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22-09-29 03:07:14

“解题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1978.5-),男,汉,内蒙古固阳县人,大学本科,单位: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第三中学,数学教育

摘 要: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弄清题意,探索尝试,分析思维受阻原因,模糊,缺失,偏离联想 ,迁移性故障,干扰线故障 狭隘性故障,逆向性故障 ,反思、展开与小结

由于时代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已由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转变为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中重数学能力的培养, 而数学思维能力是各数学能力的核心。本文将就如何通过“解题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一、要求学生弄清题意

这是解题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思维的开始,更是思维顺利发展的基础。

题目给出后,先要明确题目的条件是什么?结论或目标是什么?这就要认真阅读理解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准确含义,以真正理解题意,学生常因题意不明、漏记条件或目标不明导致思维受阻或出错。

因此,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牢记目标,这是解题教学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长期坚持以形成习惯。

二、引导学生探索尝试

探索是解题的第二个环节,教师的教学不可掩盖这一环节,也不可包办代替。

题目给出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先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有限的启发,引导,使他们自己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真正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地位,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有些想法可能和教师的想法不同甚至相反,教师要积极鼓励,要让他们有表达的机会,事实上教师也正是在此条件下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发现学生思维方法的不足,对可行的要不失时机的进行表扬,鼓励他们往下思考,以激发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对不可行或不全面的,教师要帮助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所在,以保护学生思维的热情,坚决杜绝讽刺挖苦等伤害学生自尊心,抑制学生思维积极性的不正确做法。

三、帮助学生分析思维受阻原因

对学生探索尝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修正。这是教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学生解题过程不能顺畅进行,其实质是思维过程受阻。常见的有以下故障:

1、模糊:即解题前或解题过程中由于条件不明或目标不清,造成的难以向目标推进或思维方向不明确。

2、缺失:即由于某些局部知识遗忘或不能联想相关知识方法,造成思维中断。

3、偏离联想:即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方向,出现偏离性联想,使思维进入死胡同。

4、迁移性故障:由于已知条件改头换面或图形位差变化,或问题背景复杂的原因,已有知识和方法在新情境下不能顺利迁移过来,导致思维艰难。

5、干扰线故障:由于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与新问题有表面上的相似之处,出现了无关信息的干扰,扰乱了探索思维过程或出现错误的联想,形成思维故障。

6、狭隘性故障:由于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思维的扩散功能受到抑制,造成思路狭窄

7、逆向性故障:由于思路的单向性,即习惯于公式,定理的正用或条件到目标的正向思维,不习惯逆向运用或逆向思维,造成思维停滞。

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帮助学生克服和修正,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对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有本质的理解,解题时按解题的环节:审题――探索――实施――反思展开与小结进行,要特别重视对思维过程受阻原因的分析与反思,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下面两个方面工作:

1、有针对性加强对学生的训练:(1)变式训练(2)一题多解训练(3)多题同解训练(4)反例训练

2、教师的“讲”要展示其思维过程

四、反思、展开与小结

作为发展数学思维的较高要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就应该是值的重视的。作为解题教学的前后一个环节,主要有下面两个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完成)

1、小结这个问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及所涉基础知识,并提出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解法。

不同的观点和观察角度,就可得到不同的转化方法和解法、引导 学生从不同侧面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利于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的形成。

2、哪些问题还可以有这种解法或类似的结论,这就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变式和反例,看方法、结论是否还使原式成立,这就既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方法式结论的本质,又能启发学生思维,并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解题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按解题的四个环节进行教与学,就要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就要展示其思维过程,就要帮助学生将问题展开、反思与小结。这样学生就能逐步的学会思维领会并掌握数学思维的方法和模式,以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上一篇:中学体育教学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浅谈如何把高中美术教学与价值观教育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