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干部选任“一路阳光”

时间:2022-07-20 06:51:00

让干部选任“一路阳光”

近年来,仪陇县严把“初始提名”这一干部选任工作的起步环节,针对不同岗位类型探索推行了分类提名方式,有效规范了干部初始提名权,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

考试竞争提名。对综合性强的领导岗位,主要采取“统一笔试+分职位面试”的方式,科学量化笔试、面试的分值权重,按综合得分高低差额确定初步提名人选,然后通过民主推荐、测评、考察产生最终提名人选,并由被提名人选按得分高低自主选择岗位。在笔试面试环节中,重点针对岗位所必需的核心素质和能力,着力突出综合工作能力、岗位胜任能力的测试。去年,仪陇县采取考试竞争提名的方式,先后选任了23名副乡镇长和16名乡镇人武部长,受到了好评。

陈述答辩竞岗提名。对人才聚集度高、符合任职资格条件人选较多的学校、医院等单位出缺的领导岗位,主要采取差额推荐陈述答辩人选、差额推荐考察人选、差额胜任度测评、差额考察的“四差额”方式,实行陈述答辩竞岗提名,按得票高低确定提名人选。陈述答辩竞岗提名中,围绕竞争岗位采取同题陈述、即席提问、同题答辩的方式,由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对陈述答辩对象的业务知识、综合管理、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进行现场测试,并按2:1的比例差额推荐陈述答辩人选,按多于拟任职数1―3名的比例差额确定民主测评人选、差额考察人选,对测评胜任率低于50%或不胜任率高于30%的,将其直接淘汰。为此,仪陇县采取陈述答辩竞岗提名的方式,先后产生了15名学校、医院领导干部。

定向“海推”提名。对社会关注度高的正职领导岗位,主要召开由县级干部、乡镇党政正职、县直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全县干部大会,通过公开职位、公开资格条件、公开符合人选库,进行定向“海推”。根据定向“海推”得票情况,依得票高低,按拟任职数1:3的比例确定初步提名人选。随后,将初步提名人选提交县委委员和县“四大班子”领导,差额提出定向提名人选。2007年以来,仪陇县采取定向“海推”提名的方式,先后选拔了20多名县直部门正职领导干部和4个乡镇党委书记。

后备干部“比选”提名。对专业性要求较高或班子结构要求较特殊的岗位,主要采取“排序择优法”,根据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掌握的情况,对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进行综合排位、反复比较,并实行“比选”提名,“遴选”确定初步提名人选。为夯实后备干部提名的基础,仪陇县结合领导班子年度考评,每年开展一次后备干部推荐和考核工作,并按一定比例提出近期可用、相对成熟的后备干部名单。目前,全县220名科级后备干部全部实行了分层次、分类别动态管理,并采取后备干部“比选”提名的方式产生了县林业局等单位的5名科级领导干部。

通过实施干部分类提名方式,仪陇县建立起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干部提名新机制,突出体现了“三大成效”。

突出岗位的特征性,推进了干部选任人本化建设。干部分类提名方式针对不同的职位要求采取相应的提名方式,变职级推荐为职务推荐,有效实现了提名范围的最大化、提名方式的最优化,保证了职位要求与提名人选综合能力的一致性。

突出程序的规范性,推进了干部选任制度化建设。干部分类提名方式准确、科学界定干部选任提名渠道、提名主体、提名程序,并根据不同的提名方式建立考试竞争、陈述答辩、定向“海推”、后备干部“比选”等相应的规范性制度,有效增强了提名机制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避免了由少数人说了算的问题。

突出群众的参与性,推进了干部选任民主化建设。干部分类提名方式把干部选任的“尺子”真正交给了群众,充分发挥了群众举贤荐能的作用,通过“四公开”,真正实现了群众知情、群众参与、群众监督,有效提升了干部选任民主。

上一篇:“比”出一片新气象 下一篇:一名村支书的“钱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