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24 06:01:43

中国上市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摘要: 采用最新的DEA三阶段模型,测算了1996~2008年11家上市银行的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去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银行的效率值与原始的DEA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文中对这种差异作了相应解释,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上市银行效率的措施。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apply the latest three-stage DEA model; estimate the efficiency of 11 banks during 1996-2008. The results show that: if we remove environmental and random factors, the efficiencies of banks measured with three-stage DEA model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efficiencies with the original DEA model. For this difference, this article also gives some interpretation, and put forward further measurements from this difference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listed banks.

关键词: 上市银行;三阶段DEA模型;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

Key words: listed banks;three-stage DEA model;technical efficiency;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scale efficiency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09)10-0160-05

0引言

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的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需求成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时期,商业银行是工业经济的主流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调控的市场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获得巨大的发展,2006年以来,中国的银行股接连在大陆及香港资本市场上市。2006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先后上市,创造了全球IPO规模之最;2007年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公开上市,创造网上网下冻结申购资金1.5万亿元人民币的A股市场纪录。这些银行是中国金融市场主导者和最重要的参与者,它们的上市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乃至全球资本市场瞩目的焦点;每一家上市,都是中国金融业改革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对于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截止到2007年,我国总共有14家上市银行。这些银行为中国银行业参与国际银行资本市场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银行业虽然规模大,但是效率低下,严重制约我国金融业向前发展。尤其最近全球大规模金融危机爆发,告诉我们一个事实:银行业效率低下,可能无法抵御金融危机冲击,从而严重影响一国经济。银行效率是银行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提高银行业的效率是防范金融风险,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上市银行与国外金融机构联系更为紧密,其投资范围和幅度比一般银行更大,所以更要重视研究其效率,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银行业健康发展。

1模型的设定

目前,国内研究银行效率主要有两种方法:非参数方法和随机前沿法。非参数法大多采用DEA一阶段和二阶段法。一阶段法是直接把投入产出变量代入模型估算生产效率;二阶段法是用Tobit模型分析银行效率影响因素。一阶段法忽略环境影响,得出的效率容易产生偏差,所以国内学者大多采用二阶段法。张健华(2003)[1]、朱南(2004)、柯孔林和冯宗宪(2008)等都对此做了研究。但二阶段法仍存在不足:

(1)这种方法假定样本都属于同一前沿面,但实际上,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并不处于同一前沿面;

(2)所选的成本函数可能不完全适合样本,因此得到的结论也存在误差;

(3)对影响因素结果的分析大多采用普通最小二乘分析。

Fried、Lovell、Schmidt和Yaisawarng(2002)[2]提出了一种新的效率评价模型:DEA三阶段模型。Fried等指出,企业的低效率不仅是由于内部管理不善,也有可能是受环境与随机误差这两个外生因素影响。三阶段法将外部影响因素除去,得到的效率值更能真实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基本思路是:①把投入产出变量直接代入传统的DEA模型,从而得到各个样本与最佳投入的差额值;②通过随机前沿,即SFA建立差额值与环境变量、随机误差的模型,调整投入值,排除外生变量影响;③把调整的投入值代入第一阶段模型,这时得到的就是纯粹的管理效率值。

DEA三阶段模型提出时间不长,至今研究中应用不多。我国对这种方法研究是从台湾学者开始,黄台心、陈盈秀(2004)[3]运用DEA三阶段法对台湾地区49家商业银行纯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研究。杨永列、洪万吉、李俊彦和郭祝武[(2005)[4]用该方法对2000年台湾地区35 家上市上柜银行效率进行测算,并分析了与一些宏观指标的相关关系。内地学者黄宪、余丹和杨柳(2008)[5]、方燕和白先华(2008)[6]用这种方法研究我国的商业银行。他们的研究都说明考虑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对效率测算很有必要。

2三阶段模型的步骤

2.1 第一阶段:传统的DEA模型―CCR和BCC

DEA是Charnes、Cooper和Rhodes于1978年提出的一种测量效率的方法,简称CCR。它是规模报酬不变情况下,利用数学规划由投入产出比得出效率。Banker、Charnes和Cooper在1984年提出修正模型BCC,假设规模报酬可变,从而把技术效率分为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本文以这两个模型进行第一阶段测算。

假设有n个决策单元(这里指上市银行),每个决策单元均使用m项投入,产出为s种,CCR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这个模型得到的θ值是第j0个DMU的技术效率值,其中:xij是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i项投入;yrj是第j个决策单元的第r项产出。θ值介于0和1之间,越接近1,说明此银行越具有技术效率;越接近0,说明此银行越缺乏技术效率,技术效率用TE表示。

E^(vik│vik+uik)=sik-δizk-E^(uik│vik+uik)

将估计值代入调整式子:

xik=xik+(max{δizk}-δizk)+(max{v^ik}-vik)

式中“第二项括号中调整的是环境,max{δizk}是指投入差额最大的银行,也就是最没有效率的银行,这样调整使得益于环境的银行增加更多投入,环境不利的银行增加较少投入;也就是这种调整可以把所有银行都处于最恶劣经营环境,使它们都面对最不利环境。第三项括号中的调整使所有银行都处于最不幸的情况,也就是让所有银行面临相同运气。

2.3 第三阶段的DEA模型

由第二阶段得到各投入项调整值,代入第一阶段模型,就可测算去除环境和随机因素的银行效率。

3实证研究

3.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我国上市银行。其中南京银行、宁波银行和北京银行因为数据不易得到,所以这里只分析了1996~2008年的11家上市银行,其中3家国有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8家股份制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这11家银行在我国的上市银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数据主要来自中国金融年鉴和各家银行年报。

3.2 变量选择

①投入产出变量的选择。银行是一类特殊的金融企业,一方面它属于中介机构,提供存款服务和贷款业务,另一方面它又是金融企业,以获取利润为经营目的。银行投入产出变量选取主要有资产法、中介法和生产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考虑到银行既是中介机构又是企业,所以本文选择生产法和中介法的结合,把贷款余额和税后利润作为产出;劳动力、固定资产净值和存款作为投入。

劳动力是企业重要投入,一般用职工支出表示劳动力费用,但因部分年份得不到此数据,考虑到银行经营费用绝大多数用于职工工资,所以用经营费用代替,把存款作为投入,是因为银行主要收入是利息收入,这里存款相当于银行的原材料,利润是银行作为企业的产出,贷款是银行作为中介机构的产出。

②环境变量的选择。本文的第二阶段研究环境变量对投入差额的影响,这里的环境变量是外部影响因素,既有宏观经济因素,行业因素,也包括银行各自的特征因素。本文考虑我国现实环境,选取三个环境因素:市场份额、机构总数和设立年限。

1)在行业因素中,市场结构是影响银行竞争主要因素,通过竞争强度影响银行经营状况。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包括市场份额、市场集中程度和进出难易程度等。本文选择市场份额(每家银行年末总资产/银行业年末总资产)作为行业因素,因为市场份额增加表示银行在市场上竞争力增强,从而获得更多利润。但如果市场份额增加,成本反而增加,则效率反而降低。

2)以银行机构数作为银行各自影响因素,机构数越多,说明银行规模越大,分支的增加拓展银行地域范围,增加了业务规模。但如果要素闲置浪费,管理成本增加,则效率降低。

3)把银行设立年限也作为指标,是因为设立年限越长,银行管理方面更有经验,技术更先进,也更易降低成本,提高银行效率。

3.3 实证结果

①第一阶段:按投入产出值直接代入模型,测算各银行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见表1。

从表1,计算11家银行平均效率值,见表2。

从表1可以看出,银行效率总体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尤其股份制银行取得很大发展。从表2可知,浦东发展银行技术效率最高,招商银行纯技术效率最高,浦东发展银行规模效率最高,11家银行平均技术效率为0.9511,也就是总体资源浪费4.89%。3家国有商业银行,平均技术效率0.9307,浪费资源6.93%;8家股份制银行,平均技术效率0.9587,浪费资源4.13%。相比发现,股份制银行效率水平高于国有商业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等历史原因造成其效率水平低下。

②通过第二阶段调整,得到去除环境和随机影响的银行效率值,见表3。

表3是各家银行第三阶段的效率值与第一阶段进行比较,从中发现: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得到的效率值不同,从而得到去除环境影响和随机影响的必要性。其中,3家国有银行第三阶段的效率值高于第一阶段,也就是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使这3家银行效率值降低;,因为这3家银行,无论是总资产、存款规模、还是贷款规模或机构总数,这些方面都远大于其他几家银行,规模、地域范围大,使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对这3家银行效率值造成影响。股份制银行中的交行与3家国有银行一样,第三阶段效率值大于第一阶段,原因也和国有银行一样。但其他几家银行效率值低于第一阶段,这主要是国有银行效率值增加造成的影响。其中,华夏、深发展和兴业第三阶段效率值要显著低于第一阶段,说明环境和随机影响使这三家银行效率值增加;而实际上,这3家银行因为成立时注入资金丰富,而且成立时间很短,没有更多历史问题,同时这3家银行分支机构多分布于发达地区,即使在不发达地区也多处于省会城市,所以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使它们效率值偏大。招商和浦发调整前后效率值几乎一样,说明这2家银行经营过程很稳定,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对它们影响不大,实际上这两家银行口碑一直很好,因此所得结论也与实际相符合。

其中,国有银行的平均技术效率0.980 6,高于股份制银行的0.867 4,这主要由于环境和随机影响造成的。两类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分别为0.994 2和0.988 3,差别不大,说明我国上市银行总体中,由纯技术效率造成的资源浪费是一定的。

因为本文考察的是上市银行,所以我们还要考察调整后的13年银行业整体的情况,见表4。

表4中,除了2001年的特殊情况,各年的总体平均效率还是很稳定的。从2003年之后,总体技术效率基本在0.9左右,这有可能是由于我国银行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和2003年之后股份制银行陆续上市的影响。2005年效率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这一年国有银行大规模上市造成的;2007年效率低下,则可能由于次贷危机对我国上市银行的影响,但2008年又有所恢复,说明我国上市银行顶住危机,仍然取得发展,而2008年我国上市银行在世界银行所占地位有所提高也证明了这一点。

4结论

通过以上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用原始模型测算,国有银行的平均总体效率为0.930 7,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总体效率为0.958 7;用调整后的模型测算,国有银行效率值提高到0.980 6,股份制银行效率值降低到0.867 4。我们发现,环境因素和随机影响去除后,国有银行的总体效率提高,甚至高于股份制银行,这与我们平时得到的结论有所不同。这就进一步说明: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显著影响银行效率值的测算结果。环境和随机因素对国有银行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这是因为国有银行机构庞大,资产规模大,不易集中管理,同时容易受到外部因素影响,所以造成效率不高。国有银行应该加强网点管理建设,采用先进网络技术,使得网点机构一体化,集中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同时还应加强风险控制建设,以便应对不良的经济环境。

股份制银行因为产权结构等原因,很容易顺应发展环境,因此在资本约束机制的条件下,股份制银行要实现自身的发展战略,就需要更好地利用外部环境。调整后的测算结果发现,股份制规模效率要低于国有银行,因此股份制银行就需要调整其业务范围。在传统业务上不能与国有商业银行硬碰硬,只有扬长避短,利用自身资本优势,提高效率,走创新的道路,才能提高竞争优势。因此股份制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经营战略,走一条较低资本消耗、较高经营效益的发展道路。同时股份制银行要积极拓展内陆和海外业务,尤其是海外业务,进一步增加业务范围,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测算结果中,我们发现浦东发展银行和招商银行调整前后的效率值相差不大,说明这两家银行的经营状况很稳定,不受外部影响,这对其他银行如何适应外部环境起到启示作用。去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因素,工商银行的各项效率值都达到1,说明工商银行在经营管理方面取得很大发展,这对别家银行如何调高管理水平也起到示范作用。

从测算结果中,我们得到上市银行的平均纯技术效率为0.99,也就是说还存在1%的资源浪费。因此,上市银行要进一步调高技术创新,改善资源配置,提高纯技术效率。另外,上市银行因为与海外业务联系紧密,更容易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我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也受到重创,在抵御风险的同时更要提高效率,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在世界金融业的地位。在考虑影响银行发展因素,不仅要注重内部因素,对外部因素同样不可忽视。我们要建设专业化的现代银行队伍,有效地改善银行企业的激励效率、约束效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增强盈利能力,降低经营风险,充分发挥上市银行在金融资源配置和中国金融国际化过程中的作用;建立有效的银行市场结构,让上市银行处于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协调银行与市场、政府、客户之间关系,形成有效的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实现银行的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总之,上市银行需加快发展步伐,不断优化资本结构,提高银行的整体效率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健华:《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研究的DEA方法及1997-2001年效率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3(3);11~24。

[2]Fried, Lovell, Schmidt and Yaisawarng. 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Statistical Nois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J].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2(17),74~157.

[3]黄台心、陈盈秀:《应用三阶段估计法探讨台湾地区银行业经济效率》[J];《货币市场》2004:9。

[4]杨永列、洪万吉、李俊彦、郭祝武:《台湾地区上市上柜银行效率与金融指针之关联分析:三阶段DEA之应用》;第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入选论文。

[5]黄宪、余丹、杨柳:《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7):80~91。

[6]方燕、白先华:《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分析:三阶段DEA之应用》[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6)41~46。

上一篇:供应链节点企业的贡献度和关联度评估 下一篇:基于AHP的企业逆向供应链响应时间管理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