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三大会计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3 11:10:41

高等学校三大会计问题研究

【摘要】 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会计账务合并与统一银行账号、会计信息与年度会计报表合并三大会计问题贯穿财务管理各环节,影响财务管理效力与效果、财务工作效率与资金利用率、学校管理与国家教育管理决策等。认真研究、积极应对高等学校三大会计问题,对提高高等学校会计工作质量,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教育;会计问题;研究

财务管理模式、账务合并与统一银行账号、会计信息与年度会计报表合并是高等学校的三大会计问题。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虽然是持续多年老生常谈的问题,但仍热度不减,问题不断深化。账务合并与统一银行账号是高等学校会计的新动向,会计信息与年度会计报表合并至今仍没有受到普遍的重视。高等学校三大会计问题尽管各具不同的时期特点,但互为影响、存在密切的内在必然联系,以往对高校会计问题的理论研究常常是孤立、分散的。因此,将高等学校三大会计问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模式的比较选择

根据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高等学校必须单独设置财务处(室),作为学校的一级财务机构,在校(院)长和总会计师的领导下,统一管理学校的各项财务工作,不得在财务处(室)之外设置同级财务机构。高等学校校内后勤、科技开发、校办产业及基本建设等部门因工作需要设置的财务机构,只能作为学校的二级财务机构,其财会业务接受财务处(室)的统一领导。高等学校二级财务机构必须遵守和执行学校统一制定的财务规章制度,并接受财务处(室)的监督和检查。

虽然高等学校执行相同的会计制度,但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效力和效果因财务管理模式不同而不同。目前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学校不设立二级财务机构,学校财务处办理所有会计业务;二是学校设立二级财务机构,二级财务机构负责人(或者包括财务人员)由财务处委派,二级财务机构与学校财务处在同一地点办公;三是学校设立二级财务机构,二级财务机构负责人由财务处委派,二级财务机构办公地点设在二级机构;四是学校设立二级财务机构,二级财务机构负责人及财务人员归二级单位管理,二级财务机构办公地点设在二级机构。

距离上的间隔、业务上的特殊性都对财务管理效力和效果产生影响,人事及经济依附关系更容易使高等学校二级部门的领导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占主导地位,造成财务人员的倾向性,因此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效力和效果将按照以上四种管理模式的顺序依次递减。模式一是最理想的管理模式,但主要适合于规模较小的学校;模式三的学校应尽量向模式二转变,模式四的学校应尽量向模式三转变。

二、高等学校账务合并与统一银行账号

高等学校的会计包括事业会计、基本建设会计、后勤会计等,在模式一下,如果能够将事业会计、基本建设会计、后勤会计等合并,那么不仅节省人力资源,提高财务工作效率,而且能够统筹利用资金,提高资金效率。但是,会计账务合并存在一些实际操作上的困难。账务合并应满足以下条件:一是大规模的基本建设已经结束,基本建设任务较小;二是后勤服务以社会化为主,后勤会计核算的任务量较小;三是财务软件功能强大,拓展性强。

统筹利用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是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管理目标。统筹利用资金有两种方式,一是账务合并;二是统一银行账号。因此,在账务分设的情况下,应将统一银行账号作为实现资金统筹的手段。

统一银行账户的路径为:无论事业会计、基建会计、后勤会计等使用同一财务软件或者分别使用不同财务软件,都应在预算会计账套下,分别设立与事业会计、基建会计、后勤会计、工会会计相对应的“应付及暂存款”、“银行存款”两个虚拟账户,将事业会计、基本建设会计、后勤会计等银行收支业务统一到一个银行账号之下来实现。统一银行账号不完全适应校办法人企业。

统一银行账号,相当于一个小型金融机构,可以将事业会计、基建会计、后勤会计等沉淀资金集中在一起,能够在学校收入、支出季节性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平衡现金流量;在不增加债务的情况下,承受适度的赤字压力。

20世纪90年代,高等学校曾尝试通过建立校内银行(或称校内结算中心)的方式,挖掘学校内部资金潜力,集中校内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但由于受政策环境等影响,“校内银行”已成为历史。而统一银行账号比建立校内银行更简单、直接、经济,且不存在政策,因此具有全新的理论实践意义。

三、高等学校会计信息与会计报表合并

(一)高等学校会计信息与年度会计报表

无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决策或者政府高等教育决策都需要详实的会计信息支撑,但高等学校会计工作长期存在重实务、重核算,轻理论、轻管理的倾向。高等学校会计信息的来源有三个渠道:一是会计账面的原始会计信息;二是经过筛选、整理出来的专项会计信息;三是会计报表综合信息。基础会计信息是专项会计信息、会计报表综合信息的基础,专项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高等学校内部管理决策。高等学校会计报表是学校管理决策层总体把握学校财务状况的主要信息渠道,是政府主管部门、其他教育投资者、银行、税务等了解学校财务状况的窗口;汇总后的高等教育财务报表是政府教育统计年鉴的基础数据来源,是政府教育决策的主要参考,是教育研究的重要依据。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高等学校的财务部门很少设置专职岗位或专职人员从事会计信息管理,且高等院校的年度财务报表合并问题长期被忽视,因此造成高等教育财务信息不完整等严重问题。由于高等院校的预算会计、基本建设会计年度财务报表平行分口报送上级主管部门,校办企业年度报表一般只向税务机关报送,非独立法人的后勤年度会计报表仅向学校财务处报送,因此,管理权限上的条块分割,造成很少有人关心财务报表合并问题。尽管从2008年开始,年度决算报表的资产负债表中出现“基本建设占用合计”和“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两项简单内容,但财政部《关于年度部门决算报表及编报》说明中并没有提及对后勤资产、校办产业的会计报表合并问题。目前不少高等学校的年度会计报表仍没有合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明确的会计报表合并操作办法。高等学校的会计信息不完整,必将给高等学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造成误读、误判。

(二)高等学校年度会计报表合并的内容及方法

高等学校的年度会计报表合并应以事业会计报表为基础进行合并。

1.对基建会计报表合并

高等学校年度合并会计报表中基本建设资金占用合计应包括在建工程、货币资金、预付及应收款、固定资产、其他资产等明细内容;基本建设资金来源合计应包括基建拨款、基建借款、应付款等明细内容。合并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

货币资金

预付及应收款

固定资产净值

其他资产

贷:基建拨款――财政

――自筹

基建借款

应付款

如果部分基本建设项目已估计计入固定资产,则应在“在建工程”、“基建拨款”部分相应扣减此价值。

2.对非独立法人的后勤会计报表合并

合并分录如下:

借:货币资金

预付及应收

材料

固定资产净值

其他资产

贷:资本金

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

为了保持事业会计的年终结余或经营会计的年终经营成果不变,建议对于内部之间的往来账不予抵销。

3.对独立法人的后勤企业,已改制的校办企业的会计报表合并

如果学校占有控制权,则应按照股权比例计算出大于原始投资成本的净资产,并予以披露。分录如下:

借:对外投资――投资增值

贷: 投资收益

“对外投资――投资增值”应设在流动资产栏目之下,“投资收益”应设在净资产栏目下。如果按照投资比例计算出来的净资产小于投资的原始价值,则“对外投资――投资增值”、“投资收益”相应为负数。

如果学校没有控股权,则仍按照“对校办产业投资”、“其他对外投资”账务余额填制会计报表。对学校占有控股权的原始投资价值也同此处理。

从高等学校的会计机构、会计账务、会计报告到会计人员、银行账号、报表信息,从人员整合、账务整合、报表整合到工作效率、资金效率、管理决策等,无不与三大会计问题紧密相关。只有认真研究、积极解决好三大会计问题,才能不断提高高等学校会计工作质量与学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条[S].1996.

[2] 财政部,国家教委.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八条[S].1996.

上一篇:论审计市场分割与降价竞争的关系 下一篇:我国航空公司燃油套期保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