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低幼儿童特长教育的看法

时间:2022-09-24 04:02:36

浅谈对低幼儿童特长教育的看法

摘 要:作为正常教育的一种补充,特长培训对低幼儿童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能根据低幼儿童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和安排,教育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本文主要就低幼儿童特长教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低幼儿童;幼儿教育;特长教育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早期教育理论的广泛普及,低幼儿童学习各种专长成为一股势不可挡的时代潮流。“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共同心愿,在学习成绩这条独木桥上,不可能人人都名列前茅,因此,在技能培训上“另辟蹊径”也就顺理成章地得到了重视。舞蹈、体操、音乐、绘画、书法、棋类、计算机等五花八门的特长培训班令人眼花缭乱。一般来说,城市里幼儿园的儿童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学习各种特长,少则两三门,多则五六门,而且攀比之风也愈刮愈烈,家长们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到节假日就带着孩子穿梭在各种兴趣培训班之间。只是,早期的专长教育真的就能给孩子带来必然的好处?

一、是否需要培养儿童专长

虽然“教育从0岁开始”的观点已被人们所接受,但由于对科学的早期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无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盲目进行所谓早期教育的不良情况。比较突出的就是重视儿童的智力开发,对孩子进行不适当的“专长定向培养”,而忽视对其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无视儿童的兴趣爱好,轻视其体质和品德的健康发展。

所谓专长培养,往往是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期望,而不是根据孩子的实际,自作主张地决定将孩子朝什么方向培养。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得最为突出的就是强迫孩子练琴学画。其实,为了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或者孩子确有这方面的兴趣爱好,教孩子练琴学画,这本是无可厚非的。问题的关键在于,许多孩子对练琴学画并无什么兴趣爱好,或者本身虽有些喜好,但在家长的层层加码下,原有的乐趣变成了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很显然,这样的定向培养是不值得提倡的。实践也证明,这种做法往往有害无益,其结果与家长的愿望背道而驰。

原中国交响乐团团长、中央音乐学院附属中学副校长陈南岗女士在谈到少年音乐教育的体会时说:“对学音乐的孩子不能只注重技巧训练,而忽视了全面的修养。与国外的琴童相比,我们的孩子童年时期在演奏技巧上要比他们成熟,我们的曲目也艰深得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应该舞台实践的时候,中国孩子与外国孩子的差距就拉大了。这主要体现在音乐表现力上。”

陈南岗认为,原因是我们的孩子接受音乐教育的起步早。孩子3~4岁就开始在父母的“棍棒”下练琴,几乎所有出色的孩子都挨过打,很多父母几乎是“全天候陪同”。而一般外国孩子在这一年龄段还到不了这个水平,他们相对晚一些,家长的“监督意识”也淡得多。就在人们盯着技术性问题不放的时候,往往忽视了对孩子音乐素养的培养。良好的乐感需要天生的成分,也需要后天的培养,这就要多听作品,中国孩子还应该从民族音乐、戏曲、曲艺、民歌当中吸取养分。

二、专长培训应符合儿童生理特点,兴趣为先

有些小孩才两三岁,家长就急着找教师培训其钢琴。其实学钢琴的适宜年龄是4~5岁,过早开始强度较大的钢琴练习,会使孩子的手指变形,最终影响孩子将来的发展。特长教育应该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给孩子带来快乐和自信为宗旨,让其更积极地享受生活。

特长培养必须有两个前提,即考虑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兴趣爱好。因为学习每种艺术特长都有一个关键期,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都不同,如果不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自作主张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班,或者强迫孩子学习太多东西,不仅会分散孩子的精力,还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影响孩子的身心全面发展。

如果以挫伤一个孩子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为代价去学会一门技艺,那么这样的技艺不学也罢。对待特长教育,要有好的心态和正确的态度,不能把特长学习和素质教育等同起来,也不能把特长当成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强心针”。

三、拒绝小学化,在游戏中进行专长学习

经常看到两三岁的小孩子在街上指着广告牌或者车站站牌念上面的字,而一旁的家长则兴奋不已,认为孩子对生字有兴趣,应该好好把握这个时机,然后给孩子报了“识字班”,每天背唐诗,规定学习几个汉字。结果,孩子没有对识字产生更大的兴趣,也没有认识更多的汉字,反而一看到字卡就哭。

其实儿童自出生起就在日常生活中自发地进行学习,由此获得经验并发展自己。刚开始,孩子主要是以这种自然学习的方式获取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知识的渴望变强烈,他们的确需要成人的引导教育。但家长“求早”“求快”的教育方式,却会打断孩子的自然学习,给孩子造成压力,影响教育效果。

事实上,儿童自然学习的方式非常有效,家长在给孩子实施教育时,要更多地结合儿童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模拟他们的自然学习方式,给予他们接触大自然、听讲童话故事、进行玩耍游戏的机会,这样他们才能有效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获得经验,并发展学习能力。

四、让超常教育“绕道而行”

有些儿童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对数字的敏感,这就让某些家长认定孩子是数学天才,要好好培养,于是赶紧给孩子报了奥数班。渐渐地,孩子的脸上少了天真的微笑,常常垂头丧气的,像个萎靡的“小老头儿”。有关调查表明,超常智力和低智力的儿童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少,九成以上的儿童都是“正常”孩子。

但有近三成的家长把“正常”孩子当“神童”。其实孩子在不同时期对事物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即使孩子确实优于同龄孩子,那也可能是因为个体发展的快慢造成的。另外,超常教育其实不是早期教育,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超常教育往往是在早期教育获得成功后继续实施的教育,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选择地进行教育,不是人人都能够接受的教育。家长应摒弃虚荣心,接受自己的“正常”孩子,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一步一步踏实地进行早期教育。

即使一些教育机构打出类似“培养超常儿童”的口号,家长也一定要谨慎三思,带着孩子绕道而行。很多孩子因为超长教育,失去了对某项事物的兴趣,或者等到到了该学习相关知识的正常年纪,却因为自己已经学过而不注意听讲,形成不好的学习态度。具小学教师统计,一个学前学习过英文的孩子,和学前没有学习过英文的孩子,半年之内,学习成绩就没有差距了。

作为正常教育的一种补充,专长技能培训有其积极作用。但是,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条件,合理选择和安排,切莫走入不切实际、本末倒置的误区。儿童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基本素质教育上,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是非观念、学习兴趣。要以常规教育为主,业余兴趣爱好培训为辅。一般情况下,特长教育以不影响正常文化知识学习为好。对特长教育,家长应该将其当作一种业余爱好,无论孩子能否学成都不要看得太重,只当是提高综合素质。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小孩子的兴趣爱好变化很快,要多注意观察和引导,多交流,因势利导,培养儿童主动学习、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一篇:商品住宅建设工程质量与成本控制管理工作思考... 下一篇:浅析市政污水管网工程的施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