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对奢侈说“不”的皇帝

时间:2022-09-23 08:18:17

敢对奢侈说“不”的皇帝

一朝权在手,敢拿天下赌。由于没有人制约,历史上的皇帝大都生活奢侈,以奢为荣。但也有屈指可数的几个皇帝,他们了解百姓耕种艰难,以朴素为本色,敢对奢侈说“不”。而正是这些“朴素皇帝”,开启了以俭为德的良好世风。

提起节俭皇帝,人们一般会想起汉文帝刘恒。汉文帝以俭约节欲自持,是个谦逊克己的君主。汉文帝即位之时,不仅国家财力严重不足,人民生活还相当困顿。造成这种贫困状况的原因,是“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农民遭受残酷剥削,而淫侈之风日益严重。为了扭转奢侈之风,汉文帝身体力行,以节俭约束自己。他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还曾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的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为自己预修的陵墓,也要求从简。

隋文帝杨坚在统治初期也能做到节俭爱民。杨坚小时候生长于寺庙之中,素衣素食,生活艰苦,一日三餐,能吃饱已是幸事。他做皇帝后,常想起以前的苦日子,便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饰品,宫中的妃妾不用美饰,他还教育太子要节俭,说没有哪个国家因为奢侈腐化而能长治久安的。他还提倡官员节俭。秦王杨俊因为生活奢侈、饮酒作乐而被隋文帝罢免,并被禁闭起来。相州刺史豆卢通贡献过豪华的绫文布,隋文帝命人将绫文布堆在朝堂前烧掉,以训诫百官。

唐朝开元年间,唐玄宗李隆基在皇家园林里辟了自留地种麦,让皇子们耕种、收割,从中体验农民土里刨食的艰辛和盘中餐的来之不易。可晚年的唐玄宗却奢侈起来,以致用人不当,酿成“安史之乱”,导致唐朝开始走下坡路。常言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评论说:“明皇之始欲为治,能自刻厉节俭如此,晚节犹以奢败。甚哉奢靡之易以溺人也!”

宋太祖赵匡胤也崇尚节俭,他定都开封以后,开始着手缩减官员的数量,合并州县,减轻人民的负担。对一些俭朴的官员,赵匡胤常常格外奖赏。四川的官员沈义伦平时吃的是粗茶淡饭,一些人来贿赂他,他都慨然拒绝。沈义伦到京城开封时,只带了一竹筐的书,别无他物,赵匡胤为此十分看重沈义伦,特意提拔他担任要职。他平时也要求子女节俭。有一天,他的女儿永庆公主入宫请安,赵匡胤看到女儿穿着一件非常华丽的短袄,就教训女儿说:“你是皇家人,你穿得这么华丽,多少人会效仿你,那要耗费多少钱财?你的生活、地位已经够优越了,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永庆公主赶紧认错。

清朝的道光皇帝也是以节俭出名的皇帝。他上任后,下令各省停止向皇家进贡土特产。按照以往的惯例,各地官员每年要定期向皇室进贡本地的土特产。道光帝认为很多地方的贡品早就超越了“土特产”的范畴,不是土特产而是高档奢侈品,近似行贿。根据《清宣宗实录》记载,原来规定盛京(今沈阳市)每年向皇家进贡“香水梨”2000个,道光帝认为有200个足够做上供用就行了,就削减为进贡200个。道光帝为皇后祝寿,满朝亲贵重臣一起参加寿宴,却只是一人一碗打卤面。他规定旗人官员六品以下不得穿绸缎,一律布衣布靴。对于不节俭的官员,他会加以处分。道光十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就立即革了他的职务。经过道光帝这番倡导示范,京城的官员奢侈之风确实收敛不少。

当然,皇帝想要节俭也不容易,下面的办事员往往走偏路。比如明太祖朱元璋也是可圈可点的节俭皇帝,他称吴王时,将领献上陈友谅的镂金床,他命令毁掉,以示厌恶奢侈。他称帝后,车舆装饰一律改金银为铜。一次他见一朝官衣着鲜丽,费钱五百贯,就斥责道:“五百贯是农夫数口之家一年的开销,而你竟费于一衣,骄奢如此,岂非暴殄!”可即便这么尚俭的朱元璋,也有被蒙蔽的时候。朱元璋平时每顿饭只吃一菜一汤,他吃得最多的菜是豆腐。有一次,朱元璋请大臣们吃饭,不少豆腐没有吃完,朱元璋就下令让太监打包,分给大臣们带回去吃。大臣们当然不敢违命,果真带回去了。大多数大臣回去后偷偷把豆腐丢进了垃圾桶,而有一个大臣确实怕浪费,就吃将起来。不料这个大臣发现了一个秘密,那看起来普通的豆腐,实际上却一点都不普通,原来豆腐是用几十只鸡的脑子做出来的。看起来每顿只吃了一盘豆腐,实际上却耗费了那么多鸡。这一点,是朱元璋没有想到的。吃如此,其他方面的用度就更不用说了。又如《南亭笔记》卷一中说,咸丰帝上书房的门枢坏了,内务府请求换个新门,咸丰没批准,说修理一下还可以继续用。后来门修好了,内务府的人报账说费银五千两。咸丰勃然大怒,下令讯问有关人员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的人见咸丰认真了,慌忙说数字报错了,是五十两,这事才算了结了。

皇帝敢对奢侈说“不”,有一份节俭的真心,下面也就不敢明目张胆地奢侈腐化,这就是天下苍生的福音。历史证明,皇帝有点“抠”,上行下效,开启朴素世风,利国利民,后人景仰。

上一篇:“无敌忍者”娄师德 下一篇:《自私的基因》:唤起人类认识自身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