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化妆品市场调查 如何将市场的价值最大化

时间:2022-09-24 05:14:30

中国化妆品市场调查 如何将市场的价值最大化

您对于中国的市场是否了解?本文将为揭晓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带来一些建设性意见。

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在化妆品生产商和媒体眼中其实属于三个不同的市场,而他们互相之间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的化妆品牌都会对这三个市场采取不同的分销渠道,彼此之间互不影响。随着市场的开放化,中国大陆中等收入的消费者拥有着越来越来的购买能力。中国市场的化妆品也因为中国人旅游频率的增加而越发丰富。

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地理上毗邻,来自中国大陆的旅游团经常造访这两个地区。在这儿,来自大陆的游客可以买到进口商品并且更加了解西方文化,这三个市场因此也变得关系密切。这三个市场之间的差别仍旧清晰可见,但并不像前些年那样明显,普通话的普及和大众审美偶像的统一化缩小了它们之间的差距。

中国化妆品市场

中国大陆的美容和肌肤护理市场在2013年交易额达到267亿欧元。产品消耗的量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44个百分点,不仅如此,这个市场还相当有特色。国际化妆品公司,如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安利等品牌在大陆市场占据绝大多数的份额,并且在中国拥有自己的分公司。利润率较高的产品在化妆品市场占据了较高销售额,其中肌肤护理产品占到最大的比例,为40%。

虽然国际性大公司在中国占到几近垄断性的份额,中国本土的品牌正在奋起直追,为此在创新型配方的研制上和引进先进生产线的方面不惜投入重金。

许多的中国化妆品生产厂家会定期拜访参加国际化妆品行业集会,并且与外国的配方供应商以及成品化妆品生产商家进行联络。许多中国的化妆品生产厂家甚至将欧洲已有的知名品牌收购旗下,进行自行生产和销售。至于这些从国外“移植”回来的品牌是否能够在国内拥有立足之地,是否能被国内的消费者接受,仍有待观察。

近年来的中国政府在应对国内和国际问题时推行的政策都倡导遵循传统。媒体也经常宣扬传统产品。这一新的发展趋势也为中国传统化妆品市场的复兴奠定了基础。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成立于1931年的百雀羚公司。直到2000年,百雀羚公司还只销售凡士林乳霜。自2000年,百雀羚大手笔投资新产品的开发,现在该品牌已经拥有7个系列的产品,另外还有一些特色产品。

自中国第一夫人外出访问时将百雀羚作为访问礼物送出之后,该品牌会定期进行相关方面的宣传。天然成分配方的化妆品仍然广受欢迎,很多使用天然成分的品牌比如Oil of Olaz,强生等,都因为使用天然原料或是草本植物提取的原料而受到欢迎。

中国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使用一些护肤产品或彩妆,这其中品牌之间的定位区别也千差万别。另外,孕妇及婴儿产品需求近些年增长较快,在中国获取销售权的外国企业如果找准自己的销售策略,可期待在这一产品细分领域获得较高的销售额和回报率。中国的消费者对于自己本土的产品缺乏信任感,而来自欧洲的同类产品因为效果更好,质量更值得信赖,往往大受欢迎。然而,在中国市场想要建立长期消费关系并从而增加销售量却很难。

在中国进行产品注册过程无比漫长,常常令化妆品生产厂家等到失去耐心。不过目前中国食品药物监管局也正在简化申请程序的努力之中,不少中国的化妆品生产厂家都渐渐受益于这一改变。从2014年6月份开始,中国的化妆品生产厂家可以使用在线注册程序来进行产品登记。另外,中国本土化妆品生产厂家由于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手段,可以不必采取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某些测验,比如动物检测实验。

现在,根据相关的法规,在中国进行产品注册仍旧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但上述的一些新的进展还是为化妆品生产厂家减负不少,至少新产品在进行产品注册时,不再需要进行动物实验了。

最近一项争议性很强并且敏感的问题,是由政府向欧莱雅子公司,上海Episkin生物科技公司颁发了营业许可引起的,而这家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研究和制作人造皮肤。在对待这一项研究的态度上,无论中国还是国际社会,态度都是积极而支持的。中国主流媒体将这一次的行为视为在中国进行产品注册而免除动物实验新法规成功实施的代表。在不久将来这种发展将成为必然的趋势。

中国香港和台湾化妆品市场

香港地区作为一个自由贸易港口,对于进口产品并没有进口赋税或是其他额外的税收。香港地区本地只有七百万人口,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市场。但是作为一个长期贸易开放的发达城市,香港的商业是专业有序的。香港的消费者英文好,对于国际化的生活方式熟捻于心,很长时间以来,香港都是作为西方国家进入中国的跳板而存在。随着内地的消费者自由出入香港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一跳板作用越发显得重要。2013年总计达到5340万的中国大陆游客出入香港,较2012年增长了11个百分点。香港的零售业因为来自大陆的游客而格外兴盛。因此,除了作为大陆的跳板存在,香港还是外国产品在中国设立的“购物橱窗”,但是香港自己却很少有自己生产的产品,它的市场生存寄托在国际知名品牌的销售上。对于香港化妆品行业最大的挑战是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香港市场目前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建立品牌意识。

与香港市场相比,中国台湾市场更倾向于生产符合亚洲人肤质的化妆品本土产品。台湾地区本土生产的产品质地更加轻盈,包装更有趣可爱,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的美丽日志”面膜,无论是在中国大陆、香港或是台湾都大受欢迎,(当然它的畅销还要感谢来自大陆的消费者)。除此之外,台湾的药妆也非常受到欢迎,比如森田博士,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都备受好评。

另外,与中国大陆和香港不同的是,台湾也有一些日本进口的牌子,但与前两个市场喜欢高端的日本品牌不同,台湾地区市场热销的价格较为适中的化妆品品牌。台湾地区居民对于品牌信息了解较为全面,并且愿意尝试不同的产品。对于产品生产商来说,详细的产品信息很重要。欧洲的化妆品在台湾地区当地与日本品牌进行竞争,优势在于较为适中的价格和吸引人的外包装。而较好的产品质量和性能、生态原料的使用,还有较高的品牌辨识度都应成为进口品牌的优势。

中国市场的产品销售策略

中国的巨大市场一方面为销售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另一方面由于市场过于庞大,想要建立有效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又成为一个难题。欧洲的化妆品经常指定一个覆盖全国的经销商,一般通过展会进行联络,或是通过邮件进行联系。一般来说,作为经销商的人必须是对于行业有着深入了解的行家。如果后续需要扩大销售的规模或者建立新产品的销售渠道,可以打破现有的销售网络或干脆建立自己的子公司;后面一项过程可能会比较复杂,因为一般产品注册都是由首席经销商来进行的。在进行化妆品产品注册的时候,外国的化妆品生产商可能只会与一个中国厂家进行合作,要进行改变的话,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品牌可以将该任务授予一个正规的报关机构,建立起销售层级,并且在全国建立起地区性的经销商。该经销商可以与生产厂家直接沟通或者是通过经理公司来进行管理。如果经营活动进行得很顺利,那么生产厂家可以设立一个新的子公司来代替经理公司进行项目经营、生产和销售计划的制订。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可以更灵活地进行商业运营,并且可以避免摩擦损耗。另外,这种策略可以从一开始就促进快速的增长。

在香港和台湾地区促进销售有诸多困难,这两个市场的竞争很激烈。在香港,奢侈品百货商店、专业的化妆品商店,如莎莎或Boujour是国际化妆品品牌主要的经销渠道。在台湾地区,奢侈品百货商店、健康食品商店、化妆品超市是主要的国际品牌化妆品销售渠道。另外的化妆品销售渠道比如SPA会馆,直销渠道以及药店也都是不错的分销渠道。

网上化妆品销售方式在三个市场中都获得了大幅度的增长。每一种销售渠道都有自己独特的点,并且都应该根据它本身复杂的市场情况进行理解并寻找适当的合作伙伴。

要想在市场中获得销售的增长,用当地的语言提供的详尽清晰的公司以及产品信息至关重要。如果想在中国市场获得最大的销售利润,那么在制订销售计划时,必须将三个市场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

上一篇:清真化妆品 一种新的化妆品趋势崛起? 下一篇:一线品牌倒追微商“广场舞”:与时俱进还是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