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水乡服饰现状分析

时间:2022-09-23 11:18:42

苏州水乡服饰现状分析

摘要:苏州水系环绕,生活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弱,保留了吴地服饰浓郁的地方特色。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悠久的水乡服饰带来巨大冲击,传统服饰稍有改变。本文就苏州水乡服饰的现状展开研究、进行分析。

关键词: 苏州;水乡服饰;江南;现状;保护;传承

一、实考苏州水乡服饰

吴国地处长江下游,东临大海,境内江河湖泊纵横交错,气候温和湿润,多水的自然条件使古吴人早在六七千年前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的技术,考古专家在吴县草鞋山遗址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粳稻。稻作生产时,农民基于服装对身体保护功能的需求,再加上水乡人民对水的偏爱,设计出蓝色、靛青色等形制鲜明的水乡服饰。由于这里水系环绕,生活受外界影响相对较弱,保留了吴地服饰浓郁的地方特色,传承性比较稳定。苏州作为最早种植水稻的地区,水乡服饰自然呈现出一派绚丽。

然而到了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对悠久的水乡服饰带来巨大的冲击。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使水乡服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现在依旧保有这种穿衣习惯的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妪。当他们作古之后,以生活状态呈现给我们的这些服饰也将成为永久的回忆。为了能够深刻了解水乡服饰的现状,笔者深入到苏州周边的乡镇进行了小范围的实地调研。

胜浦

胜浦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它是良渚文化发源地之一,据《胜浦镇志》记载,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胜浦地区已有人类繁衍生息,从事稻谷种植。现在的胜浦镇已经步入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农田被现代化小区替代,农民的生活也从耕种转变到外出打工。

调研正逢三月中旬,老妇人戴包头巾,额头系眉勒,梳盘盘头,上身穿蓝色大襟拼接衫,下身穿长裤,腰间围褶裥作裙,外面再系束腰,脚穿旅游鞋或自己纳的黑色布鞋。穿着这种服饰的都是七十岁以上老人,所以服饰整体素雅、整洁。衣服虽朴实,但镶、滚、贴、绣、拼工序一步不少。老人佩戴的包头巾都是黑色,面料为直贡尼,后面的尖角处没有拼接,长度适中刚好盖过脖子。上身的大襟拼接衫即使拼接,也会用同色布料,尽量避免花俏。褶裥作裙左右两边用白色丝线绣“顺风吊栀子裥”100至110个。外系的束腰长度与里面的褶裥作裙一致,在膝上5到10厘米处,分里外两层,一般用深蓝、浅蓝或黑色按个人喜好进行拼接,下面一层缝有贴袋,方便放东西。束腰后面两侧有两粒扣子,扣子上系黄色摆腰,摆腰分两种,一种为布料制作,另一种由九根线绳编结而成。鞋都是穿着比较舒适的布鞋,偶尔还会见到有人穿着自己绣的绣花鞋。老人在穿衣上寻求统一,颜色古朴,变化不大,衣身的长度较长。

f直

胜浦、f直两镇服饰虽然都是稻作文化产生的水乡服饰,在主要形式上大致相同,但f直水乡妇女服饰的主要特点却是显、俏、巧。色彩组合上的不拘一格,拼接的跳跃性,带给人们强烈的视觉效果。

f直的包头巾以黑色为主,后面两角有拼接,尾部有些绣有图案,内部有贴边,在外面用不同颜色的布料进行滚边,后面拼角比较长,到后背三分之一处,包头巾上一般不系“圭”形带,而采用绳编带,在底部五六厘米处留出穗穗。年轻的船娘穿着的服装拼接相对多一些,在大襟拼接衫的立领部分也会和袖子一样进行异色拼接,衣身处的拼接也各有特色,图案不一。束腰也是显示f直妇女独特魅力的地方,无论是中年妇女还是老年妇女,只要看到他们的束腰就会感到她们对服装的那份匠心。老年妇女会在束腰上下两层的外面边缘处选择小片区域用素雅的碎花小布进行对称拼贴,年轻点的妇女会选用大胆艳丽的花色布做腰头,选择拼贴的布料也相对艳丽,束腰的边缘会采用异色布料做镶边。不同花色布料的拼接,缝制手法的多样结合,足以显示出f直妇女服饰的显、俏、巧。

斜塘

斜塘是距离苏州老城区最近的一个镇,这里的服饰与胜浦和f直一样同属水乡服饰,在服饰形制上大体相同,但由于生活环境和地方特色的不同,以及审美上的细微差异,所以存在求大同存小异的地方特色,主要体现为包头巾和束腰。

斜塘包头巾的主色调不是黑色,而是各种蓝色。这里的妇女多选用蓝色棉质印花布料,花纹小巧素雅,拼角用多色拼接法,且多采用花色面料,搭配中既有一份跳跃,又统一于整套服饰。包头巾的拼角长度刚好盖过脖子,拼角的搭配成为水乡服饰后背的风景线。

斜塘水乡服饰的另一处与众不同要属束腰。这里的束腰不像胜浦、f直那样分上下两层,上层窄,下层宽,两层用不同颜色布料,而是采用一层束腰,但是仍然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拼接,拼接处恰是两层束腰的分层处,在视觉上与其它分层束腰是一致的。另外,束腰口袋的处理也有明显区别。斜塘的束腰口袋是采用挖袋方法,有一字形和月牙形,口袋也起到装饰作用。而胜浦、f直则是采用在下层束腰上缝制贴袋的方法,隐藏在束腰里,只有实用性没有装饰性。另外斜塘束腰的长度要明显短于胜浦和f直,大概在膝上20厘米。

车坊

车坊镇的水乡服饰具有杂糅性,没有很明显的特征,可以说这里的水乡服饰是前面提到几个镇子的大融合,具体表现在包头巾和束腰上。包头巾分黑色和蓝色,拼接和无拼接的都有,拼接部分是黑、蓝、白的纯色面料相配,没有花色面料。束腰的长度在膝上20厘米,衬于褶裥作裙之上。束腰大致有三种类型,有胜浦、f直的上下两层式,还有斜塘的一层拼接式,另外还有一种为单层一色式。这种束腰的腰头和腰身为两色布料,整个腰身呈一色,在腰身靠右处挖月牙形口袋,袋口处和腰身周围有滚边。

二、现代生活与苏州水乡服饰的融合与碰撞

1.从大众化到小众化

苏州水乡农民生存方式的改变令水乡服饰在耕作中的作用消失,水乡服饰的实用性逐渐淡化,导致穿着人群急剧缩小。现在保有这种穿衣习惯的妇女大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她们因循守旧,所以依旧喜爱穿着这种服饰。等这些老人作古之后,作为生活穿着的水乡服饰也将消失殆尽。

2.实用性服饰向传统保留性服饰的过渡

随着穿着人群的减少,以及水乡服饰在现代苏州实用性的消失,苏州的水乡服饰必然会经过由实用性服饰向传统保留性服饰的过渡。在苏州的胜浦、f直已经建立了苏州水乡服饰博物馆,还定期开办水乡服饰制作工艺传授班,力求将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水乡工作的船娘、打连厢的表演者、腰鼓队员、民歌手等等,因其工作的特殊性也会穿着水乡服饰,他们让这传统的水乡服饰依旧流动在水乡古镇。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苏州水乡服饰传承的推动

近几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受到世界人民的重视,在这股浪潮之下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2004年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2006年,苏州f直水乡服饰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f直古镇首次设立江南水乡服饰博物馆,现在胜浦镇的水乡服饰陈列馆也在建设中,“胜浦三宝”之一的水乡服饰2007年成功申报“苏州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又逐级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举措引起了苏州各界对水乡服饰的关注,服饰的研究与保护也纳入到地方政府的日程中。

苏州水乡服饰作为江南水乡地区稻植文化的体现,集结了江南人民的智慧,将水乡人民的淳朴、务实、辛勤、细致都融入到了服饰之中。服饰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当前和今后都要长期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高燮初.《吴地服饰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2]缪良云主编.《中国衣经》.上海文化出版社.

[3]毕亦痴.《f直乡村妇女传统服饰之款式色彩特色》.

[4]姜彬主编.《中国民间文化》.学林出版社,1993年版.

上一篇:浅析文艺晚会策划的策略 下一篇:试论高校声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