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2-09-24 05:55:23

肥胖症的研究综述

【摘 要】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症的患病率日趋增加且愈发低龄化,成为全球流行病,其伴随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如何安全有效地防治肥胖症一直都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肥胖症的发病机理和防治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肥胖症;发病机理;防治进展;综述

肥胖是一种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多为重要特征的、多病因的、能够并发多种疾患的慢性病。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宣布肥胖是一种疾病,肥胖已成为仅次于吸烟之后的第2个可以预防的致死危险因素,与艾滋病、吸毒、酗酒并列为世界性四大医学社会问题[1]。

1 肥胖症的发病机理

1.1 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研表明,单纯性肥胖有家族聚集性,父母一方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为40%~50%;父母双方均肥胖者,其子女肥胖发生率70%~80[2,3]。这种家族聚集性,可能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均有关,因为父母的饮食、生活习惯将对其子女产生直接的影响。家系调查表明,人类肥胖症为多基因遗传。这类肥胖的遗传因素,赋予个体的是发病的易感性[4]。

目前已发现约有24种孟德尔遗传病以肥胖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中常染色体显性遗传9种、隐性遗传10种、X性染色体遗传5种,例如Laurence-Moon-Biedl综合征和Prader-Willi综合征均有肥胖[5]。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进展,已发现6种单基因突变肥胖症,分别是瘦素基因(OB)、瘦素受体基因、鸦片-黑素-促皮质素原(POMC)基因、激素原转换酶-1基因、黑皮素受体4基因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r(PPAR-r)基因突变肥胖症[5]。现已证实,瘦素是由ob基因编码、脂肪细胞合成和分泌的脂源性蛋白类激素,主要功能是通过影响食物摄人和能量消耗来调节体重。人类肥胖者对内源性瘦素抵抗,脂肪细胞OB核糖核酸(mRNA)表达增加,血清瘦素水平增加与体脂含量和分布密切相关[6]。

“节约基因”作为主要遗传基础,是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结果。“节约基因学说”是指在食品供应不稳定的情况下,携带“节约基因”能够使人们把能量通过脂肪存储起来以备用,这样有利于能量的储存,但在生活富裕后,过量地表达“节约基因”使脂肪过多积聚,导致肥胖[7]。

2 肥胖症的防治进展

2.1 饮食治疗 控制饮食是治疗肥胖的重要环节,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减少每日能量摄入,使能量收支处于负平衡状态,由此增加能耗和减少体脂。

2.2 运动疗法 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在内容上应包括运动量、种类、强度、次数、持续时间、对运动反应的观察等,间隔一段时间后,据病人对运动的耐受能力、疗效、副作用再开具处方。要以长时间,低强度的运动为主,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能小于20分钟,每周不得少于3~4次[8]。

2.3 药物治疗 任何减肥药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和适应症,因此绝不能滥用。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的运动和节食方案,辅以药物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的减肥效果。

2.3.1 西药类 常规减重药分为中枢作用和非中枢作用两大类。前者常用苯丙醇胺及芬特明(去甲肾上腺素α1兴奋剂,刺激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右芬氟拉明及芬氟拉明(作用于5-HT通路,促进5-羟色胺释放,抑制5-羟色胺再摄取)、西布曲明(同时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和5-HT通路,抑制肾上腺素、5-羟色胺和多巴胺的摄取); 后者常选用能抑制脂肪酶的奥利司他,减少食物中大约30%脂类物质(主要是甘油三醋)的消化和吸收,不仅可在短时间内减轻体质量,还具有减轻体质量反弹的远期疗效[9]。中枢作用的减重药疗效确切,但多数不良反应明显,且具有成瘾性。非中枢作用减重药不良反应较前者少,无成瘾性,但慢性吸收障碍综合征、胆汁淤积者、器官性肥胖如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及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禁用,且长期服用者应适当补充脂溶性维生素。

2.3.2 中药类 瓮维良等[10]将该病分3型治疗:①脾虚痰湿型,以自拟清消饮治疗(荷叶、泽泻、茯苓、草决明、薏米、防己、白术、陈皮);②脾胃实热型,用自拟清通饮治疗(胡黄连、番泻叶、生大黄、生地、草决明、夏枯草);③气滞血瘀型,用自拟清降饮治疗(生大黄、生蒲黄、乳香、红花、川芎),总有效率79.5%。据1997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第五届肥胖病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单纯性肥胖症应分5型治疗,即脾虚痰湿型、胃热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11]。

2.4 行为疗法 1962年,Ferster首次将行为疗法应用到治疗肥胖者普遍存在过食者行为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2]。此后,这一方法广泛使用并逐渐完善,先后出现了认知行为疗法、综合行为修正疗法等。

2.5 外科疗法 外科治疗只限于上述方法及内科治疗失败的严重单纯性病态肥胖症(BMI>40kg/m2)或BMI

2.6 中医疗法 针刺取穴以任督二脉、脾胃经、肝胆经为主,其减肥作用已被大量科学实验所证实。足三里、内庭、关元等能抑制亢进的食欲,提高代谢率;水分、水道、天枢等能行气、利湿、通便。推拿疗法的摩法、擦法、振法能温阳、利湿、消脂,捏脊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耳压法可持续刺激相应穴位,调整人体内分泌紊乱,达到阴阳平衡[13]。

参考文献

[l] 武阳丰,周北凡,陶寿涛等.我国中年人群超重率和肥胖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2,23(l):11一15.

[2] 胡蜀红.老年肥胖症[C].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1:543.

[3] 夏桂兰,席焕久.肥胖症[C].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19.

[4] 陈隽,高方.肥胖症专题讨论[J].新医学,2003,34(l):8.

[5]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32-833.

[6] 杨文英,邢小燕.肥胖和代谢综合征[J].新医学,2002,33(4):197.

[7] 闰敏,欧孝琪.肥胖症的危害及其研究进展[J].医药杂志,2004,25(3):27一29.

[8] 沈稚舟.单纯性肥胖的饮食和运动疗法[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1997,9(l):11一12.

[9] RossnerS,SjostIOmL,NOackR,etal.Weight1055,weightmainte一nanee,andimProvedeardiovaseularriskfact orsafter2yearstreatm entwithorl istatforobesity[J].obesRes,2000,8(l):49一61.

[10] 瓮维良,徐铭渔,包晓峰等.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44例疗效观察[J].中医杂志,1988,29(1):41.

[11] 危北海,贾葆鹏.单纯性肥胖病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317-319.

[12] FersterCB,WurnbergerJJ.The control of eating[J].J Matheties,1962,l(12):87.

[13] 曲本琦,腾洪松,赵泽琴.针灸耳穴贴压加饮食调理治疗肥胖症268例[J].针灸临床杂志, 2008, 21(1): 19.

上一篇:儿童肥胖危险因素的概述 下一篇:南川区实施“两纲”\“规划”主要指标评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