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析

时间:2022-09-23 09:21:24

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析

摘 要: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以“支架”理论为指导,探讨了对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进行技能建构和知识建构的方法,并指出听力支架的建构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关键词:支架理论 听力 搭建 教学

引言

语言是有声的,英语也不例外。听、说在语言实际使用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听、说二者互为前提,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说”更具有挑战性, 这是因为我们在“说”的时候,可以控制自己的讲话,选择适合自己的语速和词汇进行讲话, 而我们在“听”的时候, 会受到说话者的控制, 我们不可能要求说话者按照自己所需的语速和词汇进行讲话。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既是英语教学的重点,也是英语教学的难点,用对许多国家的教育观念及教育实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支架” 理论来指导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并尽快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更新高中听力教学理念。

支架理论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在基础教育领域发挥着日益独特的作用。建构主义形成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如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交互式教学、支架式教学等,而贯穿这些众多策略的教育理念则是提倡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在学习者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思想。其中,支架式教学由于其独特的视角在发现学习、指导学习和接受学习之间搭建了连接的平台,成为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

20 世纪30 年代, 俄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列.斯.韦格斯基( L. S. Vygotsky)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域”理论( ZPD for Zoneof Proximal Development) 。其主要观点是: 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差的学习者的水平, 在成人的指导下或与能力较强的同伴的合作中可以得到提高。ZPD 指的是学习者现有水平与即将取得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60 年代韦格斯基的这一理论被译成英语, 并被广为接受。在此基础上, 一些新韦格斯基派的学者如布鲁纳( Bruner) 、伍德(Wood) 和麦瑟(Mercer)等人提出了“支架”理论( scaffolding) 。

根据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 Ⅲ)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 (conceptual framework)。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根据这种理解,教学并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向他们提供一套恰当的“概念框架”, 来帮助学习者理解特定知识,建构知识意义。即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但是,一旦学习者获得了这些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1〕。建构主义者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 (Scaffolding)作为上述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其实质是利用上述概念框架作为学习过程中的脚手架。如上所述,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也就是说,该框架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因而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或曰“支架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真正做到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

“支架” 理论自问世以来, 受到国外语言学界和应用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它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而且在外语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张雪梅( 2002: 68- 72) 从L. S.韦格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域” 理论和“支架”理论出发, 通过对学习者会话与教师- 学习者会话的对比, 探讨了学习者会话的特征, 提出了几个有利于学习者会话的因素, 为教师提供了在设计课堂教学任务时必须考虑的一些重要原则。笔者认为, 如何把上述理论及其相关原则具体应用于教学实践,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

支架理论与听力教学

1. 听力技能支架的构建

由于环境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高中学生很少在课外生活中听英语, 课堂上的听力练习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听力能力提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建构学生的技能支架。听力能力基本包括预测、归纳、综合判断能力。听力技巧包括听前的准备, 听的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也就是说在听力训练中,学生要具备瞬间获取信息并能将其储存, 最后经过综合归纳而准确地理解对话和短文的能力。听力的训练是语言接受能力的训练, 预测则是影响语言接受能力中最主要的因素之一, 可以说听力理解离不开预测。

听前预测是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和答案选项等线索中发现一些背景信息, 力求缩小谈话者的主题范围。听前预测有一定的客观依据, 即话题所使用的词语的范围这种内容越具体范围就越窄。也就是说通过阅读选项可以推测听力材料可能涉及到的有关题材及其内容。教师可以通过情景介绍、看图讨论、解释生词和理解话题等活动,激活学生大脑中与话题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推测或联想。

学生听的时候可避免过分注重每个单词和细节, 从而影响对全篇主题思想的理解。听的过程中要强化记忆, 对所听的内容进行联想, 并进行适当的加工, 对整体和细节不可偏废。重视整体是因为有的题目是询问对话或短文的中心思想的, 所以整体概念至关重要, 不要只重视细节而忽视整体, 听完后必须对所听到的与问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推进、判断、挑选, 如:

( A) Get some change from Kate.

( B) Use the woman's phone.

( C) Go to look for pay phone.

( D) Pay for the phone call.

这个问题的三选项都和电话有关, 一个选项和零钱有关,涉及的人物是Kate, the woman。由此我们可以猜到对话的内容是涉及一个女士与零钱、电话的内容, 请看原文:

M: Hi, Kate. Do you have some change? I have to make a call on the pay phone.

W: Pay phone? Why not use my mobile phone? Here you are.

Q: What will the man most probably do?

我们听到对话中的男士要借用零钱,想打公用电话。这时我们可以预测答话的两种可能: 借与不借。结果听到的是疑问句和建议“Pay phone” 和“Why not use ” 以及关键句“Here you are.”本题的问题是: 这位男士很可能做什么? 经过简单的推断, 我们可以得出虽然女士没借给男士钱, 但她建议男士用自己的手机, 并把手机递给男士, 而男士很可能“ Use the woman's phone” 的结论。

2.知识支架的构建

学生的知识面宽窄有别,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同。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学生互动,从中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对可能影响听力理解的知识构建支架。在课内,教师可以利用课文自带的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文化内容和文化背景知识等文化信息,也可以利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原版英语影视资料,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个人经历和学识,口头向学生传输以便建立学生的知识支架。另外,通过小组活动来构建支架。教师让学生听完一段对话或一段短文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探讨听力内容,由于学生的背景不同,对文章的理解也会不同,小组讨论就是相互搭建支架。讨论后再让学生听,这样学生听的效果会变得更好。课外可利用多媒体网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节奏学习,并及时获得反馈;或邀请留学归国的学校教师或外籍教师组织一些英语专题讲座或访谈节目来介绍一些文化习俗、民情风俗方面的知识;或播放外国影视片;或组织英语知识竞赛,英语文化周活动等让同学们有机会更多地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学习、生活、爱情、工作等方面的状况,从而使其能更真切地去感受和理解西方文化。学生储备的知识丰富了,自然就为课堂听力建立了支架。

比如在给学生做有关飞机起飞前的广播通知内容听力训练时,考虑到并非每个学生都有过坐飞机的经验,知道什么叫登机通知,在听前,教师给学生一个登机通知例子,通过让学生阅读明白什么叫boarding call,降低了听力难度,清除了在听材料时可能会遇到的障碍,增加了学生出行时需要的旅途知识。阅读题目选项时,还要提醒学生注意“flight number”、“destination”和“gate”这三个关键单词。此时,老师就可以给学生搭建如下的语言支架:

T: Now you have known so many destinations,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and some traveling behavior. Ready to go? Let’s go to the airport.

T: I’ll show you an example of boarding call. W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在这些语言支架的帮助下,马上就会在大脑中激活一系列与话语相关的经验知识或背景知识,并在听的过程中,在此基础上通过认知推理来理解话语的意义。

结语

听力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英语听力理解的提高绝不是一个单纯的被动接受语音信息的过程,而是平时积累知识的过程。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搭建适当支架,做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以期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建伟,陈琦.从认知主义到建构主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75-82+108

[2] 维果茨基.维果茨基教育论著选[A]余震球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姚秋莉.“最近发展区理论”对创新英语教学的启示[ J] . 辽宁教育研究, 2005, 25( 4) : 67- 68.

上一篇: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新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