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2-09-23 10:24:39

对中学体育创新教学的几点看法

创新是当前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创新教学应是从学生与教师两个角度而言的。从学生这一角度出发,教学应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达到体育创新的目的。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重主导、轻主体,重教法、轻学法,重示范、轻练习效果的弊病,必须通过学习主体自身敏锐、独到、深刻的观察力,自由、丰富的想象力,灵巧、细心的实践能力去实现。从教师这一角度出发,教师要根据《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求达到体育教学创新的目的,这一目的的实现需要教师自身具有符合时展要求的观念,创建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采用符合中学生心理和符合教材特色的教学手段,做好课堂上的教学。

一、构建体育创新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具体化,是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综合形式。它不是具体形式和方法,而是在一定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为完成某种教学任务所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各种类型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也可以看作是教学系统和教学进程与教学方法的中介和桥梁,是教育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的途径和方法。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教学相比,除具有相同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外,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因素是体育教学所独有的特点:一是从教育对象看,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技能学习活动,学生在身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因此,体育教学模式既要体现动作技能形成的规律,又要体现身体活动中人的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同时还必须遵循人们认识事物的学习规律。二是从教育者看,体育教师在较大空间组织教学,不但要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而且要组织学生通过身体练习等达到掌握必要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体质,陶冶身心,培养观念,提高心智发展的目的。三是从教学环境看,体育教学是在相对开放的空间内进行的双边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动”的条件下有较多的交往机会,因此,许多非体力、智力因素将影响教学的效果。四是从体育的教学内容上看,体育运动内容的多样性,例如跑、跳、投、球等,决定了教学内容与模式必须相适应,而且要以不同体育技能的规律为依据来建立相应的教育模式。所以,体育教学模式建立的诸多因素中,必须很好地反映上述四个特点。

二、进行分层因材施教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改革,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我尝试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目的就是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实践中,我先按学生水平的差异分好层次,再因人而异地制定学习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各自不同的要求和教学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课堂上学生“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充分发挥和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跨越式跳高”的教学中,我将学生按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高低分为男女各四个小组,各分为A组(上等生)、B组(中上等生)、C组(中等生)、D组(加油组)。练习中,横杆的高度根据各小组学生层次的不同而调节。上等生用优秀的成绩严格要求,调高高度,提出更高要求;中上等生高度适当,改进动作,争取优秀;中等生高度一般,巩固动作;加油组降低要求,树立信心,做好基本掌握动作。这样使得各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各自的要求,获得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另外,我在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积极,表扬先进。对弹跳能力和动作技术有提高的学生,一定时间内适当调整层次,做到能者上,差者下,激励学生你追我赶、不甘落后、力争上游,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体素质和思想品质的提高。

三、兼顾知识身体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其次,学生的进步不但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和知识深度的提高,而且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应得到充分发展。再者,身体活动外在表现(技能)的因素除来自于学习者本人的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影响很明显,因此,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再加上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终生体育服务)和体育内容的相对可选择性(例如同样为健身,既可以打篮球,又可以打排球),因此,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

四、实行课程评价学习

进入二十一世纪,体育教学面临着重大改革,随着新课程标准的试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主动、自觉地学习,而且要参与到教学主导中来,更要学会评价同组伙伴的学习情况。在学生进行评价时教师要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地位,启发他们主动参与评价是取得评价效果的关键,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使他们掌握评价标准,自觉地将标准作为努力的目标和推动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改进缺点,努力达成目标。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教育,我们必须在教学中努力贯彻。

上一篇:试论武术美学特征与武术教学的美育渗透 下一篇:对幼儿师范专业女生体育课教学方法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