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级治理洒满“阳光”

时间:2022-09-24 06:18:46

让村级治理洒满“阳光”

2008年初,作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成都,开始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对农村原有土地、林地等承包关系进行确权。但在确权过程中矛盾重重,纠纷不断,基层干部调解乏力。于是,双流、邛崃、彭州、新津和龙泉驿等区(市、县)开始探索实践村级治理新机制。

“阳光”选举,选出公道正派议事员

去年,65岁的新津县袁山村村民曾建昌被民主选举为村民议事会成员,他高兴地说:“以前干啥事都是由村干部说了算,最多就是村民组长知道。现在,村里的事由议事会讨论决定!”

与曾建昌一样,龙泉驿区蒲草村64岁的村民廖金芳也被民主选举为村民议事会成员。在选举的时候,村里认为他的年龄偏大,建议选年轻的村民,可村民就是不同意,认为他公道正派,非选他不可。

选出能力强、威信高、公道正派的村民为村民议事会成员,这是村民们的最大心愿。很多村都采取了“海选”方式,这样选出的议事会成员来自群众、熟悉群众,群众对他们的认可度很高。

双流县兴隆镇跑马埂村是以村民小组为选区,由村民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小组议事会成员,再从小组议事会成员中推选产生村议事会成员。“海选”村民议事会成员的时候,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非常珍惜手中的权利,纷纷赶回家投上自己的一票。在打工的毛永书怕错过时间,乘飞机赶回来参加投票。

村民议事会成员负责联系村民,定期走访、听取他们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然后形成议题,报村党支部审核后交议事会商议。村民议事会成员是没有报酬的,但他们仍很乐意:“我是群众无记名投票选出来的,就要代表群众办事。”

“阳光”议事,“疑难杂症”迎刃而解

双流县兴隆镇跑马埂村一组村民银永华觉得自己很吃亏,10岁的儿子没有土地。一些村民觉得就是不该给他家分地:“10年前你自己不要地,也不承担义务,现在确权有搞头了,你又来要地了,哪有这个道理?”

原来,银永华的儿子出生时,村里按规定给他家分了一份地,但他嫌土地离家太远拒绝接收。后来,他进城打工去了,就没有再过问此事。去年,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银永华找到村组干部要求分地,闹得不可开交。

该不该给银永华的儿子分地,村委会将此事交由议事会来解决。议事会成员黄继刚走家串户征求村民的意见后,经议事会反复讨论,最后形成决议:如果银永华愿意缴纳10年(每人每年25元)的集体抽水、修渠、修路等费用250元,就可以分地给他。银永华觉得议事会的意见很公正,主动将250元钱交到村民小组,村民小组在土地调整中分给了他家一份土地。

彭州市阳镇的普华村,过去经常有各类种植企业和业主到村里要求承包经营土地,可是,老百姓怕上当,干部也不敢“拍板”。今年年初,外地客商来到村里要求承包土地种西瓜。村民议事会开会议一议、算一算账,觉得划算,再把村民召集到一起商量。人多点子多,大家一合计,土地流转协议就签订了。眼下,200亩“口口脆”西瓜已经开始上市了,村民不但得到了土地流转租金,还在家门口挣到了务工收入,而种植业主也觉得“和议事会打交道就是爽快”。

有了村民议事会,村干部不再“代民做主”,把议事决策的权利交给村民代表和议事会成员,议事会商量议定后,再交给村“两委”实施。这样,既实现了议事民主,又杜绝了过去少数干部替民作主、代民决策的行为,而

且很多“疑难杂症”也迎刃而解了。

“阳光”监督,构筑反腐“防火墙”

“一枚村委会财务章,分成5瓣,开支要5人同时赞成,将分成5瓣的章合而为一才能生效。”这就是广为相传的邛崃市油榨乡马岩村“五合章”理财的故事。

2008年,马岩村被列入成都市扶贫新村建设项目,村里办起了养猪场,组建了竹业合作社。有了集体经济收入,部分村民私下议论:“村里现在有了钱,公开栏上只公布了收支情况,但哪些钱该花,哪些钱不该花,花多花少还不是干部说了算!”

群众的意见经议事会成员罗富友、何德荣提出后,议事会商讨决定,制一枚财务章,分成5瓣,选出5名村民信任的代表,由他们各持一瓣,村上每张发票必须盖上完整的财务章后方可入账报销。“五合章”理财让村委会财务更透明,也减少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猜忌和矛盾。

在推行村级治理新机制中,除设立村民议事会外,同时还设立了民主监事会,一般由5人组成。民主监事会成员由村民议事会和村民代表民主选举产生。而在大邑县20个乡镇的村,则成立了村监委会,其职能与村民主监事会相似。

去年8月,刚成立不久的大邑县新安社区监委会接到一个村民的匿名举报,反映社区财务有问题。监委会立即对社区财务查账,发现上一任社区会计移交一组集体资金时,有结余5000元,而现在只有2000元,还有3000元对不上账。经过深入调查,原来这3000元在2005年时经一组组长签字,借给了本组的一个村民,目前已还1800元,但未入账,还有1200元超期未还。在监委会的督促下,这1800元入了账,余下的1200元也已归还。调查处理结果经监委会全体成员审核确认后在社区明白栏上进行了公示,给了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

有了村民的广泛参与和民主监事会的监督,村级财务更加“阳光”。村级治理新机制的实施,强化了民主监督,构筑了一道杜绝基层腐败的“防火墙”。

“阳光”管理,集体经济发展后劲强

新津县袁山村两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2006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690元。现在,袁山村已变成了一个美丽的新村庄,村民住进了“小洋楼”,去年人均纯收入已超过了5000元。

在实施村级治理新机制中,袁山村除了设立村民议事会外,还注册成立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袁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用40亩集体建设用地作抵押,向县信用联社贷款150万元,建起了50个獭兔养殖车间,并组建起袁山獭兔养殖合作社。目前,袁山獭兔养殖合作社已吸纳80多户农户进场养殖獭兔,计划年出栏商品獭兔12.5万只,产值近400万元。村民不仅依靠产业获得了可观的收入,每年还可在集体经济组织中分得红利。

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在清产核资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组建起天乡路集体股份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商业用房出租、集体资产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实现了集体资产增值、农民收入增加的目标。

实施村级治理新机制的不少村都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由村民选举产生,也可以外聘能人来经营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行政企分离、民主管理,实现了村级自治组织社会职能与经济职能的分离,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政企不分、村委会直接经营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状况。

成都市探索实施村级治理新机制,设立村民议事会决定村级自治事务,村民主监事会监督村级财务,村级经合组织管理集体经济,实现了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体现了民主,尊重了村民的意愿,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上一篇:关于今年我省农民增收的问答 下一篇:“村干部的压力减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