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初探

时间:2022-09-24 06:32:29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创新初探

科学院院士王鸿祯说:“任何研究工作都应有所创新。创新的基础,一是新概念的指导,二是新方法的突破。”语文课堂教学需要一种新的探索与创造。

语文课堂教学,不是百科知识的传授教学,它是融智力、审美、娱乐于一体的多样化的散发着人性魅力的综合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我们更应该让学生懂得他们与作品的接触是人与人类文化遗产的一次直接对话,在这种对话中,需要自主、创造、责任与宽容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而教师所要做的就是给每一个学生一片地,只要能收获,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耕作,那么,又何必在乎是用怎样的方式呢?

当前的语文教学存在诸多弊端。比如,教材老化,缺少新鲜血液;教学手段单一,配套设施跟不上。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我尝试着进行教法的创新。

一、利用课前三分钟,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听说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的语文基本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说话能力弱却是一个比较普通的现象。平常学生的说话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严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说话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具体操作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事先通知学生做好充分准备;每节语文课男女生交替上台“讲”“说”。在讲话中能够体现出记叙、说明、议论表达方式的基本特征,然后,其他同学提出疑问,教师点评。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二、加强朗读训练,举行朗读比赛

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此种本领不能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在语文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主要读注释,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和重点字词;读课文,掌握文章结构和重点语段;读练习,掌握基本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在教学中要因势利导,读出抑扬顿挫来。此外,每学期举行一次普通话朗读比赛,在比赛中能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三、阅读课外书籍,培养阅读能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语文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多看有益的、健康的课外读物,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教材中的课文只是一个典范,要想使学生从广度和深度上对这一典范进行认识,需要诸多类似的文章来支撑,学生才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让学生从众多的书籍中涉猎丰富的知识营养,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这是不无裨益的。

四、加强学生写的训练,培养写作能力

教师要自觉地将写字、日记、周记、手抄报等语文学习活动纳入第一课堂,形成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加强汉字的书写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字写得工整、漂亮也是美育的一个方面。日记、周记是课内作文的一种辅助活动,能经常性地训练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是一种作文素材和知识的积累。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语文教法也是不断推陈出新的,语文教法的探索也是永无止境的。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创新探索的勇气和变革的决心,只要有敢为天下先的求异精神,就能达到“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参考文献:

郭根福.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5.

(作者单位 贵州省湄潭县石莲中学)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做班级的主人 下一篇: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