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为师 身正为范

时间:2022-08-29 06:04:02

摘要:“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而要传道,教师首先得正身”。作为高职教师在师德方面上,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敬业爱生,立德树人,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来教育感染学生。“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者的一面明镜。

关键词:高职教师;师德;高职学生;职业道德;立德树人;以身示范

中图分类号:G71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31-02

“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人以德为本,作为高职教师在师德方面上,有一个怎样道德标准?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就说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在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作为人民教师在师德方面上,标准则更高,要求则更严。

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重任,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培养出适应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在新时期,我国正在推进素质教育,对教师的师德、知识能力和身心健康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是对高职教师师德规范的起码要求。

一、德高为师,身正为范

“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之人,道为最先。而要传道,教师首先得正身”。“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言行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写道:“你们不仅是教课的老师,也是培养人的教育者,是生活的导师和道德教员。”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段精辟话语阐明了教师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师德为先。良好的师德素养是教师职业的灵魂,是在从教生涯中所必备条件,是在教坛事业中的执教之本。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无声无息的教育,最生动具体的表现。师德建设是当今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是提高民族道德素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度量教育者的一把尺子,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今是知识经济和高科技发展的社会,时代呼唤着高素质、高端科技的创新人才,而这些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人民的教师,那么人民教师就得具备新世纪的高素质。因为教师是教育改革的方向把舵人,教育的目标以及办学方向都需要教师去落实,教育质量好坏和办学效益都得教师去身体力行。学生的德育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管理工作都要教师去实施。所以振兴教育事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高职学生大多数来到大学里并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更高的追求,很大一部分学生得过且过。这就要求高职的教师用良好的师德去影响每个学生。什么叫良好的道德?道德的好坏虽然没明确标准和法律准绳,但“德”它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观念中,体现于非正式舆论之中,所谓“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是道德标准。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是“德”的表现。作为一名教师德为先,以身示范,培养良好的师德,在教书生涯中体现人生的价值,是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的要求;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对教师职业最基本要求。教师是学生思想进步的导师,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所以教师的师德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为师者的一面镜子。

二、爱生如爱子,以德感人

一名人民教师热爱自己教育事业要如何体现呢?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对学生奉献出无限的师爱,师爱不是母爱但胜似母爱。教师的爱是用挚诚的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天职是热爱学生,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爱生如爱子。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美德。因为教育职业场所是校园,校园的主人是学生,学生每一天有着不同的行为表现,每一个阶段有着不同的情感,每一时期有着的不同的思想,要教育学生,教师就必须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思,把学生当成自己孩子,时时刻刻向他撒播无限的师爱,用无私的爱来开启学生的心灵。热爱学生是教师应当遵循的教育的规律,是为师者必备的品质,是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作为高职教育者,在高职的教育工作中,教师以良好的道德形象去感动学生。在教师工作中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时刻把期待的目光洒向每个学生,学会倾听学生的不同意见和不同的呼声,教师与学生产生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共鸣,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以德感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感受到老师的温暖。“爱生如爱子”是师德的重要体现。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书育人,尊重学生的人格,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爱生如爱子,以德感人”,是高职教师灵魂的化身。

三、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教师处处以身作则,率先给学生做出榜样,以便学生效仿。目前高职大多数学生行为规范和行为习惯较差,在校得过且过,是非观模糊。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教师,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尤其重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是美德,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必须做到,只有老师端正自己的行为,才能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轨道。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无德无以为师。”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民教师,一定会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他会对事业执着地追求,他一定会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率先垂范就是给学生树立典范,对学生切实地负责,这样才能潜够默化、影响源远流长的教育。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曾说过,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这阐明了: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做人。所以教师在教学和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率、模范作用去感染每一个学生,教育每一个学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是高职教师的行为准则。

四、热爱教育,甘为人梯

教师这个职业有它的特殊性,它的劳动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生动活泼的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机器,教师每天有着不同的智力劳动,所以有人说教师工作是一个“无底洞”,它看不见,摸不着。这就要求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的献身精神,也就是热爱教育,甘为人梯。首先忠于职守党的教育事业,甘愿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乐于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其次,师德的另一体现是乐于奉献,甘为人梯。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的引诱下,不少人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低、物质条件较差,教师还处于相对清贫的位置,这一现状动摇了不少教师在职业方面的信念。而高职教师担负着培养祖国栋梁之重任,换言之,社会的未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完成好历史交给教师的使命。所以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以社会责任为己任,甘为人梯,无私奉献。有人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教育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否则只能成为“教书匠”,不可能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这个职业与其他任何职业有所不同,教师只有苦心经营才会有收获,才有可能来完成史命。由此看来,“德”是赋予人类灵魂的基石。教师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高职教师的天职。“热爱教育,甘为人梯”仍是高职教师一生的追求。

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爱生如爱子,以德感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热爱教育,甘为人梯。“业精堪称师,德高能为范”,身为高职教师有责任、有义务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师德标准,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参考文献:

[1]张明.教子有方[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2][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摇西力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Z].[2011]11号文.

上一篇:广西中等农业职业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及改... 下一篇:基于支架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