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时间:2022-09-23 09:36:04

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

产业融合是全球经济增长和现代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趋势,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和国际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刻反映。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产业融合现象不断涌现,特别是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在许多地区、许多领域不断增强,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其中,作为企业经营及价值实现的新模式,商业模式创新在产业融合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不仅是许多企业成功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

一、商业模式创新的兴起及其重要性

商业模式一词最早出现在贝尔曼等人1957年写作的关于商业博弈的构建一文中,经过了半个世纪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尽管对商业模式创新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其核心内容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一般认为,商业模式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创造,商业模式创新是指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基本逻辑的变化,或者说企业运用新的经营方式和运营体系实现价值创造的巨大突破。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兴起和深入发展,一些依托信息技术诞生的企业,在短短几年内发展迅速并成为了全球最具竞争力、标志性和影响力的企业。这些企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采取了明显不同于同类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就被总结为新型商业模式或商业模式创新。到21世纪初,互联网泡沫的破裂使得许多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企业虽然掌握了先进的技术,却由于缺乏好的商业模式而倒闭。另一些尽管最初没有掌握前沿技术的企业,却因为选择或创造了一种好的商业模式而维持持续发展。例如,亚马逊改变了传统的实体店面的书店现场购书方式,依托互联网技术进行新型图书销售,为读者提供了读者评论、分类浏览清单、多维搜索能力、参照以前搜索、电子邮件通知、推荐引擎等多种服务,开启了网上书店的历史。

在全球化浪潮冲击、技术变革加快及商业环境变化更加不确定的时代,商业模式日益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对我国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一是商业模式创新可以为企业开辟一片“蓝海”,有利于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商业模式创新往往是对发展比较充分、竞争压力较大的传统经营模式的革新,可以为企业开辟新的细分市场和“蓝海”,从而为企业在“红海”中实现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可能。例如,亚马逊开创了网上书店、美国西南航空开创了廉价航空等,均在传统的市场中采取了新的经营模式,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在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许多领域,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利空间不断缩小,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是我国企业经营发展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内容。二是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创新的有益补充,是新兴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甚至形成了技术锁定的格局。当前,打破传统的产业分工格局,需要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两端延伸。由于技术创新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往往是“成三败七”、“九死一生”,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仍然是一项十分艰难的活动,而商业模式则提供了企业实现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同时,商业模式创新往往能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从而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二、我国产业融合中商业模式创新的现状

(一)商业模式创新孕育了一批大企业、大品牌,并带动了新兴行业的快速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中也涌现了许多依托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起来的大企业、大品牌,如阿里巴巴、百度、如家等,并由此带动全行业的快速发展。例如,在电子商务领域,2012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0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500万人。在节能环保领域,2011年底,我国从事节能服务业务的公司数量将近3900家,实施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节能服务公司1472家,比2010年的782家增加了88.23%,节能服务产业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达到1250.26亿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资额在2010年的287亿元的基础上增长到412.43亿元,增加了43.45%。

(二)商业模式创新同技术创新一样,多为引进、模仿和学习,首先开放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极少

总体上看,我国产业融合发展中的商业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一样,仍然主要依靠引进、学习和模仿,自主创新能力缺乏。当前,我国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的产业创新能力弱,首先开发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还比较少。这就决定了我国在产业融合中,特别是发展融合后的新行业和新业态,往往走在发达国家后面,发展受制于人,无法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引领全球产业发展。例如,合同能源管理、小额信贷、廉价航空等商业模式创新都是从国外市场经济国家中率先兴起发展的。

(三)商业模式创新是新兴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

商业模式创新本身就是产业发展中的新兴事物,市场需求和经营过程存在着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2000年3月宣告破产的美国铱星公司,最初想通过全球的卫星通信系统,实现电视与电话的融合。但是技术的先进性并没有带来商业上的必然成功,其技术融合与业务和市场并没有实现有机统一。此外,企业在走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时,也往往找不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一些制造企业在增强服务投入、走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时,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融合发展和多元化发展的界限,没有把有限的要素资源投入到提升制造价值的服务环节中,采取了盲目多元化战略,导致了企业转型发展的失败。我国不论是服务企业还是制造企业普遍规模小,现代化经营理念不深入,经历市场经济考验不够,抵御风险挑战能力不强,对新事物和新趋势把握不准,直接影响到商业模式的创新和推广应用。

三、在产业融合中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制造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的问题仍然突出。为此,要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引导企业在价值链分工上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企业、服务企业通过服务增强战略或品牌授权等方式,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盟等方式,实现资源要素、技术研发和市场开发的有效整合。在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重视商业模式创新,坚持企业作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体地位,政府通过完善政策环境来促进和引导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商业模式创新的认识。建议中央在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将商业模式创新提升到与技术创新同等重要的地位,使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组织相关部门系统研究和总结国内外成熟的新型商业模式,深入分析行业内商业模式创新的趋势,强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思路、方向和措施的研究。加强宣传力度,总结典型经验,及时将好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并结合企业和产业实际进行推广。

第二,鼓励商业模式的创新试点、应用和推广。国家有关部门结合新兴产业发展趋势,选择容易突破的产业和环节进行探索创新试点。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经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财政资金中设立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商业模式创新的支持,引进国外先进的商业经营模式,利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工具,推广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服务等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型商业模式,支持企业积极探索适应产业融合趋势和特点的经营管理、渠道管理、价值链收益方式等,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有效融合,并在国际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形成竞争优势。

第三,优化创新环境,增强对商业模式创新关键要素的支持。抓住国家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简化审批权的契机,积极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出台优惠政策,切实降低创业成本,推动依托商业模式的创新创业活动。借鉴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成熟的个人破产制度,探索符合我国实际的个人破产制度,放宽对创业失败者的限制,减少其重新创业的障碍。围绕着人才、技术和资本等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培育、吸引和留住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大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鼓励各类技术引进、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产学研合作,为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技术支撑;积极发展适应和支持商业模式创新的金融产品,完善创业板、三板市场的制度建设,加快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探索设立政策性风险投资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切实发挥风险投资发现、挖掘新型商业模式的市场选择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所)

上一篇:建立成本监管体系提高价格监管效率 下一篇: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亟需发展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