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质奢侈”到“艺术奢侈”和“精神奢侈”

时间:2022-10-01 07:54:49

从“物质奢侈”到“艺术奢侈”和“精神奢侈”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辈们曾经有个被化成了口号的心愿——“赶英超美”,但在他们这一辈是国家中坚的时候,没能实现这个愿望,而这几年,他们的愿望被子孙辈们在另一个方面实现了。

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公布的报告显示,继2009年、2010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总额不断地超过美国,屈居世界第二后,仅用了一年的时间,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达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迅速超越日本,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稳居第一。这还不算每年大量的境外奢侈品消费。目前,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品牌中,有八成左右已进入国内市场。虽然在进口关税、流通环节的费用及进口方式的差别等助推下,国内的奢侈品价格远高于国外市场的价格,但我国的奢侈品市场仍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长。

还有个公认的事实是,这些大动中国高端消费者钱包的奢侈品无一例外地都是国外品牌:LV(LouisVuitton)、爱马仕(Hermes)、迪奥(Dior)、香奈尔(Chanel)、蒂芙尼(Tiffany)、芬迪(Fendi)、普拉达(Prada)、阿玛尼(Armani)、范思哲(Versace)等等,没有一个中国品牌。我们靠做世界工厂一毛一毛赚来的血汗钱就这样轻易地外流了。那么这些价格不菲的奢侈品牌究竟“奢侈”存哪里?

当我们中国的一些颇有实力的品牌还在为能有资格参加各种会的“秀”劳神的时候,看看这些奢侈品牌都在忙活些神马。

2011年9月,珠宝奢侈品牌BVLGARI宝格丽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举行了“宝格丽—125年意大利经典设计艺术展”,粉墨登场两个月后,又移师南下上海展览。有报道称:这次展览“为中意两国文化交流开启了一页新的篇章”、“为中国观众演绎的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与艺术盛宴”。此前的8月份,LV的“路易威登艺术时空之旅”展览刚刚在国家博物馆落下帷幕。国家博物馆表示,引进品牌展览的标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路易威登品牌负责人声称,“在这样的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文化遗产的碰撞。”

2011年11月,CHANEL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名为“文化香奈儿CULTURE CHANEL——法国设计先锋与艺术大师们的对话”的展览。而在2011年初,这个展览刚刚在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过,除了香奈儿的经典作品和传奇故事,观众们还了解到,毕加索、达利、斯特拉文斯基等大名鼎鼎的艺术家是香奈儿女士的重要访客和精神挚友,香奈儿女士和这些艺术大师们一起缔造了那个时代的法同文化和香奈儿时代的传奇。

2011年6月,由爱马仕企业基金会发起的“HBOX”影像展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开幕。而3年前,爱马仕在今日美术馆举办的“锦绣梦想”——爱马仕丝巾展呈现的丰富视觉体验还历历在目。

2012年5月,Dior力邀全球著名的摄影师、视觉艺术家、影像艺术家、电影制作人参与,举办了一场独具匠心的“Lady Dior”多媒体巡回展,而早在2008年借助北京奥运会的人气儿,迪奥邀请了数十位当代中国艺术家在798·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了“迪奥和中国艺术家”的主题展,成为当年798的一大盛事。

不胜枚举。

无利不起早。世界奢侈品牌这几年频频在中国举办展览,与其布局中国市场的步调是一致的,其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这些奢侈品牌展览的不断升级升温,终于在2011年把中国推向了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的位置,奢侈品牌们竟然逆势而上,虽然遭遇金融危机的冲击和西方市场疲软,但还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些奢侈品牌不遗余力地举办艺术展览。一方面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品牌发展历程及其精品;另一方面,展示了品牌的文化,更炫示了该品牌在发展和设计过程中与艺术、艺术家之间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他们选择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这些部级的博物馆、美术馆举办展览,这些部级文化场所历来展示的都是能够代表一个国家厚重的历史和文化艺术的精华,展览的都是国家的无价之宝。而现在这些奢侈品牌在这里举办展览,成功地把自己从单纯的商业活动、低层次的商品秀脱离开来,暗示了自己的产品不能简单地以商品视之,而是无价的“艺术品”,是积淀了深层文化内涵的“精神产品”,是可以和国家博物馆的藏品相媲美的,参观的过程成了一种“识宝”、“鉴宝”和蠢蠢欲动“买宝”的过程。由此,就把有价的“商品”提升到无价的“艺术藏品”的高度,提升到一种文化景观的高度,提升到国家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的层次,暗示了其“奢侈”不仅仅是“物质奢侈”,更是一种“艺术奢侈”和“精神奢侈”。物质商品是有价的,而艺术和精神却是无价的,你还犹豫什么?你还会在乎价签后面有多少个零么?当代非常有影响力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曾说:“我经常拜访BVLGARI宝格丽,因为它是现代艺术的缩影。”这是花多少钱都买不来的广告!看人家的艺术多给力,看人家多给艺术力!

一般来说,那些经常参观博物馆或是听音乐会的人往往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修养较高、又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的人。国外的奢侈品牌通过举办艺术展览,或者是赞助音乐会、戏剧演出等各种艺术活动,既提高了现有客户的忠诚度,又成功地把观众培养成了其潜在的或未来的消费群。当然啦,这也会促进艺术的发展。让艺术家更滋润。何乐而不为呢!

作为“生产大国”而不是“设计强国”,我国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优势,形成的低端制造、低成本竞价、低附加值出口的粗散型经济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虽有量的激增,但仍未有质的改观,我们的企业付出了最多的劳动和成本,但却拿着最少的钱。世界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至今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量的资金外流。除了技术的问题,艺术的缺席与失语是重要原因。艺术的缺席和艺术品味的缺失,也使我国奢侈品消费者花了大把的银子却难以摆脱“富而不贵”的“暴发户”的尴尬形象。

欲练武功,先练内功。要改变奢侈品消费洋品牌一统天下的局面,只能加强我国自有高端品牌的建设,加强自有品牌的精品意识和艺术品味。中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哲学、美学、艺术、文学、工艺、技术等等方面的建树可谓泽被世界几千年,有着最牛的“文化附加值”的文化资本,是最应该、也最容易产生“艺术奢侈”、“精神奢侈”的国度,想想我们的丝绸和瓷器,曾经怎样让整个世界为之痴狂,那是祖宗们创造的“艺术奢侈”、“文化奢侈”的典范。但我们却在守着金山讨饭吃。

说起祖宗的文化,说起丝绸和瓷器,就想起阿Q常说自祖上也曾阔过:“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如今前半句可能还会有人提,但后半句恐怕没有几个人有勇气说得出口罢!

俱往矣!期待今朝……

上一篇:中国好声音 EFP在综艺节目中的运用 下一篇:从制造到创造,均安牛仔转型在路上