强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

三、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存在问题。第一是企业对校企合作认识肤浅。目前,校企合作存在学校一头热的现象,用工企业积极性不高,不少企业没有从人才战略的高度去认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的思想,总是狭隘地认为企业的主要任务是搞好生产与经营。

第二是学校和企业未能做到紧密合作。目前已形成的校企合作中,大多是学校为求生存、求发展、适应市场,为了学生的实习就业需要,而主动向企业界寻求合作,而企业寻求学校合作也就是出于企业用工这一简单的目的。

(二)原因分析。第一是校企合作制度缺失。目前我国由于缺乏学校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制度环境,主要面临三大难题:一是如何使校企双方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尚缺乏制度和法律制约;二是如何使校企合作切实深入到教学和科研领域,还缺乏具体的方案和监控制度;三是如何使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受益,也缺乏具体的实施规则。

第二是企业用工制度不完善。多数民营中小企业生产不稳定,用工制度不完善,员工工资待遇、晋级等考核制度不透明,员工就业缺乏长远眼光,稳定性差,流动性大,企业对员工的去留缺乏有效的手段,造成企业在职工培训方面顾虑较多,不愿过多投入人财物对员工进行培训,对校企合作缺乏积极性。

第三是学校办学软硬件不足。学校是办学的主体,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积极与企业沟通联系建立合作管理,但目前许多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由于经费、师资、实训实施设备不足等因素,对开展校企合作缺乏软硬件保障,就连最基本的学生校内实训都无法满足,教学质量无法保障,校企合作先天不足深入开展缺少后劲。

四、今后校企合作的方向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认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今后在校企合作的内容上要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第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要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整合社会办学资源,加强调控,积极引导,加大对重点专业的投入力度,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使社会办学资源在校企合作中得到充分利用,实现社会办学资源利用从松散型向集约型转变。

第二是学校、企业、政府共同投入,按专业组建校企合作群,建设区域实训中心,产学结合,发挥各方面优势,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实训中心的功能转变。

第三是在专业、课程、师资建设方面,一般学校仅仅停留在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参与制订教学计划、教师下厂实训等以学校为主体企业为顾问的工作模式上,今后要逐渐向企业参加学校专业建设决策、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和企业人员脱产到学校参加教学等以企业为主导的工作模式上来,实现企业在学校专业建设中只重参与向重合作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朱世强,闰金奎.密切校企合作做好工学结合[J].教育与职业,2008(26).

[2]刘小芹,订单式培养高技能人才应具备的基本条件[J].中国高等教育,2004,(17).

上一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催生校园特色文化 下一篇:WEB 2.0下构建网上教师共同体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