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提问的技巧

时间:2022-09-24 03:21:17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提问的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互动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检测与评价的一种必要手段。科学合理地运用这种方式和手段,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从内容的预设、知识的重难点、问题的适度、问题的针对性等几个方面体现课堂教学提问的技巧。

一、导入新课时预设提问内容

新授课时学生的思维兴奋度不够,注意力不够集中,要注重问题的幽默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回忆已有的生活经历和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集中注意力。在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第一框《新学校 新同学》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谈谈新学期的新鲜事以及新学期的感受时。学生大都回答层面较浅,同时我发现很多同学在进入新的环境时,由于不适应环境还会产生许多消极情绪,从而难以投入到课堂。于是我把原来的预设搬出来,给学生一个适度的坡。让生活走进课堂,“初一新生报到了,我们班的两名同学,在注册那天就给班主任留下了较深的印象。一个是小红,升学成绩名列前茅,但是不大理睬人;另一个是小刚,虽然成绩普通,但是特别的开朗,对同学老师和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热情和期待。”此时,我提出一个问题:你来到了这个学校学习,是像小红那样开心?还是像小刚那样郁闷?这个问题紧紧的抓住了这两类群体的学生的心理,激发了他们听课的兴趣,从而令下面的课堂提问更加顺利,也使得同学们对《新学校新同学》这一个课中的“新”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个新不光是校园环境的新、课程的新等一些外在的新,更多的是知识的新、人际关系的新、以及机遇和挑战的新。由此为下一节课的珍惜新的起点打下了一个基础。

二、提问要抓住知识的重难点

每一堂课都有其重点和难点,抓住这些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将问题层层分解,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点后,课堂教学的任务也就能够顺利的完成了。从教材中挖掘疑点,于无疑处生疑。教材是教学的资源,也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依据,教师通过知识的内在联系,创设出问题情境,于学生“无疑”处设疑,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第一课第二框学习《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第一目讲解了“公民权利广泛性”之后,我就出示一个关于相邻权纠纷的案例,让学生思考,权利的广泛性是否表明“公民想怎么行使就怎么行使?”恰当的质疑引起学生的深思,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为有效完成“正确行使权利”这个教学重点创造条件。同时也使他们初步明确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如何去行使权利。

三、提问要注意适时、适量、适度

语文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的同时,一边讲一边就文章的段落、层次、字词的结构和含义等进行提问。而《思想品德》课则有其独特的学科特征,它的侧重点在于如何指导学生在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尽快适应新的要求,即注重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培养。所以,《思想品德》课的提问要适时、适量、适度。如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七课第一框“走进法律”时,针对“我们身边的规则”这一知识点,我举了这样的例子:“在道路的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有条不紊,道路畅通无阻。相反,如果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北往的、东行西去的,各不相让,争抢阻挡,汽车、自行车及行人挤成一团,那么,谁也别想顺利通过。”然后提问一个学生:这个现象对你有何启示?学生很快就能回答:这个现象就是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如果没有规则,社会就会混乱,我们都要遵守这一规则。我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加以肯定并进行总结:“是的,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则,各行其道,社会就会混乱不堪,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通过教师的归纳总结,学生很快就会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如果教师频繁提问,就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的疲劳和思维的混乱,让学生在教师连续不断的提问中忙于应付,而降低回答的准确率。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对这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

四、提问要有针对性

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总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心理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使他们懂得磨砺意志、优化性格、自尊自信、陶冶情操、严格自律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社会,培养健全人格;使他们具有面对挫折的能力和对待成长的正确态度,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这一总目标,对于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提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做到心中有数,统筹安排;问题既能体现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又要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在编写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五课第一节“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节的教案时,针对挫折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如下的问题:①什么是挫折?(挫折是人们所遇到的失利、失败和阻碍等);②说一说你自己成长过程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③今后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想一想要怎样面对?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这三个问题,既可巩固前一节课“少年能自强”,又可让学生知道: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从而为教学下一节课“挫折面前也从容”打下基础。如果每节课都能按这一步骤进行教学的话,既可避免教学中的盲目性,又可逐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优化自己的性格。

总之,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提高课堂提问的技巧十分重要。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提问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思维,培养能力,而且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做好课堂提问,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研究、长期探讨的课题。

上一篇:高中化学如何提高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 下一篇: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